2018年9月11日 星期二

養生妙方


養生妙方04.09.2008元始道長
隋唐之際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581—682年)。他隱於太白山,學道煉氣,精於醫藥。著備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孫思邈歷覽前代醫籍,以萬書浩博,簡冊繁重,難於尋檢。他根據自己在醫藥學上的研究和實踐,刪繁就簡,編為千金方,「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之濟,德踰於此。」(千金要方序)是書簡易實用,可以救急,故曰備急千金要方。這部書包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衛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對婦科、兒科疾病的治療,所以把婦人方、少兒方列於全書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經驗總結起來,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為千金要方的補充,書中收載了當時所用藥物八百餘種,對其中二百多種藥物的採集、炮製等不僅作了詳細的記述,並且補充了許多治療方法。孫思邈認為食物對養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別列出食治一門,詳細介紹了穀、肉、果、菜等食物療病的作用。並注重飲食衛生,如主張食欲數而少(千金要方養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陳腐的東西,食畢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數百步(攝養枕中方),等等。他認為作醫生的應當先瞭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千金要方食治)他說:「藥、食兩攻,則病勿逃矣。」(千金翼方養性)還主張把藥物與針灸結合起來治病,所謂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針灸),這是醫學上提倡綜合治療法的先聲。當然還應指出這些書裡,還夾雜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這正是作為道教徒的孫思邈的宗教世界觀的局限性。
明正統道藏中所收醫藥類書籍自黃帝內經素問八十一難經以及上述之肘後方千金方等約二十部,但還有一些道教醫籍如張三豐仙傳方、趙宜真濟急仙方、邵真人青囊雜纂、臞仙壽域神方等都未收入。總之,道教是重視醫藥的,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宗教上的求仙長生,但其內容包含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應該引起重視,加以發掘整理。
一、道教與醫藥
道教為了達到成仙長生的目的,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壽。所以,醫藥成為仙道修煉的重要方術之一,凡是學道求仙的人必須懂得醫藥,醫藥成為有知識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課。道教徒把藥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藥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死。抱樸子對俗篇說:「知上藥之延命,故服其藥以求仙。」中品藥可以養生延年,下品藥才用來治病。上藥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藥,葛洪說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九轉之丹,服之一日得仙。」還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樸子金丹)但是這種金丹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歷史上許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藥,不僅沒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詩上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歷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諸帝,如憲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藥中毒死的。
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沖等煉金石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臨死時給他的兒子齊王李璟說:「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南唐書烈祖本紀)自宋以後煉外丹服食術求仙之風才日漸衰微。隋唐以前由於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藥,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尋找長生不死的上藥,這種上藥事實上是沒有的,上藥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尋可以延年益壽、治病養生的中、下藥。為了服食,必須懂得醫藥,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都是著名的醫藥學家。
神農本草經是戰國、秦、漢以來藥物知識的總結。這部書裡就帶有明顯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一百二十種,久服可以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品藥百二十種,可以抗禦疾病,補虛弱。下品藥百二十五種,可以除寒熱邪氣,破積聚。葛洪引神農四經說:「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羽毛,行廚立至。…中藥養性(生),下藥除病。」(抱樸子仙藥)可見上藥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這些藥物大都出戰國秦漢時方士所傳,其中對好些藥物都說:「不老神仙,長生不老」就是證明。在漢書藝文志裡就把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四類書同列于方技略,正說明古代迷信與科學是互相雜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藥物中,列於首位的就是歷代方士奉為仙丹妙藥的丹砂。葛洪說:「仙藥之上者丹砂。」(抱樸子仙藥)「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抱樸子金丹)葛洪在煉丹中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丹砂加熱離解出水銀,水銀和硫黃反應,加熱昇華,又生成丹砂。道士們不理解其中的化學反應,把它看得很神秘,視為仙丹,結果許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時珍批判道:「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著之性。得凡火鍛煉,則飛騰靈變,得人氣薰蒸,則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抱樸子以為長生之藥。六朝以下貪生者服食,致成廢篤而喪厥軀,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綱目卷九水銀條)
葛洪(283-363)丹陽句容(江蘇句容縣)人。他綜練醫術,(晉書本傳)是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醫藥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藥方十卷,黑髮酒方一卷等。他感到醫藥的方書卷帙煩重,加以選輯整理,編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將方便經驗方編撰為肘後要急方,用以救急,便於攜帶,可以懸於肘後,故又名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它包括傳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兒科及獸醫等各方面。對各種病的起源、病狀、治療方法都有所敘述。如其中關於痘症(天花)流行和結核病的記述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記載。又提出用狂犬腦敷貼傷口來治療狂犬病的方法,這也為後來科學證明狂犬腦裡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質。肘後方經陶弘景增補為肘後百一方,「取釋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名之」(直齋書錄解題)。以後金代楊用道又取唐慎微證類本草中所附藥方,加以增補,名為附廣肘後備急方,足見這部書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
陶弘景(456-536)丹陽秣陵(江蘇南京)人。弘景知識廣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學者。史稱其尤明醫術本草。(梁書本傳)他的醫藥學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補葛洪肘後方肘後百一方,還有藥總訣效驗施用藥方集金丹黃白要方服草木雜藥法靈方秘奧等。
如上所述,由漢代結集的一部古代藥典神農本草經載有藥物三百六十五種,分為上中下三品,這一分類法受煉丹方士的影響,認為上品藥服之可以成仙,顯然是不科學的。本草經過漢魏晉以來的歷代傳抄,字義殘缺,品次錯雜,弄得很混亂。陶弘景是精通藥物學的,他在本草學上的貢獻是:
、整理了神農本草經,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變了把藥物按上中下三品分類的方法,他根據藥物種類的不同分為玉石、草木、蟲獸、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類,這種分類法顯然比三品法更科學、更明確一些。以後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分類都是在這基礎上加以改進的。、根據漢魏晉以來幾個世紀許多名醫用藥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於神農本草經三百六十五種藥物之外,又增補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取名為名醫別錄,把本草中藥物發展成七百三十種。
、對藥物的性能、形狀、特徵、產地都加以說明。對於一種藥物有多種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為本。中醫在用藥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別。但在神農本草經中則以上品為君,中品為臣,下品為佐使,這種機械的劃分顯然是受了煉丹家方士的影響。陶弘景以藥物主治之病來確其性能,如治黃疸病的藥有茵陳、梔子等,祛風的用藥有防風、防己、獨活等。這是對本草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
、在藥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藥為君,輔助的藥物為臣、佐使,又根據人的老少、男女、身體的虛實以及各地的生活習慣、環境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發展了神農本草經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