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和道教09.19.2018元始道長
很多人在看待道教的時候,總是因為其宗教屬性而產生很多誤讀,甚至會刻意忽略道教所具有的哲學性思考。也有人會認為,道教雖然秉承老莊,並把道德經奉為聖典,但道教與道家,一為宗教神學,一為哲學,是完全無關的兩個體系。
而在中國歷史上,道家與道教二詞也常被不加區別地使用。如果將道家理解為由老子、莊子開創,並在魏晉被重新發明的哲學思想流派,將道教理解為於兩漢逐漸形成,後又有若干發展分化的宗教,那麼,雖然道教在理論上汲取了道家思想的大量因素,甚至奉老子為教主,但是二者還是不能完全混為一談,也不能說道教理論就是道家思想。
秦、漢以前,道與儒本不分家,甚至連諸子百家也統統淵源於道。這個道的觀念,是對上古傳統文化的統稱。秦、漢以前道家的學術思想,是承受夏商周三代的文明,更繼承著伏羲、黃帝的學術傳統,屬於易經原始思想的體系,也是中國原始理論科學的文化思想。漢、魏以後的道教,是以道家學術思想的內容做中心,結合天道觀念,並加入雜家學說與民間信仰,由此構成中國獨有的宗教。因此而言,道教與道家乃是一脈相承,不能分割來談的。
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一般來說,公認第一個確立道家學說的是春秋時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經)中作了詳細的闡述。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還有戰國時期的莊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宣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認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強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漢初年,漢文帝、漢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國,使人民從秦朝苛政中得以休養生息。歷史稱之為文景之治。 其後,儒家學者董仲舒向漢武帝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並被後世帝王採納。道家從此成為非主流思想。雖然道家並未被官方採納,但繼續在中國古代思想的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學更是揉合了道學的思想發展而成。
道家思想,後來被以天師道為代表的教派組織吸收,正規的道教自此在史書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此解讀之下會發現,道教思想其實對道家思想的繼承與再發展,其在神學解讀中,仍然沒有脫離對人天宇宙之道的思索。而且即便是道教的宗教人士,歷史上也曾有頗多的知名學者,著力於闡述老莊的道家思想,正是在這些道人的保存與傳承之下,道家思想才能流傳至今。因此,若把道家與道教的關係人為割裂,這只能是對宗教的一種誤解。
宗教是一個特殊性的社會組織,但這不妨礙道教去表達其內在的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一個擁有慈愛精神和思索態度的宗教,才是面向當下與未來的宗教,道教史上所記載的歷代祖師,均是這一功行的佼佼者。他們既是道教人士,又是道家學者,二者身份的合一,才真正鑄就了其博遠的胸懷和慈愛的真精神。這一點,正是道教可以發展至今的最大緣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