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 星期一

伏羲


伏羲10.29.2006元始道長
伏羲又作宓羲、庖犧、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史記中稱伏犧。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相傳其人首蛇身,與其妹女媧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伏羲是古代華夏部落的傑出首領。伏羲是傳說中人類文明的始祖,被尊為三皇之首。伏羲是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同時也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八卦台,北臨黃河,南依連山,東據虎牢,西望洛川。此處原是河洛交匯處,古以來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早在一萬多年前,便有我們的祖先在這裡勞作、生息,創造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從而成了中華民族古老的文化發祥地,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如今這裡仍然是一個村落,叫洛口村。清代嘉慶年間重建洛口村寨門時,寨門橫額鐫刻古洛油三個大字。兩邊刻有石楹聯,上聯是塗光休氣兆北閾;下聯是赤文綠字煥東周。概括了古洛油輝煌的過往歲月。
現今古成紀有規模的伏羲廟有三處,即位於天水市區的伏羲廟,卦臺山伏羲廟,泰安泰山廟伏羲廟。尤以天水市的規模宏大,歷史悠久。據記載,它建於元至正七年(西元1342),占地10270平方公尺,廟院內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現存三十七株,四季長青,生機盎然。而今古成紀人民把相傳伏羲誕辰的農曆正月十六日和成道升天的農曆五月十三日作為伏羲廟祭祀的重大節日。
甘肅省天水市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稱,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據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渭水記載:「故讀東經成紀縣,故帝太嗥庖犧所生之處也。」天水是以伏羲為代表的中華先民長期生活的主要地域。境內及周圍分佈著眾多與伏羲、女媧有關的人文遺址、遺跡。有距今8300-48000年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存大地灣遺址、師趙村古遺址等一批先民生產生活的古遺址;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間,專用於伏羲祭祀,現存全國最大的祭祀廟宇一一伏羲廟;有伏羲畫卦的卦臺山;有女媧祠、羲皇故里的磚刻、牌坊、白蛇匾等古遺跡;有風溝、風穀、風台等與伏羲風姓有關的地名。這些都是十分珍貴的人文遺址和實物。充分佐證了伏羲畫八卦、結網罟、取火種、興嫁娶、制曆法、創樂器、造書契等許多發明創造的可能性,進一步印證了唐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記、南宋羅泌路史等古籍記載中有關伏羲生於成紀、長於成紀的論述。也進一步說明甘肅天水是中華古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經由對伏羲及伏羲文化的深人研究,將把中華文明史推向更早的年代,中華文明史可能是8000-80000年,從源流史的角度看,有利於進一步探究中華文明的源流發展過程,特別是龍文化的起源,傳播和發展軌跡。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創造精神、奉獻精神,和合精神,在與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的結合中,呈現出新的生命力。伏羲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頭,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紐帶,呈現出更為廣闊的前景。天水太昊伏羲祭典榮列2006 年中國公佈的第一批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人文始祖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開始繁術人類的任務,就是交給了伏羲女媧兩兄妹。
太平御覽詩含神霧記載,生活在華胥之國的華胥氏姑娘,到一個風景特別的雷澤去遊玩,俱爾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腳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於是受感而孕,於三月十八日生下一個兒子,取名伏羲(伏羲生日為農曆三月十八日,現在在中原地區還有在三月十八日祀伏羲的風俗)。雷澤中的腳印其實是雷神留下的,這位雷神長著龍的身子人的頭(與女媧、盤古等的神一樣是人頭蛇身),這雷神在山海經海內東經記載:「雷譯中有雷神,龍身而人頭,鼓其腹。」因此,伏羲本來就是一個龍身(蛇身)人首的龍種。他也是人祖女媧的哥哥。在梁玉繩漢書人表考卷二引春秋世譜:「華胥生男為伏羲,女子為女媧。」所以伏羲、女媧以兄妹而為夫婦之說乃確實不可易。
唐 李冗獨異志卷下:「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崑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崑崙山,咒曰:「天若遺我兄妹二人為夫婦,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二人即結為夫婦。」此說即為伏羲女媧再造人的傳說大略。清初陸次雲的峒溪纖志中說:「苗人臘祭曰報草。祭用巫,設女媧、伏羲位。」至現代的人類學者實地考察後,才得到這些苗族的傳說。按他們的傳說。苗族全出於伏羲與女媧,他們本為兄妹,人類在遭到洪水後,人煙斷絕,僅存他們二人,他們為了延續人類,便結為夫婦。
伏羲的原型本是宇宙本原和起始的意象和觀念。在上古時代,並不是伏羲一人被描繪成蛇形,除伏羲之外,還有女媧、黃帝、西王母等人都是以蛇形出現在人們的面前。據統計,山海經中所記載的454 個人物中與蛇形有關的人物就達到138 個。可見,用蛇形來描述先祖是上古時期的一種比較常見的崇拜方式。
隨著文明的演進,人們對歷史思考和探究越來越深人,這種思考和探究,具體說,就是對文明事實的一種根源性的說明。對世界起源的探究,開始只是一種構想,它首先以神話的形式存在。神話思維是人類思維發展的一個必經的初期階段,它隨著人類思維的發展而消失在哲學和歷史之中。先是迫詢宇宙是如何起源的,接著想像一個創世之神,再把這個創世之神想像為自己的祖先。伏羲形象的產生即是這樣一個將神話傳說哲學化、觀念化,又將這一傳說和觀念歷史化的過程。伏羲有神聖之德,團結統一了華夏各個部落,定都在陳地,封禪泰山。伏羲取蟒蛇的身,鱷魚的頭,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紅鯉的鱗,巨蜥的腿,蒼鷹的爪,白鯊的尾,長鬚鯨的須,創立了中華民族的圖騰龍,龍的傳人由此而來。伏羲仰觀天上的雲彩、下雨下雪、打雷打閃,看地上會刮大風、起大霧又觀察飛鳥走獸,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他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製成網,用於捕魚打獵。他還創造了文字替代在繩子上打結的記事方法,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以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使中華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
根據傳說和史籍記載,作為人類文明始祖,伏羲的主要功績是:
() 教民作網用於漁獵,大大地提高了當時人類的生產能力。同時教民馴養野獸,這就是家畜的由來。
()變革婚姻習俗,宣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
()始造書契,用於記事,取代了以往結繩記事的落後形式。
()發明陶塤、琴瑟等樂器,創作樂曲歌謠,將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幫助人們修身理性,反其天真
()將其統治地城分而治之,而且任命官員進行社會管理,為後代治理社會供借鑒。
()創制古代曆法。
二、東方帝君
除了人祖外,伏羲也是一個統治一方的帝君。在位十五年。據淮南子時則訓記載:「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次,樽木地,青土樹木之野,太嗥、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高誘注:「太嗥,伏羲氏,東方木德之帝也,句芒,木神。」伏裝在五帝中為東方天帝,此即其神職。一說伏羲太昊,本姓風。傳說他有聖德,像日月之明,故稱太昊。神話中華夏民族的始祖。又傳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牧。始畫八卦,取火種、都陳。
我國古代多以聖人為神,傳說伏羲能緣天梯一一建木以登天。山海經海內經載:「南海之內,黑水、青水之間,有木,名曰建木。太白皋爰過,黃帝所歸。」
太白皋爰過,即伏羲上下於建木之意。淮南子時則訓記載:「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太白皋,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高誘注:「太白皋、伏裝氏,東方木德之帝也; 句芒,木神。」伏羲在五帝中享為東方天帝,這就是他的神職。
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遁甲開山圖通鑒外記說在太昊伏羲之後天下的十五 個部落聯盟,都承繼了伏羲的稱號,他們分別是:女媧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卷鬚氏(通鑒外記有,其他2書無)、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陰康氏、無懷氏。易緯稽覽圖說由甲寅伏羲氏到無懷氏,一共是57882 年。
三、醫易之宗
伏羲氏是中國文獻記載中的最早的智者之一。伏羲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始畫八封。人類的始祖伏羲氏,數千年米被奉為醫藥學、針灸學之鼻祖。
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畫八卦,以通神明之德,嘗百草而制九針,他始創了八卦理論,把人體百病之理與天地自然說進行了表像的聯繫,豐富了對人體的認識同時,也使得巫醫成為蒙昧時代人們精神寄託和病體托附的特殊群體。
宋代陸游讀易詩:「無端鑿破乾坤秘,禍始羲皇一畫時。」清代王筠說文釋例卷一:「一之所以為數首者,非曰此字低一面,即可見一之意也…此即掛卦畫之單,乃一畫開天之意,故平置之。」是說人間的一切憂患恩怨,其實都是源自聖人創世之始那第一手筆。伏羲畫出一個最簡單的符號一,來代表他的想法。這一最簡單不過的符號,乃是我中華民族哲學思想放射出來的第一道曙光,由此發展成為枝繁葉茂的易學。
清朝焦循提醒我們:「學易者,必知伏羲未作八卦之前,是何世界。」王船山也認為:「畫前有易,非無易也。畫前有易,故畫生焉,畫者西北面前之易也。」
學術界有兩種東西,引起普遍的注意。這兩種東西,氏同樣有趣,又同樣困難。一是易經,二是甲骨文。易經》和甲骨文,所遺留給我們的僅符號而已矣。許多人都在推敲,所用的方法不同。一種方法不能通,再用別種方法。有些人把許多人的方法聚在一起求通,於是矛盾互見,徒勞無功。
上述引言都在告訴我們,伏羲畫八卦,主要是依據當時的自然景象。將宇宙永恆存在的哲理,通過簡單的符號象徵來表示。現代的景象,當然和伏羲氏那時候的情況不一樣。我們讀易經必須設身處地,站在當時的景象來體會。
周易的基本思想是陰陽轉化與天人感應。陰陽的對立統一是宇宙的一般規律,同時也是生命運動的規律,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同樣也不例外的。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太陽、地球及其形成的氣象變化,都能在生物體內引起反應。受自然界週期節律的影響,人類發現了生物鐘、發現了藥物在不同季節的藥性,形成了獨特的中醫理論:醫易同源。人體也是由陰陽組成,陽為動,陰為靜,陽主生,陰主死,陽為升,陰為降,扶陽抑陰是中醫的基本手段。」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臟;清陽實四肢,濁陰歸六腑」。升降出人貴常守,反常則災害至。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天人合一法則是通過天人相應來體現的。
現代科學也承認它的存在。在生命潮流一書中指出每個人體內的液體是古代海洋的完美再現,我們血液中的鈉、鉀、鎂和原始海洋裡的是相同的。婦女月經期大多數與月亮的節律同步,即行經期較多集中在月消期前後,排卵期較多靠近月滿期,美國羅斯馬瑞斯教授也提出類似理論,指出滿月的新月期間,人的血管比其它時間容易破裂,心臟病的發作頻率增高,謀殺案件也較平時多,這說明天人相應的理論是科學的,不是毫無根據的。
中藥材有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部份,受各種不同自然環境的條件影響,藥物形成四氣五味,天為陰,氣生於天,故亦為陽,隨季節氣候變化,藥物有了寒熱溫涼之分; 地為陰,味生於地,故亦為陰,隨地氣五行及方位所屬,於是藥物有了酸甜苦甘鹹淡。五運六氣有一定的週期性變化,古代醫家不失時機地根據當年的司天之氣儲備相應的藥物,這種藥材得專氣,效力專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五月開花前採摘的臭梧桐葉,降壓作用強,開花後作用弱,八月左右含量最高。一日之內,中藥的有效成份亦有不同,以水仙為例,有效成份最低的時間是上午十點及晚上十點,含量最高的時間是清晨六點及下午十四點。因此醫中高手按季節掐著點采藥是得中醫至理的。地域有東西南北中之分,由於每個地區的特定條件,五味亦隨之偏屬,所以古代醫家講究道地藥材,這一點亦為當代研究所證明,如當歸揮發油含量甘肅岷縣出產的含0.4%,四川汶縣出產的含0.7%
用藥取象類比是醫易互通的另一個要點。凡藥各有形、性、氣、質其人諸經有因形相類者,如連翹似心而人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腎: 有因性相從者,如潤者走血分,燥者入氣分,本乎天者親上,本平地者親下: 有因氣相求者,如香氣入脾,氣焦入心,有因質相同者,如頭入頭、千入身、枝人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吃哪兒補哪兒: 又如紅花、蘇木汁似血而人血之類。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有的中藥材還運用河圖洛書後天八卦之數和卦象來解釋其性味功效,如人參。三五葉,陽數,離封中之陰也,屬坎水: 阿膠、生地以水濟火,正是以坎填離。每味中藥,雖有特定的性能功效,即得一氣之偏,但用易經理論看,它仍是一個陰陽複合體。一味中藥本身,往往就是一個小複方,具有多種功能。如丹參,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減慢心率,增強收縮力。縮短心肌缺血的持續時間,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明顯的鎮靜作用。一味中藥,在用水煎煮時,一些有效和看似無用的無效成份都能溶解到湯液中,往往無效成份對有效成份的活性有重要意義。還有的藥物本身同時具備有毒和解毒兩種有效成份互相和解互為利用。少了誰都不合適。這就是中醫的對立統一。因此。現代很多藥廠將中藥材中的所謂有效成份析出,認為可濃縮加強藥效,其實這種方法並不可取,是一種沒有完全弄懂中醫理論的做法。
生死反掌,千里毫釐,人命至重,貴于千金。察隱、回天、通變、萬全是道醫的立身之本,窮理盡性、格物致知是道醫分內之事。只有上曉天文,下知地紀,方能中悉人事。延年治病的目的及原則就是調和陰陽。張景嶽說:「醫道雖繁,一言以蔽之,曰陰陽而已。」唐代孫思邈說:「不知易,不足以言太醫」,「醫易相通,理無二致。」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在他的類經圖翼醫易中說:「易者,易也,具陰陽動靜之妙: 醫者,意也,合陰陽消長之機。天人一理者,一此陰陽也:醫易同源者,同此變化也。」所以說是科學之祖。易學闡述事物陰陽動靜變化的道理中醫學研究、闡明人體陰陰盛衰消長的機制,兩者在認識論和方法論上有共通之處,所以易具醫之理,醫得易之用,兩者同源於對事物陰陽變化的認識,醫易同源不僅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驕傲,更是人類醫學前進的方向,光明的道路,奮鬥的指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