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道08.04.2015 元始道長
一個人不聰明,動作遲鈍,反應慢半拍,就會被人譏為笨拙。但有的人故意表現自己笨拙,所以老人家自稱老拙,高功道長自稱拙道,以拙自得,以拙自謙。其實拙是一種深藏不露的智慧。
大智若愚是拙:有的人深懂處世哲學,知道不該出頭的時候不能強出頭,不該顯露鋒芒的時候不要鋒芒畢露。平時總是表現出愚笨的樣子,其實他冷眼旁觀、分析局勢的變化,必要的時候,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難得糊塗是拙:鄭板橋先生一生為官,自有一番心得,他曾以難得糊塗四個字,賣給有錢士紳三十兩白銀。其實,難得糊塗何止價值三十兩銀子,能懂得此中之妙的話,可說一生受用無窮。
以退為進是拙:有的人,利益當前,明明可以搶佔,卻放棄;明明可以高升,卻後退。有人以為他放棄機會和成就,太愚笨了。其實他深知進步哪有退步高,所以一點也不笨。
呆若木雞是拙:有一位鬥雞師名叫紀省子,訓練鬥雞遠近聞名,他接受周宣王之托,訓練一隻勇猛無比的鬥雞。數十日後宣王催問結果,紀回答道:「還不行,此雞生性自狂自傲,只會虛張聲勢,其實遇到強者,不堪一擊!」
宣王等了多日,再問如何?紀回答道:「還是不行,此雞沉著不夠,一聽到其他雞叫就會衝動,還不是大將之風!」又過多日,宣王再催,紀回答道:「大王!現在仍不行,此雞一接近其他雞,就會氣昂昂雄赳赳,如此匹夫之勇還不是最好的鬥雞。」最後,宣王失望,不再催問。
一日,紀省子主動向周宣王報告:「大王!任務已完成。此雞現在聽到其他雞啼叫,恍如不聞;見到其他雞跳躍,恍如不見,簡直就像一隻木頭雞,氣定神閑,已是全能全德。其他鬥雞隻要見到它,就會落荒而逃,不戰而勝,這才是真正的鬥雞。」可見,呆若木雞非拙也。
宋朝蘇東坡曾慨歎:「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可見拙一點,人生比較平安、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