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冰之上的千年牧歌11.13.2024元始道長
在西藏山南的雪域高原上,普莫雍措海拔高達5070公尺,如同一枚遺落人間的藍寶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脈的懷抱中。這座藏語意為母鹿湖的聖湖上,每年冬季都會上演一場震撼人心的生命遷徙,上千隻綿羊踏過幽藍的冰面,穿越數公里冰湖,前往冬季牧場。這場延續千年的冰上趕羊,不僅是高原生存智慧的結晶,更是一部鐫刻在冰川上的生態史詩。
推瓦村,曾被視為世界海拔最高的人類定居村落,如同一棵倔強的大樹紮根在普莫雍措湖畔。這裡年平均氣溫始終在零度線徘徊,空氣稀薄,含氧量不到平原地區的60%。然而,普莫雍措中央的湖心島,卻因獨特的氣候,在隆冬時節仍保留一片水草豐茂的天然牧場,為羊群提供寶貴的棲息之地。每年的藏曆十一月,當湖面結出數十公分厚的冰層時,便是啟動生命遷徙的天然信號。
對於生活在湖邊的牧民來說,趕羊節是他們一年辛勤勞作後的收穫慶典,也是為了讓羊群在嚴酷的冬季,得以生存的必要勞作。為了確認冰層的承重能力,村裡的長者會帶著年輕人,手持長棍,小心翼翼地走到湖面上,用棍子敲擊冰面,透過聲音來判斷冰層的厚度與強度,並在看似平整的冰面上勾勒出安全的遷徙路線。與此同時,婦女們用犛牛毛編織的掃帚清理冰面上的積雪,孩童們則將收集半年的牛糞灰撒在沿途,鋪就一條防滑通道。這種傳統的方法不僅能增加冰面的摩擦力,還能為羊群提供一種它們熟悉的氣味,幫助它們保持方向感,確保羊群能夠安全抵達湖心島。
趕羊節當天,整個村子都沉浸在忙碌而喜悅的氛圍中。牧民們早早地開始準備,穿上厚實的藏袍,戴上皮帽,手持牧鞭,檢查工具,整理帳篷,準備迎接這場嚴冬的遷徙之旅。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刺破雲層,在冰面折射出夢幻般的藍冰極光時,牧民們便趕著羊群,小心翼翼地向著普莫雍措的湖心小島出發。此時,一幅壯觀盛大的遷徙畫面,在天地間漸次展開。
千餘隻羊有序出發,如珍珠般串聯成線,緩緩踏上冰湖。當羊蹄踩在冰面上,發出此起彼伏的咯吱聲時,髣髴一首高原獨有的交響曲在天地間唱響。牧民們分成幾組護衛著羊群,有的在隊伍前方引路,有的在兩側護衛羊群,還有的負責收攏掉隊的羊隻。
遷徙全程約三到四公里,耗時數小時。在看似堅實的冰面下,其實也隱藏著暗流湧動的湖水,形成結構脆弱的死亡陷阱。趕羊過程中,牧民們需要與羊群默契配合。經驗豐富的長者走在隊伍最前方,手持長棍,一邊敲擊冰面探測承重能力,一邊用低沉的嗓音哼唱著古老的牧歌,為羊群和牧民們鼓舞士氣。年輕人則要時刻關注羊群的動向,防止羊隻掉隊或者迷失方向。每當有羊滑倒,牧民們便會迅速上前,雙手扶起,輕輕拍打它的身體安撫情緒。
在這片廣袤的高原上,生存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次羊群遷徙,都是一場人與大自然的較量。
太陽漸漸升起,陽光灑在湖面上,普莫雍措的冰層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彷彿鋪向湖心小島的銀色通道。經過數小時的艱難跋涉,當羊群終於抵達普莫雍錯湖心島時,牧民們便會舉行一場簡短的祈福儀式,點燃松枝,撒上青稞,祈求自然之神保佑羊群平安度過寒冬。
在這裡,牧民們搭建起帳篷,與羊群相互陪伴,共同度過冬季最寒冷的時光。他們每天早起晚睡,精心照料著羊群。閒暇之餘,牧民們也會圍坐在一起,喝著酥油茶,分享生活中的點滴。他們的笑聲在小島上空回蕩,為寂靜的高原增添一份溫暖與活力。
春天的腳步漸漸臨近,普莫雍措的湖面開始解凍,返程的遷徙之旅也在悄然準備著。隨著冰層的融化,冰面變得更加脆弱,稍有不慎,羊群就會落入冰窟。儘管返程充滿挑戰,但是牧民們依然會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堅韌的毅力,成功將羊群帶回岸邊。
當羊群安全返回時,整個村子都沸騰了。牧民們歡呼雀躍,孩子們興奮地奔跑著,迎接羊群的歸來。對推瓦村的牧民而言,冰上趕羊節,不僅是一場生存的智慧體現,更是一場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儀式。他們相信,在牧民的精心照料下,歷經冰雪洗禮的羊群會變得更加健壯,而牧民們也在這場遷徙之旅中,變得更加堅韌與勇敢。
普莫雍措趕羊節是跨越千年的牧歌傳奇,是人與自然的深情對話。在這裡,不僅可以看到世界上最美的藍冰,也能感受到藏族兒女用生命譜寫的生態密碼,更是高原文明獻給世界的生存啟示錄。每一次羊蹄與冰面的碰撞,都在續寫著人類與自然和解的永恆詩篇。
這,就是普莫雍措趕羊節,一場屬於高原、屬於牧民、也屬於每一個熱愛生命的人的傳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