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9日 星期三

觀心和回光的作用

觀心和回光的作用01.14.2014元始道長

道家功法的修行,每進行一步就有一步的效驗。在打坐修行的時候,先要作好準備工作,不要多用心,要讓自己的心神活活潑潑地,先讓氣息平和心神恬淡,坐下後也可以先做幾次深呼吸,然後再靜坐。

修行入靜,真要得機得竅,不能坐在一種無所事事的硬殼裡。在放下一切感覺和思慮當中,心神亦然要和平常一樣的清醒,但又不能興致勃勃地放下萬念,那就太過分了。

在清醒而不糊塗之中,自自如如地放下萬念;但又不能放任自流,以致墮入蘊界。所謂蘊界,是指色(形象)、受(感覺)、想(意象)、行(意志)、識(意識)五種陰魔的活動。在修煉過程中,要做到心平氣和,安靜自然,心裡什麼都不想,而又什麼都清楚。

上述是修煉中可能出現的一些情況。

在打坐入靜時能夠印證的效驗,大致有三種:

一種入靜之後,神進入谷中;聽到外邊有人講話,聲音就如隔了一里多路似的,但又清楚而明瞭。那聲音進入耳鼓,好像深山大谷中的回聲,未嘗聽不見,但又未嘗能聽得見。這種神入谷中的現象,可能有時會體驗到。

一種是在入靜之中,眼光騰騰散開,前面一片白色,就如在雲彩當中,即使睜眼去看自己的身體,也無從看見。這種現像,稱為虛室生白,那是內外通明,吉祥止止的徵象。

一種是在入靜之中,肉體溫暖和軟,又如棉花,又如璧玉。坐在那裡好像留不住似的,有騰騰上浮的感覺。那是因為神歸頭頂時產生的一種感覺。

這三種,是有可能在修煉時得到驗證的景象。但許多效驗是要隨各人的素質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景象的。總之,必須自己信得過,那才真切。

回光的功法要按部就班地進行,不管平時做什麼事,都不要影響自己修煉的正業。古人說:「事來要應過,物來要識破。」在日常生活中要用正念行事,那光就不會隨物而轉移。遇事以正確態度對待,光隨時可以返回。這稱做時時刻刻作無形無相的回光。

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時時處處作返照功法,不著人相,不著我相,那就等於隨時隨地在回光。這才是修行的第一妙用

懂得以上幾個修行的主要功法步驟,對於學習道家養生修行是至關重要的,但關鍵還是在於堅持修煉,如果每天清晨起來,能排除各種干擾,靜坐一兩個小時,那就最妙。另外,在平常的一切待人接物活動中,要練習返照法,能夠做到沒有一刻間斷;照此實行兩個月、三個月,就會有較大的印證效果。心印經說:「回風混合,百日功靈。」

說明練功要有一百天,才能奠定基礎,才有真光出現。比如說,各位回的光,目前還只是一種眼光,不能說是神火,不能說是性光,更不能說是智慧金光。等到回光一百天之後,精氣自然充足,真陽自然生成,水中自然會產生真火;照這樣實行下去,坎離自然會交媾,聖胎自然會凝結。自己還在不知不識之中,那嬰兒卻已經發育生成。整個過程完全是自然的;如果稍稍用意念來促進的話,那就不是正道,而是外道。

總而言之,用心用意就是識光,放下意念就是性光;這裡頭有毫釐千里之差,不可不去仔細地分辨。要知道識不斷,神就不生;心不空,丹就不結。心靜就成藥,心空就成丹。

不執著任何事物,稱作心靜;不留戀任何事物,稱作心空。空,如果是能夠發現的空,那空就不能算空。直到空得忘掉了是空,這才算作是真空。真空才能妙有。

觀心和回光,全在於專心致志去實行。只須將真息凝照在中宮,久而久之,自然會通靈達變。觀心和回光就是要讓識神退位,元神就位。

總之,要以心靜氣定為基礎,心忘氣凝為效驗,氣息心空為丹成,心氣合一為溫養,明心見性為了道。

修道養生是人生第一要務,必須認真而行,錯過光陰,那就太可惜了。一天的時間不回光,那一天就作了鬼;一息的功夫能回光,那一息就成了仙。修行悟道,脫胎換骨,就從這裡開始。

道者從事的工作,是研究人類人體科學的重大工程,是一件偉大的事業!各位一定要努力去修煉實踐才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