葆光集12.30.2016元始道長
清和眞人尹志平 撰 語錄:示門人天眞道人
全眞之教,專於性命道德之妙。今之學者,多不參同。予從得道之士邱劉譚馬三十年間口傳心受,妙語玄言、日用罪福,何啻千萬。雖是達理,眞功實行常虧,難以超凡入聖耳!
今隴西公出家年深,斯者不期而會。堅求予平昔所得師眞之微言以爲己用,兼誨後學。不得已,略書數端耳。
夫!道者,本不遠人,奈人自遠之耳。
人知道釋性命爲一者多矣,差別者亦多矣。不知行持本有妙性,都無眷處。慧命相資,助一性眞定、入大無礙法門,混而爲眞一,永超生滅,得靈通自在、目前有驗,是爲妙道也。
如學人堅固行持,未至於了達,乃宿功有闕也。
至如一志盡死不墮者,再出頭,便是通達之人。聖賢不肯放過,輕提挈則心地便開通,道不爲難矣。
師言:要明萬法,又要不著萬法。
旣不著萬法,是諸法空相也。著法者,是執指也;不著法者,知指處也。旣知指處,是謂諸法皆空也。
以此明白,便是箇無拘自在希言保命之人。更加物上施爲,能轉換決斷慷慨、不染不著、內外融通、積功累行;朝夕於是,至如便不飛昇,做得箇超羣拔俗、有見識好漢。
遇觸處無心,假使聰明快言語底人,道他不著,難爲指點也。
欲要前程未死之間,不可虛度時光,寸陰可惜。
旣爲學道之人,須要參到箇實際處。於師友教誨,不可日闕。雖自己通明,亦當切磋行持,以至於見效耳。以此方可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今略書數事,皆得道之人微言,教誨於予。伏願同志者,共行超於彼岸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