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算不如天算08.20.2015 元始道長
淺見無知的人,只能看見一切事物的表面,不能看見事物的反面。就如下棋一樣,只看得一著,看不到第二著、第三著。不知道世間事都是下棋,我若是動一著,對方就要應我一著,而且馬上就有第二、三著跟著來。道教明確說明了這一生二、二生三、一因一果、感應的道理。
拿下棋來作比喻:我們說一句話、作一件事,都是對人動了一著棋;我們出言做事的時候,心中打定的主意,就是對天公動了一著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我們下棋的對手。
我們對一隻狗表示好意,狗就會對我們搖搖尾巴表示親熱;若是惡聲對它,它就會拖下尾巴走開。對人則更不用說了!道長若是對待別人謙和寬厚,別人就會感謝;若是待人驕傲刻薄,別人就會懷恨在心。這還是小的對手。
若是我們欺淩了沒有能力的人物;或是存心害人;或是用巧妙的手段占人家的便宜,他們受了損害還不覺得;或是藉著特別的地位,例如做官、做公司的經理等職務,暗中謀取私人的利益;或是自己富厚,而對於災難不肯救濟,自己家裡卻是享用舒服,這些事,眾人固然是無可奈何,法律也辦不到我們,我們算是贏棋了,對方的棋都輸了。可是天道卻是不許我們贏,會替眾人作大裁判的,老天只要輕輕的動一著,就叫我們滿盤棋子都輸了,最後使得我們一敗塗地,這叫作人有千算,天止一算。
我們天天都是在對人下棋,實際上是在對天下棋。若是對人贏得愈大,就會對天輸得更大。反過來講,若是肯讓著人些,還處處幫旁人一著,使旁人免得輸,而自己的棋也是不會大輸的,反而是對天贏了一盤很大的棋呢!
就以宋朝范文正公為例子。他本來很窮,作了將相幾十年,到死的時候,仍然沒有私人的田產園宅。若是從俗人的眼光看起來,他算是白忙了一世。然而他對天卻是贏了一盤大棋,他的子子孫孫,多是富貴賢才啊!還是像耶律文正公、林文忠公、曾文正公幾位,都是肯輸棋的,到後來都贏了天公一盤大棋。而那些會贏棋的人,發了幾十萬、幾百萬、幾千萬、幾萬萬財的,最後都是被天動了一著,都輸個精光了。古人說的:人定勝天,天定亦勝人。天定就是一定的天理。
陰陽的定律,是要均衡的,人們做的事情過分了,就是失了平均。由於我們的心,先違反了陰陽定律的中和,所以起了反應,受到陰陽定律的制裁,使一切回歸到均衡的狀態。天公下棋,是不動心,也不動手的,而人們就自然輸了。譬如對牆壁拋皮球,球自然會回拋過來。拋的力量越大,球回的力量也更大。而牆壁本身,卻並未動手費力。
所以書經上說:「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孟子說:「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意思就是自作業,自受報,這跟承負說的自造因,自結果正是一樣的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