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心法三03.19.2002 元始道長
斷除障礙
修行之人,障未斷,則閉塞昏迷;礙未除,則愚癡暗昧。心體本同天日,妄情卻似浮雲。雲障青天,白日安能朗照;情迷靈竅,真機哪得圓通。豈非修行人一大病哉?我今指出病根,這障礙,道家有兩樣障,作理障、事障。不明其事,真假難分;不得其理,正邪不辨。若執理而論事,抱泥迂腐,為理障心;若行事害理,悖戾乖張,為事戕性。或理或事,凡有所執,皆為障礙。
今將障礙兩字,細細說來。千經萬典,皆令諸位大德,行善學好,修真悟道。夫眾生不行善,而反行惡;不學好,而反學歹;不修真,而反弄假;不悟道,而反敗教,這喚作事障本心。又有出家人,行善執善,學好執好,修真認真,悟道著相,皆因好處不曾解脫,這喚作理障本心。這事理二障,還是一等向上之人。更有一等修行之人,心地未明,天機未轉,到處都生障礙,見我輩向上之人講經說戒,他便明為稱頌,暗動無明,生障礙心,動無明念。
諸位大德,障礙之心不除,就如要出苦海,有船、有筏、有篷、有櫓,明可過海,又不能過,卻謂何來?這為天上烏雲漫漫而來,必有風濤之險,所以就不敢過海。
諸位大德,平日積功累行,行善學好,修真悟道,豈不是要出苦海,這些經功戒行,善緣好事,豈不是船,豈不是筏,豈不是篷,豈不是櫓?既有船隻,應該過這個海了,為何不過?卻不知這點障礙之心,就如天起烏雲漫漫而來,必有風濤之險,所以不能過了。
諸位大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障礙除斷,天散烏雲,方能渡出苦海。諸位大德,您豈不聞高上玉皇本行集經麼,明明宣說:「眾生只因障重,不能睹上帝之慈顏。」又說;「如是諸障,汝等各各當斷除之。」皇經開首就說斷障。疑惑、貪嗔云云,皆障礙之條款也。若不斷障,則清靜不成了。既不清靜,則十七光明,三十功德,從何而來?若無光明、功德,如何為萬天帝主,諸神聖師?三卷五品,皆從斷除障礙而有。豈但皇經,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千言萬語,皆從破暗除癡、斷障明理的法門。
諸位大德,世間障礙甚多,粗細大小不同,前言皆系大略,還有微細障礙呢。假如看誦經典,其中妙義幽深,自己聰明有限,不能解悟經典旨趣,便是自己心竅未靈,智慧光小了。又不肯低心下氣,參問高明,豈非障礙?及至問明,又生疑惑,惟恐其人之說不真,再問一人,彼此不同,心生煩燥,千岐萬徑,豈非障礙?若同侶伴一處讀經,其彼先熟,我尚未熟,心先煩惱,豈非障礙?又若我熟彼生,便生歡喜,豈非障礙?又如自己有才,他人愚拙,便生欺誑,豈非障礙?又如見人行好,或佈施,或功行,他富我貧,則生嫉妒;我富他貧,則生淩壓,豈非障礙?又如讀經典,忽然明理,執以為是,向人講說,彼又高明,我心不服,豈非障礙?譬如修行打坐,偶有妙處,便自誇揚,豈非障礙?又如所聞妙理,執著在心中,只知其一,不知變通,豈非障礙?又如同道伴侶,一處從師問道,言彼明我暗,不自責己,反忌彼先,豈非障礙?至於積財,臨死不捨一文。一切愛緣,以致好琴、好棋、好書、好畫,種種著想,或以符術,為神通妙用,或有符術,為有為劣法;彼喜而我惡,我忌則彼好,皆系障礙。
諸位大德,汝等既出世,原該做出世的功夫,方能出世。這些障礙,皆是罪案,豈能出世。道長願諸位大德,把這些障礙悉除,則心靈不昧,智慧漸生,久久除淨,則心地空虛,性天朗照。其中自有妙處,明瞭生死來去之機,只在障礙之能斷不能斷,身欲出苦海,請先將障礙除盡,則無風濤之險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