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心法五03.19.2002 元始道長
戒行精嚴
修行之士,既已割愛拋緣,以求出世。假如愛欲重生,幻緣不滅,則此心依舊牽纏縛,複入網羅,須於未兆之前,預作提防之計。不然則從前之功徒廢,未來之魔業難逃,可不慮哉!
諸位大德,自古大聖賢,莫不以戒攝心。這個戒字,是降魔之杵,能鎮壓妖邪;是護命之符,能增延福壽;是升天之梯,能朝禮三清,而超凡入聖;是引路之燈,能消除六欲,而破暗除昏;是仙舟寶筏,能渡眾生離苦海;是慈航津梁,能濟眾生出愛河。有通行人之保障,為進道之提綱。仙道無門,皆從戒入;聖賢有路,皆自戒行。實系聖賢之要路通衢,仙道之中門正戶。
諸位大德,既以前世所種因緣,今生得聞戒法也,是莫大之幸。若不以戒律行持,精嚴勤苦,則將莫大之幸,變為莫大之罪矣。戒律就是玄都禁約,乃三清上聖所定科條,女青天曹所管,糾察神兵衛護,天將稽巡。遵守者,丹冊加功。犯悖者,黑冊加過。絲毫不漏,針發不差。如今受戒之人,總是無知之輩。如何喚作無知?若是知得此理,便當精嚴不犯。若是違犯,還是無知了。
所以說諸位大德中,若是已戒者,須要把這戒字,著實去參詳一番。如何喚作戒?戒的是甚麼?您又為何當初就受戒?您若是為戒法來的,便當日日行持。若不日日行持,何必受戒?這個念頭,便不是為戒而來,還是為沽虛名,圖衣缽而來矣。如何見得?況釋門中比丘,自募三衣,皈依善知識,哀求戒法以作菩提,何等尊重其事。我道門中,只因七真闡教之後,教相衰微。戒律威儀,四百年不顯於世。皆因教門中未曾有人擔當其任,所以把這照路的天燈,不曾剔明,使修行人昏暗難行,扶身的拄杖拋開,使向上者失其把柄。怪不得旁門邪教,反通行于天下,清靜解脫,光明正大之道,反寂寞不聞。今幸道運當興,遭逢盛世。上有皇王之福庇,天下太平;又有官宰善信,教中護法。又有檀越佈施,衣缽巾規,現成制就,復有道長全心全意興揚道教,這便是千生難遇,稀有之事。
您們既是仗著前因,受了戒法,就該把個戒字仔細追求。如何喚作戒?可憐這受戒之人,賢愚不等。愚者當初來受戒的念頭還好,及至受了戒,反把初心瞞昧,不能守戒。豈不可惜了,這個受戒的初心。把一件戒衣,付之東洋大海,或當或賣,或改常服,褻瀆天神,或補作衲頭,敗毀道友。把個淨缽,改作香爐,貯錢貯米,開齋破戒,飲酒吃葷,無所不至,把智慧消滅,仙根斷絕了也。這有現在公案,歷歷可數。且如一個戒子,把戒行毀了,戒衣賣了,戒經汙了,戒缽棄了,忽然死去,見許多鬼卒,將鎖索套去。到了地獄中,見了一所衙門,甚是威嚴,兩邊若干鬼卒,鎖著許多的人,皆是平日同志的破戒道友。這戒子吃了一驚,問:「你們如何到這裡?」那些戒子說:「不知道為何,先先後後的,都在此相會。」只見門上有個匾額,寫著考對司三個大字,遂問鬼卒道:「如何喚作考對司?」鬼卒說:「這是天曹新立的法司,有兩座,專管僧道戒律之事。凡有一人在陽間發心受戒者,土地灶神,就把名字上了冊。某日發心,某日受戒,某日行持有功,某日行持有過,某日某人犯戒,某人背師悖道,某人毀律敗教,某人賣衣,某人賣缽,某人謗誹律師,某人打算施主,某人奸貪,某人淫汙,細細注說,每月申報各司,都要先從本司過,方到各衙門去。你們受戒者,除德行高明,道心精妙,不到陰司外,如你們這班不守戒的人,畢竟先到本司,考察除名,方才定限內勾取身死。若不從司中過去,各衙門不簽押拿人。」
眾戒子,您們責人之過,偏生明白細微,到了自己有過,全然不知。就做了無邊大罪,自己還要遮蔽,叫做欺心。受了戒的人,全要把自己心上所行,日裡所說,日夜存思,善即行,惡即止,不許自己曲全,不許自己饒恕,不許自己欺瞞,不許自己遮蔽。有善不以有功,有過即時懺悔。依戒經細細參求,訪明師勤勤學問。敬師如父母,敬友如兄弟,樂法如妻,愛經如寶。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世間王法律例,犯則招刑;天上道法,女青之律,犯則受報。莫道陰司冥而不見,生生死死,只在爾心;莫道戒神幽而不顯,出出入入,只在爾念。戒行精嚴四字,降心順道喚作戒,忍耐行持喚作行,一絲不離喚作精,一毫不犯喚作嚴,始終不變喚作持戒,窮困不移喚作守戒。您們這受過戒的,其中連戒的十條,還不記得甚麼十條事呢。有名無實,何必乃爾!
但有一句方便法言,須教諸位大德放心行持。這個天上主宰,原以好生為心,慈悲廣大,救度眾生。若是犯了的戒子,從此改悔,真心發現,複守科條,精嚴不犯二次者,自然天心慈憫,赦宥還元。道長今有一段犯了戒又守戒的因果,說與諸位大德。近日一戒子,自云受戒後,忽遭魔難,開齋破戒,無所不為。一日夜間,夢到陰司,看審官司。只見陰司中,許多鬼判,都點掛紗燈,安排香案。少刻,只見閻王出大門,威儀如世間天子一般。只聽得判官報,天使已到了,快擺香案接詔,就如世間官府接詔一般。只見一位仙官,戴金蓮冠,身雲鶴氅,手捧黃筒,迎進去了。眾鬼不得進去,這道人便要進去。鬼卒罵道:「你們是甚麼遊魂,敢到森羅大殿?」一個鬼卒道:「是個道人的打扮。」那鬼道:「前日詔書吩咐,凡修道持戒之人,命終之日,許具衣冠進去。有光明者,從正門進;光小者,東角門進;無光者,革除戒名,鎖械西角門外,按牌赴審。你這道人,又沒有光明,一團黑氣,與我一般,混充道人,快走快走!」一手執鐵棍打來。戒子驚醒,明明記得。隨即翻身下床,淨了面手,取火焚香,大生恐懼,悲哀懺悔,痛改前非,精嚴不怠。忽一日夢遊地府,仍係前日所遊之地。見執鐵鎖鐵棍的鬼卒跪道:「請問仙長,要到何所?」戒子回言:「我因雲遊到此,不敢驚動大王,就此回去。」那鬼卒言:「大王有例,凡有戒行光明仙長到此,需到茶廳,先請坐下,問下名號登簿,以便稽查。」戒子回言:「並無公事,不坐罷了。」隨即回身,忽然出境,因向大眾告知。前遊被鬼打罵,後遊跪接問名,本係一心之進退,即有兩樣之看承,若非一悔前非,依然本相。鬼神之道,可不悵哉!
諸位大德,時光容易過,心性要光明。莫待無常到,陰司黑暗行。牛頭無好處,馬面不容情。有過急須改,全憑戒行精。萬法千門,修心為上。無邊無岸,苦海難逃。欲入仙都,早明定慧。戒能堅固,智慧光生。仔細思量,守戒第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