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心法九03.19.2002 元始道長
求師問道
自古聖賢仙神,證果成真,無師不度。所以師師相授,口口相傳,心心相印。就中道理,一貫而通。如乳水合,似膠漆投,同氣相求,同聲相應,水天一色,燈月交輝,方能盡其師悌之道。
諸位大德,道長見世人,求師問道頗多,但多差了些兒。有師弟傳授之名,無師弟傳道之實。所以今日不惜齒牙,不辭誹謗,把求師問道之禮,說與您們,須要記在心頭,到日後,先為他人之子弟,能依此禮,則後為人之師,那弟子也就仿古效法而行,尊師所以重道也。
諸位大德,世上愚盲之徒,不識自心,隨物而轉。雖有道念,不知邪正之門;雖有道心,不知修行之法。他聽見人說性由自悟,命假師傳這兩句話,便依著行了。或遇那方上走的道人,身穿破衲,足踏芒鞋,肩擔蒲團,手搖棕扇,打從城市經過。或坐下街頭,捧瓢化飯;或慢行道上,自在逍遙。遇宮觀則安單,逢庵堂便借宿。口談丹訣,舌鼓笙簧。怎麼是玄關一竅,怎麼是夾脊雙關。上至泥丸宮,下至湧泉穴。守中提氣,安爐立鼎。延年卻病,按摩導引。十六錠金,六字訣,八段錦,悟真篇、參同契。丹經上譬喻鉛汞龍虎銀砂,夫婦兒女,卦象龜蛇,溫養沐浴,結胎,入室坐圜,出陰神,出陽神,許多說不盡的三千六百旁門,八萬四千魔法,哪裡數得清結。諸位大德,這愚盲之徒,其心無慧,哪裡辨得真假,識得邪正,便聽得這道。更有可恨者,是這一起煉茅銀,談鼎器的,迷人於色,動人以財。莫道無此一種。設使有此一種,豈是您凡夫可以點金,迷徒可以忘境的麼?假如見色起心,對境動念,一時捉拿不住,真汞下流,先天已失,靈根一敗,至寶隨傾,不曾接得命,連命根都死了,豈不可恨。燒茅銀的,更有許多騙脫之術,道長也不忍細說,招人誹謗。但是受了戒的就要聽道長說,求師問道的大略了。
諸位大德,這個皇天至道,恍恍惚惚,杳杳冥冥;至廣至大,至高至尊;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可以經天緯地,出幽入冥;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前無古,後無今,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生仙生神,生聖生賢。蠢動含靈,昆蟲草木,無人不有,無處不存。日月尋常,悉皆妙道。只因百姓日用而不知,下士心迷而不悟,所以一真遂失,萬劫難明。父母未生前,真靈不知其始;精神一去後,此身不知其終。顛倒輪迴,生死苦惱。道長所以指出源根,教人急求真師,早聞至道。
但真師難見,高弟難求。須知弟子無出世的真心,雖遇真師,鬼神不使他見,掩他慧性,見不能識其為真了。師無度世普心,雖遇高徒,鬼神又不能使他見,掩他法眼,見亦無緣,所以當面錯過的頗多。諸位大德,師求弟子,一似滾芥投針;弟子求師,一似水中捉月。真師難得,高弟難逢,不在那金銀財寶之間,只在乎這心念真誠之內。諸位大德,您見哪個師父有道,肯妄傳匪人;您見哪個高人訪道,肯亂拜師父?諸位大德,師父既不肯亂傳人,則此師懷藏至道,以訪高人了。弟子既不肯亂投師,則此人見識高明,留心著眼了。設使這一等,不肯輕投師,亂拜道的人,心空障礙,志在塵圜,眼界既寬,胸襟又闊,遇見那有道之師,自然眼外分明,說得出,識得透,一言半句,芥子投針了。設使這一善不亂收徒弟,輕傳妄說之師,遇見此等高明弟子,豈有不欣然問答,高談闊論,妙訣真詮,微密之天機,精玄之秘諦,心傳至道,口授天章的理麼?
諸位大德,真師不少,弟子頗多。道長今說與您們,如何喚作真師不少呢?諸位大德,您這六根所受,都有真師,假如耳聞善言,您若依此善,實實心服,這耳根便為引進師了,這善言便是傳道師了,其餘五根,亦複如是。諸位大德,學無常師,唯道為師。但凡耳聞好言好語,便要存神默聽,就如甘露灑心,醍醐灌頂一般,存心默感此人,開我愚迷,慈悲方便,願此宣揚善言之人,早證玄功,得無上道,這豈非師弟了麼。假如眼見一切經典,三教文字,真言秘訣,心得開悟,便當禮拜讚歎,這文字便是傳道師,眼根便是引進師了。諸位大德,這求師問道,執不得一法,靠不得一途,只有您認得真,信得及,自然師徒相遇。然而師家之法橋,非一術也。孟子曰:「教亦多術矣,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才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只如不屑之教誨也者,是亦教誨之而已。」是故有傾蓋而相歡,一見而即投者;有白首如新,彼此不相知者;有稽首屈膝而即傳者;有齎金盟誓而後傳者。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非恭敬也。要在觀弟子之誠信篤行,尊師重道而已。故有屢試而後傳,如雲房之十試洞賓也。有屈身而後見,如玄德三顧茅廬者。或有隨師多年,而心不退轉者。有明知真誠,而故試多艱者。這個傳道受業,豈是小可,豈是輕易得的麼?故有六耳不傳道者。蓋上乘的道法,對中下的人傳不得。中下的道法,對上智的人傳不得。故因人而教。如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蓋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彼此參聽不得的。故公西華兩得聞之,便生疑惑了。至於門之問仁者亦多矣,夫子答之則異,是也。又或一人信心,一人偶聽,則信心者可言,偶聽者不可言。故曰:「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諸位大德,或有傳道于千萬人中,而智者得之,味者難之。高聲明念,把玄機明泄,有心者受記,若心無緣者,風吹耳過。諸位大德,有時拈花示眾云:「我有妙明真性,涅盤妙心,正法眼藏,諸人可見得麼?」唯有識者拈花微笑。諸位大德,此等乃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大眾前,秘傳密道,心心相印,口口相傳。諸位大德,竟不知傳的是甚麼,受的又是甚麼呢。諸位大德,孔夫子在列聖列賢之前,對曾子說:「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門人甚多,豈是聖人傳道于眾人之前,曾子度道於眾人之內?眾人不識自心,則遇而不遇,竟不知傳的是甚麼,度的是甚麼。曾子深明自性,自然暗合聖心了。昔軒轅黃帝,求道于廣成子。再三勤求,廣成子不應。然後退而益敬,閒居三月,複往邀之,順下風膝行而進,謙恭退遜,虛心問道,乃得正正經經,幾句話頭,當面就說與黃帝,依著行也由您,不依著行也由您。這叫做各盡其道。
諸位大德,道門中,道德、南華,許多妙義;沖虛、文始,若干真言;三洞四輔,三十六部,多少經文!誰能打掃耳根,聽聖經之妙義;放開眼界,悟大道於言詮。不悟則心不光明,雖遇聖師,亦不識矣。
諸位大德,您們未去求師,先須求己。未去問道,先須問心。若不依律而行持,萬難得師而印道。究竟要諸位大德,先將貢高我慢的心,盡皆刳出,再把嫉妒誹謗的心,盡皆剖開。逢人莫自誇能,只怕有人能似您。倘或遇見明眼高人,實心志士,他一言半語,攔腰截住,您卻如何掙脫,自然雪化見屍,難逃識者。道長奉勸諸位大德,求師問道,非草草向師前磕下幾個頭,口裡叫幾句師父便了。您們,須是急宜懺悔,把從前輕視慢道之心速去改過,尊敬法寶,留眼訪師,心真念切,則仙真不求自至,不限定遠近遲早也。
求師須克己,問道要誠心。心誠方悟道,念切遇良因。
萬劫難遭遇,千生得到今。若能明普說,頓悟未生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