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日 星期四

修道心法一

修道心法一03.19.2002 元始道長
嘗思道源自有正脈,萬法不出一心。推而廣之,道德五千言;約而述之,薪傳十六字。所有分門而別戶者,大抵殊途於同歸耳。乃世之慕道者,徒向崆峒而訪問,伐毛洗髓,欲換凡骨而無丹;立命尋真,語玄機而莫悟。殊未解理貴專心,法求一貫,要得其中之宗旨,端賴指示之相承。余在公餘之暇,志道多年,素守國初白雲觀開山王氏真人修道心法一經,朝夕窮其體用,恍然有所微明。隨向契友白雲觀方丈張耕雲,與煉師秦雲樵,同道三人,言及惜是抄本,不得流行於世。而二公曰,真人則名垂紫府,望重神都,是本既存,學者若欲鑽研,便能腳踏實地,誠謂仁者見之謂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現值開壇傳戒,天下勇往求道者,咸集於此,即可宣揚後,再付梓可也。余即欣然不敢秘惜,常住捐資,願刻流傳。憶溯自我朝順治之初,延及同治之始,而真人之潛德積久,於今得闡發幽光,實不勝額慶。惟願神而明之者,不必覓蓬海壺天之妙藥,又慕羽輪琪樹之輝煌者也,則庶餘之私幸。         

修道心法上卷目錄
心法真言
第一 皈依三寶
第二 懺悔罪業
第三 斷除障礙
第四 捨絕愛緣
第五 戒行精嚴
第六 忍辱降心
第七 清靜身心
第八 求師問道
第九 定慧等持
第十 密行修真
昆陽子龍門心法上卷
第七代律師西晉昆陽子王常月傳
弘道闡教法孫 維陽子詹太林校
弘道闡教元孫 初陽子唐清善演

心法真言
康熙二年,歲在癸卯,十月之吉,昆陽子說戒于金陵碧苑,謂凝真子邵守善、扶搖子詹守椿曰:「余自髫年慕道,識透浮生不實,幻境無常,要免輪迴,蚤修至道。但崆峒雖近,廣成子未許相逢;蓬島非遙,凡夫身安能得到?務必遠離污穢,掃盡塵沙,消磨妄想而凡念如灰,陶冶色身而熱心似水。諸緣頓息,皆從戒定中,一步步行來;萬慮歸空,悉自智慧裡一層層看去。看得透,則拏得定,忍得過,則行得開。是以豎起眉毛,手掣殺人刀子;放開腳步,直登渡世船兒。翻身則解脫輪迴,轉念則超離羅網。悲心不斷,古雲自渡渡他;慈願常存,我欲自渡渡彼。記得昔年曾參王屋,尋真訪道,得遇明師。上蒙三寶之洪恩,親聞法寶;下仗一身之膂力,苦行修身。皈依無上法王,行持大乘妙道。況又遭逢盛世,安樂清平,萬劫難聞,千生罕見。敢不闡揚三寶,報答四恩,少盡涓埃,聊抒方寸。是以不辭僭妄之愆,開壇說戒;不避笑譏之謗,演教談經。非關好事沽名,祗為辟邪解惑。天律不許綺語,至道惟在直言。謹將龍門第七代家風,告諸大眾;敬錄碧苑一腔直話,普利天人。不敢行文,何妨實說。今將授汝,正以接引愚蒙,闡明正法。若夫上乘法器,明眼高人,則貧道下風有幸,正欲請慈領教,以印證其所聞,貧道之願也。」
二子聞是法也,作禮而退。
戒弟子廣陵施守平稽首頌曰:
法原無法因心有,心本無心為法空。
心現法王心現相,法歸心王法歸空。
要明定法非圓法,須悟凡心即聖心。
心法法心心法法,法心解脫是知音。

皈依三寶
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寶,必致輪迴邪道,顛倒沉迷。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遭之想。第一皈依,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求脫輪迴。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第三皈依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此三皈依,乃昔之聖賢,度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門。成仙成道,成聖成賢,莫不從此三皈依起首。何以故?蓋性命生死,大事因緣,微細秘密,難可見聞。最上一乘,解脫妙法,若非真師,垂慈開示,引誘靈機,安能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而不致墮落邪見,錯入旁門耶?所以未能明道,先皈依經。未能明經,先皈依師。若能皈依師寶,則經寶可聞于不聞之中。能聞經寶,則道寶可見於不見之際。昔日之不可見不可聞者,一旦豁然貫通,皆由皈依師寶之力也。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脫生死,不落輪迴矣。
但我所說皈依三寶法門,須要皈依真三寶。何以故?如今大眾,以此三皈依,視為泛常,早晚在聖像前,口誦禮拜而已,並不曾嚼破皈依端的為何而來,所以畢竟沈迷邪法,不免輪迴。如何得明大道,得脫生死哉!
所說真三寶者,皈依意,使念無生滅,則道寶可得而明;皈依心,使機無障礙,則經寶可得而悟;皈依身,使眼無見,耳無聞,鼻無嗅,舌無嘗,手無妄動,足無妄行,不染邪淫穢汙,躬行苦行,勞其筋骨,餓其肌膚,隳其肢體,捨其形骸,則師寶可得而感矣。有能感動師慈,傳經授道者,必自己皈依自己之身、心、意,為真三寶也。我身之耳目,未能忘其見聞,非迷於色,即著於聲。聲色尚存,則身非真矣。非真何以感師?苟能持身端正,心養靈根,意合真常,則念念虛空,湛然泰定,名為皈依三寶。身不邪淫,師寶可感;心不昧靈,則經寶可悟;意不二用,則道寶可明。身固則精全而體健,心靈則氣清而慧通,意誠則神凝而性現。精氣既足,神智變化,玄妙不測,皆從皈依身心意,自己三寶來,則道經師,即從而出也。
且說如何皈依身心意。諸位大德!汝等各各志心諦聽,我所說明皈依身心意三寶之法,使汝等破暗除疑。諸位大德!此身乃父精母血,交媾成形,性情、容顏、肢體,從胞胎長就,一團污穢,四大皮囊,眼視耳聽,手動足行,口說舌嘗,最非常久良善之物。善用者,則成仙成道,成聖成賢;不善用者,則成魔成怪,成鬼成畜生。向上一轉,則天堂可登;向下一轉,則地獄可到。受福報者,以此為外物;受惡報者,以此作真基。何況諸位大德,既已出家,欲超生死,必須發心,皈依此身,方為妥當。不然,則六根外用,三毒內生,萬禍千災,九魔十難,皆由身起,如何能夠,修行入道?
若要皈依,惟有一法,能制此身。須是行持戒律,收伏狂骸。以四大威儀為主,行住坐臥,約束端莊。使耳不聽聲,目不視色,莊嚴妙相,端正慈悲,人見歡喜,又生恭敬者。戒律拘制,狂身變為法軀,而師寶可皈矣。諸位大德!此第一段法,既已指明,須是皈依心。
諸位大德!此心又比此身不同。險惡異變,不可測度,如風如海,海水洪深,風勢號怒,波濤潮浪,擁迭洶翻,難可渡也。今欲皈依此心,當明此心,最非常久良善之物。貪生好色,犯法遭殃;餓鬼畜生,癃殘疾病,水火刀兵,瘟蝗劫苦,山崩地震,星殞日食,海嘯河奔,妖邪鬼怪,皆從此心,招遙起首。若欲修行,不自皈依此心者,豈能悟透玄機,得明正法?
欲制此心,須是持戒入定。此心無明火發,烈焰熏燒,非水不能,定則為水,端制狂炎,譬如海水乘風,波濤洶湧,舟航商賈,驚惶恐懼。突得風恬浪息,水不生波,平穩達岸。心火正熾,定水潛降,化烈焰為慧風,變無明為良知,轉身色為空虛,改災難為吉祥,移禍因為福果,解冤孽為眷屬,消劫運為玄風,俾兇惡為賢良,使淫奢為誠樸,愁苦為歡喜,疾病瘥痊,饑荒豐稔,鬼魔消滅,仙神現前,迷而複悟,枯而更榮者,皆定力也。心平氣定,氣定心明,而經寶可皈矣。諸位大德,既將定力攝服狂心,經寶既明,又須皈依此意,神通不測,或往或來,變化多端,倏勝倏滅,如龍如虎,不可擒拿,如影如風,不可把捉,無形無見,無聲可聞,耳不能聽,目不能視,口不能說,鼻不能嗅,舌不能嘗,心不能知,奇幻詐偽,千謀萬慮,善用者,可以成真入聖,治國安民,三綱五倫,皆從此出,三教九流,俱從此起,忠孝節義,皆從此生,性命輪迴,皆從此定,禍福吉凶,災祥劫運,皆從此以為果報。不善者,流浪欲河,沉倫苦海,永無出期。
諸位大德!汝等欲修大道,若不皈依此意,必難安定。若欲皈依意者,必須慧光朗照,明瞭覺悟,一念未動之前,定水澄清,一念已萌之際,靈光不昧。機由樞轉,星隨斗移。執生死之權,先誠此意。掌輪迴之柄,先誠此意。出生死苦,脫輪迴難,務必皈依自己心中意寶。一念純真,上可通天,下能格幽。鬼神失色,日月失明,造化失權,陰陽失機,妖魔遁跡,世界真空。三界內外,惟意為尊。放之則有,收入則無。縱橫自在,莫非此意。上朝元始為祖氣,中歸靈寶為梵氣,下依太上為真氣散為浩氣,聚為元氣,慈悲仁惠為陽氣,震怒刑罰為陰氣,貪嗔躁暴為血氣,淫殺盜妄為邪氣,執著蔽塞為魔氣,兇殘暗昧為妖氣,劫運冤苦為怨氣。皆由諸位大德,身不皈依師寶,則放縱凶強;心不皈依經寶,則昏迷暗昧;意不皈依道寶,則偏邪不正。不正則失中,失中則慧光不生,定力不固,戒行不嚴,神不能凝,氣不能聚,精不能運,意不能誠,心不能明,身不能修矣。
諸位大德!我今明將大道,直指人心。急早降伏身心意,化為三寶真身,然後皈依道經師寶,以求出世,不可遲也。若有能依戒定慧法門,行持信心,不生疑惑者,當知此人,決定成道。如不依此修行,當知此人,罪深福薄,不能明道,鬼神不容此人,得聞無上至真清靜解脫之道也。慎勿嗔呵,當生慈憫,委曲方便,引誘入道,是名皈依三寶弟子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