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7日 星期二

十神對應的職位

十神對應的職位09.23.2025元始道長

食傷泄秀,宜從事文學,書畫,文教,藝術等職業。

殺印相生,宜從事軍事或外科醫事,或企業之高級職員。

官印雙清,宜學習政治,法律。

財官相輔,宜學習政治,法律或財政。

食傷生財,宜學習商務,金融,財政,貿易,或技術性商業。

身財兩停,宜商務,貿易等。

傷官傷盡,宜武備,如軍事,警備等。

殺刃相生,宜武備,如軍事,警備等。

身旺無依,最好不要獨立經營。

身弱無助,最好不要獨立經營。

五行需水,宜流動事業或外交職務。

命有驛馬,宜流動事業或外交職務。

五行偏枯,做事多風波起落。

八字病重藥輕,作事多出自動,而費力不討好。

八字病藥相濟,作事多出被動,且現成而省力。

比劫重疊,不宜為宦或從事工商事業,以從事醫生,會計,教師等自由職業為宜。

日主過弱,宜學習農工百藝,養其一技之長。

木為正官,人格廉直而仁慈,同時也懂得控制自己,而和社會,團體取得協調,適合作行政,司法,總務等管理工作。

火為正官,個性很強,因此,常會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有威嚴,適合擔任競爭性少的文化,藝術,教育工作。

土為正官,個性溫和,同時又是正直的人,在各方面表現都很方正和寬容,雖然適合多方面的工作,不過比較適合農林或土木製造方面的工作。

金為正官,處理事情果斷,義氣,同時經濟概念也很正確,適合作財政,經濟,金融,軍隊員警的工作。

水為正官,個性隨和,同時也很有理性,有智謀,雖然適合在工商界發展,不過,如果能作出有關知性方面的工作的化,將會發揮其個性如自由也,工商,水產等。

身強殺旺帶刃,多就武職或工程界或為外科醫生。

華蓋或文昌或空亡同正印同柱,其人可在學術界,文化界,或宗教團體有所成就。

柱有偏印,對事務敏感度頗高,故從事調查,偵訊,情報等工作較擅長。也適合往偏業發展,如明顯,藝人,餐廳及其他靠人緣的生意。

財制偏印,在實業方面會有所成就。

正官偏印相生,於薪水階層會有發展。

比肩或劫財為喜用,適合經營共同事業,公司,同時可添設分支機搆。也可自己赤手空拳創一番事業。

命有劫財羊刃,食傷比官殺強,應儘量從事腦力工作,或專攻一門特殊的才藝或學習一門專業技術。

命有劫財羊刃,食傷比官殺弱,應儘量從事極端破壞或極端創造性職業,如軍人,員警,情治單位,工程爆破,發明等較為有利。

食神格且帶有正官與七殺,以從事不生產的事業為宜,如醫蔔星相,三教九流術業等。

食神與正印同柱,且印為用神,尤利著作。

身旺,比肩強,應避免營商或從事投機冒險行業,最好是從公職或經營穩定性生意。

食神為用神,喜歡唱歌,最符合明顯條件。

食神生財,利經營藥品,飲食,飼料,餅乾或飼養家禽家畜等。

食神格且劫財偏財的力量比比肩正財的力量強,最好往歌唱,音樂,美術,舞蹈,服裝設計,美容等方面發展。

日支座傷官或天干透傷官,適合從事技術,生產,學者的工作。

金水傷官,雄辯滔滔,適合做用口才方面的業務,將有很大前途。

身旺傷官多,又無制化,為僧道或藝術家之命。

身旺財輕,適合作技術工作。

有財星和驛馬,做事容易得到收益,且適合做交通,運輸,買賣,資訊方面的職業。

身旺偏財旺,無空破,乃鉅賈之命。

身旺偏財旺,帶空破,可做一小商人,或是善於外交辭令的商人。

偏財遇傷官,應選擇刺激性,投機性,冒險性或具有挑戰性的事業,如貿易,加工,業務,推銷等。

偏財遇傷官,應選擇文市行業,如公務員,文秘,行政等。

財多身弱,比肩為用,適合與友人合夥經營生意。

財多身弱,劫財為用,應避免與親友合夥,而以獨立經營為宜。

女命帶桃花,貴人,華蓋,多為歌星或影星。

劫煞與正官並,且正官為喜用,其人長相威嚴,人人敬畏,比較偏向軍事或

較需要有果斷判決性的官職。

命帶空亡與桃花,多為民間藝人。

依用神五行選擇適當的職業及事業發展方位

四柱喜金,應以從事有關金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經營五金器材,工廠機械,汽車,交通,金融,電器,工程, 礦業等。事業發展利中西,不利東南。

四柱喜水,應以從事有關水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外勤職務,奔波流動性事業,制冰,冷藏,行海,旅遊,運動家,記者,旅社等。事業發展利西北,不利中南。

四柱喜木,應以從事有關木的事業或職業為宜, 如農林種植,經營木材,傢俱,文藝,文學,教師,作家,教育界,書店,出版社,公務界,司法,政治,醫療,宗教等。事業發展利東北,不利西南。

四柱喜火,應以從事有關火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工廠, 燒磚瓦,熱度性質,放光,照明,油類,水泥,熱飲餐廳,食品軍界,百貨,發電,演說家等。事業發展利東南,不利西北。

四柱喜土,應以從事有關土的事業或職業為宜,如固定實業,礦業,農牧,中間人,介紹業,代書,律師,法官,管理,顧問,秘書,房地產,建築,設計等。事業發展利中南,不利東北。

2025年10月6日 星期一

太清金闕玉華仙書八極神章三皇内祕文 卷下

太清金闕玉華仙書八極神章三皇内祕文  卷下

道至無而生天地。天至動也,而北辰不移,含虛不虧;地至靜也,而東流不輟,興雲不竭。故天長地久。人何獨而有死焉?蓋人不知天地之趣,荒迷紀綱之神,以將恩情爲愛,塵欲爲親,未及中年,多先禍命。今者故開太虛之首,明辯天地之元,訣神明之法,以度群生,免失人身之道。得遇者以功志神,能白日昇天;以道鍊氣,能在世而不死。斯文乃高玄内祕,深泄天機,祕之玉匣,亂傳,漏慢此書,九祖沉殃爾。祕之祕之。

制惡興善章第一

陽之精曰魂與神,陰之精曰魄與尸。神勝則爲善,魄強則爲惡。制惡興善則理,忘善從惡則亂。理久而尸滅魄亡,亂久而神逝魂散。故尸滅魄亡者,神與形合,與太陽而爲仙;神逝魂消者,尸與魄淪,與太陰而爲鬼。皆自然之理也。

立正忘邪章第二

人之修道,當立其正,而忘其邪。正之不立,則生諸亂,而損傷於神;邪之不忘,則感衆惡,而反害於身。故立其正,則仙道日隣;從其邪,則鬼道日親。不忘情絕念,不止欲澄心,専爲貪饕嗜欲,不捨愛情,從心所欲者,爲其邪也。

明昏亂章第三

不識賢,不擇友,不辯法,能無迷乎?不識二真,反覆不察,陰陽混成,行功無節,屈性伐神,能無損乎?不逹玄妙,獨執小術,能無病乎?虛功受死,能無誤乎?

固形體章第四

固形者,以養生之初務爲大道之根元,幽栖忘其聲色,純素安於天和。然要辯其損益,識其禁忌,明其内外,知其生克,息華液於玉池,保流酥於紫府。精積成而元氣自生,氣旺靈而元神自集,神旺集而五氣自運。五氣旣運,爲通玄至真之漸也。

鍊神氣章第五

神水河車瑩兮瑩,返復刀圭新更新。卦鋪離象垂瓊滴,灑翠潜烟深更深。運用坎離交龍虎,子後午前一度舉。一上一下徃來騰,更尋元首節節推。節節推時卯與酉,崑崙透過玉酥膏,運入華池分三口。溯流交換接純陽,遍滿寰瀛諸藏走。八正三爻火數成,神氣相合體不朽。

訣曰:點滴瓊漿瑩若水,烹鍊還元補虛髓。八爻正氣一齊興,衝透雙關換顔體。

出聖胎章第六

青兮清,翠兮濃,一顆眀珠絶埃塵。絶埃塵兮塵盡去,盡去塵兮現本真。本真現兮無大小,變化通靈作姹嬰。精抱血,血抱精,精血相投肌骨生。肌骨生兮分天地,天地分兮脾在志。志在脾兮魂入肝,心腎相和魄入肺。五藏安神盡總全,然後三才分六位。其中精府受盛門,六律分爻定五音。五音全兮陽數足,一半周天燒彎曲。神分形定志精細,煆煉連綿烹正氣。正氣興兮神自通,彼物著靈十月功。十月功成聖胎就,出入無阻能遊走。遍遊四大上蓬宫,百萬年光無衰朽。

訣曰:陽數足時養聖胎,精裹初靈手足開。從九至九煉見九,一身分出數身來。

超仙章第七

道元一也,而用之有三。上有天地,陰陽昇降,二氣綿綿,周而復始,徃來不失其序之道也。達之則逸於霄漢雲中有日月徃來,二八九六,精華相吞,魂魄交媾,而不失其度之道也。昇之則遷於南宫,下有五行傳送,受氣配合,生爻産象,而不失其理之道也。達之則昇三島,不始不終矣。

人皇君曰:修士志神、煉骨、壯命,而俱不出此神章也。以用道之流,或居山洞,或居庵林,或擇一靜室,香花焚之,清氣生華。然後擇一奇日,面拜八方,東西南北四維,拜訖,安爐煉氣,因氣安精,因精安神,因神致生也。久久致煉,妙化成真。夫九轉五還,三返八變齊天,容少返純,衰者得强,老者得壯,壯者得童,童者得嬰。故自凡而得聖,乃煉聖至於仙,煉仙至於真,煉真至於妙,煉妙合於神,煉神合虛,虛氣乃元,道之始也。則知道在我,飛遊四海之外,或入帝鄉之中,上朝金闕,面拜高真,名列九元,位配星辰。或安九天之上,或宿八極之堂,或與群仙共詣玄都之府,或伴高真翫於大羅之天,或遊名山海嶽,或赴南宫之會,或上天揀擇人鬼姓名,或下界檢録齋醮罪福,或掌括名山大川,或總持生書死籍,或與諸仙同鸞駕而北遊紫圃,或南過金泉,集賢賓而採草木花實,或西遊龜山,朝王母於金殿,或邁扶桑,飲紅酒於瓊園。無上無爲自在仙、真空真化真、仙子、仙子者,從何而得焉?始絶六根,斷六塵,視之不見其物,聽之不聞其聲,平和恬淡,澄淨精微,虛明含元,天真,六化至神煉氣而成,且非塵情貪欲恩愛而得者也。

人皇符印章第八

符者,真形之龍篆也。印者,太虛之正氣也。天元深旨,天機之媾妙運,至真之斡大端,驅神鬼之祖法,攝邪祅之樞機,皆繫於此印之力。功能隱形散影,藏氣收神,使陰陽六變其體,令人鬼不見其形也。

人皇神咒章第九

九氣氤氲,玉咒以從。高華妙嶽,十極上尊,太虛神主,八天大君,木翁金母,無上玄真,各降真氣,驅滅邪蹤。南方赤帝,雲乘火龍。西方白帝,利斬祅氛。北方黑帝,霞映神晶。東方青帝,鳥吒囉英。九天九神,鬼門天丁,玉女直符,太歲縱横。五嶽吏兵,天士都司,八目神童,北斗魁罡,四目老翁。吞魔大殺,四十壯充,六丁六甲,入吾印中。急急如律令。奉敕攝。

知生死五假素奏上法章第十

知死法。合掌但開第四指,開時必定閻羅知。訣曰: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一月三次,每次知十日生死之兆也。焚香面東,日初出,望東方念人皇咒一徧,取日晶氣三口,咽歸腹中。然後面東正坐,將天元地要相合,開手第四指。如不開時,乃萬神全而未死之兆也。如忽開放者,乃人天不相救,神氣不在殻,是死之兆也。然看何日死者,於五行之日定之。如其日金者,於知死之日外,第三日死也。木日第四日,水日第五日,土日第七日,火日第九日,其鬼使來追。既知其死,日後用假命五術以假之。五假法者,上避天劫之災,下避大運之窮。如有天水之劫,上傾下溢,河海漲空,江水泛突,横流漂蕩,山嶽無有,水輪四旋,陰精故出,世無所存,天無所空,浩浩曠冥,盡無民輩。以法假之,入水不見其水,知天地風火之劫,焰着凝空,烈馳洞闊,交虛晦海,焚地吹山,上無玄天,下無玄地,一切萬有,化作灰塵,以法假之,如入靜梵。如一切干戈,征伐四起,國土併吞,横尸如山,血流若海,以法假之,凡人不見其形,自在雲遊無阻。如三限之危,空亡之厄,大小運併,胎禄相食,亡命合死,以法假之,造化不能移,陰陽不能遷,鬼神不能知,而壽一百二十歲,長生之人也。

南嶽魏夫人續云:塵世俗輩末學之人,敬有道心,便入名山,遇靈芝則不識,逢虎豹則無術,何異將身去投死地者哉!始欲長生,而反遭横夭者多矣。吾哀見此輩,昔告上帝,得賜此經,以五符真籙,誅邪斬怪,收束虎狼,使萬魔潛跡,百鬼竄形,令一切修真之士,皆得無爲之道也。自然山林清靜,靈芝露英,金玉發洩,秀氣薰蒸。或茹芝被褐,栖真味道,精灌人神,豈不寧哉?

五符真文,擇境居山。山有貴賤,氣有死生。凡欲居之,必當擇境。大山成處,以小山爲貴。小山成處,以大山爲貴。石山成處,以土山爲貴;土山成處,以石山爲貴。如此大小土石等山,以衆山朝者爲貴。擇此貴山生氣五福之隅,則可幽居洞府,栖隱巖巒。或誅茅結廬,與鶴鹿爲友。住此久者,能行頤養之術,可致長生矣。何哉?爲其陽精實壯,秀氣薰蒸故也。

識辯洞府有曰洞曰府曰穴曰窟者,何也?凡山面東者謂之洞。山面南者,謂之府。山面東南者,謂之巖。山面西南者,謂之穴。山面北者,謂之窟山面東北者,謂之坎也。洞府巖穴中居之者,自然高真上仙、逹人逸士時來降祐,當獲玄妙矣。若窟坎中居之者,則有毒蟲猛獸、老魅山精,迫促凌犯矣。蓋爲皆靈文,逆天地之正氣故也。

驗認靈芝,有曰丹芝、碧芝、肉芝、紫芝、金芝、仙芝、草芝、蘭芝、瓊芝、果芝、絳芝、無風自揺芝、夜神光燭芝、太素含香芝、有洞天鶴鳴芝、靈芝、玉顆芝、雲露清芝、碧琅白玕芝、五明九光芝、陽精素蕊芝、太一八風芝、錦紋紫莖芝、含光包翠芝、青丹素華芝。

右芝草,略有二十四品,每獲一品,食之者壽可千歲。

五符真形

五符神咒

青帝咒曰:火令童子,天皇攝,急急如律令。

赤帝咒曰:吻皇星斗,太初攝,急急如律令。

白帝咒曰:白衣四神,太虛攝,急急如律令。

黑帝咒曰:五星守斗,五帝攝,急急如律令。

黄帝咒曰:龍耀天蓬,黑殺攝,急急如律令。

察辯邪正。凡居庵,或居山,或居洞,須要辯察邪正也。其法於庵中備矣,或便得昇舉者。凡欲採芝,當以三月之際,山開之月,靈芝出現之時,以五符法披之,自然可獲。每直日鳳章龍篆而尋求之,乃可得矣。凡芝在處,定有異兆。但見白晝五雲覆鬱,夜有霞光彌遶,或有氣象高下千百尺,狀若蛇者是也。

此符搏戲必勝,以紙隨廣狹,依前法書定足下,男左女右,大驗也。

此符太上老君入山,朱書素紙上,横行天下無咎。此符真人帶之,一年入山,精不敢傍,百鬼莫能攝也。

木解符。以甲乙日朱書此符紙上,燒服之,正東手枝如死百起去,乘其巾幘於外處,即以竹代身。已遠去他鄉,勿得回慮也。

五假化形圖

人皇君曰:金命人,依此圖吞隱形符在腹著衣,歸戴隱形帽,依罡步所爲三次而不死也。

人皇君曰:木命人,吞符逹地祇,神藏造化中,鬼神自不見其形也。

人皇君曰:水命人,吞此符,依罡步入方位,神藏造化中,鬼神自不見其形也。

人皇君曰:火命人,吞此符,依罡步入方位,神藏造化中,鬼神自不見其形也。

人皇君曰:土命人,依罡步吞此符入方位,神藏造化中,鬼神自不見其形也。

太清金闕玉華仙書八極神章三皇内祕文  卷下竟

太上洞神三皇傳授儀

太上洞神三皇傳授儀

經名:太上洞神三皇傳授儀。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言傳授洞神三皇經科儀。與太上洞神三皇儀原係同書,後分出單行。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正一部。

太上洞神三皇傳授儀

開真官籙

無上玄老太清天皇正真、上官直使功曹、太官直使功曹、左官直使功曹、右官直使功曹、中官直使功曹、都官直使功曹、正一直使功曹、左明功曹、右明功曹。

九部各九千萬人度

無上玄老太清天皇真仙,上官上部功曹、左官上部功曹、右官上部功曹、中官上部功曹。

右四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太上上真、上部功曹、都部功曹、左都部功曹、右都部功曹、正一中官都部功曹、都官前部功曹、都官後部功曹、太官上部功曹、上官下部功曹。

九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太上上真促炁功曹、促炁左功曹、促炁右功曹、定炁功曹、左定炁功曹、右定炁功曹、陰陽功曹、左陰陽功曹、右陰陽功曹。

九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真仙、太官左生炁功曹、太官右生炁功曹、中官中生炁功曹、太官中生炁功曹、左都官生炁功曹、右都官生炁功曹、治病功曹、左右治病功曹。

八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真仙、左大官五炁功曹、太官都監功曹、太官左都監功曹、太官右都監功曹、右太官五炁功曹、中太官五炁功曹。

六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神仙上真、太官監察功曹、左太官監察功曹、右太官監察功曹、太官三五功曹、左太官三五功曹、右太官三五功曹、中官三五功曹、都官三五功曹、九宮功曹、左九宮功曹、右九宮功曹、五星玉仙功曹、五星玉仙左功曹、五星玉仙右功曹。

十四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至真上仙、上部使者、左上部使者、右上部使者、太官使者、中官使者、太官中使者、上官左部官使者、上官右部官使者。

八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至真上仙、太官都使者、左都部使者、右都部使者、太官下部使者、上官下部使者、下官上部使者、下官都部使者、上官下部左官使者、上官下部右官使者、上官神官神仙大和。

十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至真神仙、太和左官使者、太和右官使者、遐賢使者、遐賢左使者、遐賢右使者、洞達遠察使者,洞建遠察左使者,洞達遠察右使者、無極洞明上官使者、都部功曹使者。

十部各九千萬人度

天皇真形真符神將吏兵一部度,天皇畢。地皇真仙太上神明無極洞明使者、左官使者、右官使者、上官使者、上官監神使者、太官監神使者、左官監神使者、右官監神使者、都官使者。

九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官監天使者、左官監天使者、右官監天使者、都官監天使者、無上正一監地使者、左監地使者、右監地使者、中官監地使者、太官監地使者。

九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上官監水使者、左官監水使者、右官監水使者、中官監水使者、正一官監水使者。

五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官監兵使者、真正官監兵使者、真正左官監兵使者、真正右官監兵使者、真官監兵使者、正一都官監兵使者。

六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官監屬使者、左官監屬使者、右官監屬使者、正一都官監屬使者、太上監生東嶽使者、南嶽使者、西嶽使者、北嶽使者、中嶽使者。

右十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東海使者、南海使者、中海使者、西海使者、北海使者、水官使者。

六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主正真三河使者、九江使者、主七十二名山使者、湯谷神王主八極使者、正真神主山林孟長十二淮濟使者、主十二河平侯使者。

右七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大將軍、左玄大將軍、右玄大將軍、中玄大將軍、上一大將軍、中一大將軍、下一大將軍、前一大將軍、後一大將軍、上元大將軍、中元大將軍、下元大將軍。

十二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元玄元大將軍、左太元玄元大將軍、右太元玄元大將軍、太元上部大將軍、太元下部大將軍、太初大將軍、太初左領大將軍、太初右領大將軍、太初前部大將軍、太始大將軍、太始左大將軍、太始右大將軍、太始前大將軍、太始後大將軍、太始中玄大將軍、太始上玄大將軍、太始下玄大將軍。

一十七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素上元大將軍、中元大將軍、下元大將軍、左玄大將軍、右玄大將軍、前部大將軍、後部大將軍。

七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儀大將軍、太上大將軍、左領大將軍、右領大將軍、前部大將軍、後部大將軍、上素大將軍、中素大將軍、下素大將軍。

九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玄大將軍、左上大將軍、右上大將軍、前部大將軍、後部大將軍、中玄大將軍、下玄大將軍、真玄大將軍。

八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太素太寶大將軍、大玄太寶大將軍、太寶左將軍、太寶右將軍、太寶中將軍、太寶前部大將軍、太寶後部大將軍、上元大寶大將軍、中元大寶大將軍、下元大寶大將軍。

十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仙、太上神明、神荼鬱壘、五道九皇君、五仙九靈皇極君、皇極九靈君、皇極君、皇靈君。

六部各一十二萬人度。

地皇真形真符神將吏兵隨文度。地皇。人皇真靈、太上神明、舉仙元皇九天君、太皇君、皇光永度九天君、中皇九昊君、中靈大德君、道化皇君、九真皇機君、太平元皇君。

八部各七萬人度

人皇真靈、太上神明、導神通明君、顯皇通炁君、皇神通元君、皇天太上陽明兄公君、九炁通真君、九曜元靈君、太極返真君、少陽君、上靈太仙君、皇極玉童君、皇極青腰玉女、東皇青陽明靈仙童、元皇青帝勾芒君、皇仙大洞元靈君。

一十四部各七萬人度

人皇真靈、太上神明、赤靈太陽太丹君、執法延壽司錄君、曜靈南極丈人、玉童、皇靈赤帝玉女、赤帝絳章仙童、南極太皇寶魄曜魂君、赤帝祝融太陽君。

七部各七萬人度

人皇真靈、太上神明、太白子留元道君、元素元皇君、浩皇元素玉童、化皇元靈玉女、九皇大洞玉機玉女、西皇白帝素仙靈童、元皇元影寶魂定魄君、太皇白帝蓐收少陰君。

八部各七萬人度

人皇真靈、太上神明、東極靈寶元君、真靈五靈元華君、太皇五靈玉仙君、太陰玄門太極五仙君、大辰九皇伐殺君、鬱冥皇機君、太元上皇道母玉女、仙皇陰皇仙靈、北太皇寶魄定魂君、黑帝玄冥君。

十部各七萬人度

人皇真靈、太上神明、中皇三天都錄司命君、中皇洞極玄天君、太山上皇君、領仙元皇玉童、元陽千二百官玉仙君、皇靈太山君、元皇保魂曜魄君、中皇后土三泰千二百官君。

八部各十萬人度

人皇真靈、太上神明、皇靈度世升玄功曹、皇靈陰陽治病功曹、洞元功曹、洞天元炁治病功曹、洞天治病功曹、陰陽護命功曹、紫元度命更生功曹、洞天無極度命功曹、洞天太元度命功曹、洞天紫元虎符將軍、洞天無極虎符將軍、洞天太元虎符將軍、洞天虎賁郎吏、符吏洞天虎賁郎吏。

一十四部各七萬人度

人皇真形真炁官將吏兵一部隨文度。次授金剛玄籙。太上洞神上元洞天金剛玄籙度太一神仙金剛大將軍、左將軍、右將軍、金玄大將軍、左將軍、右將軍、金威大將軍、左將軍、右將軍、金光大將軍、左將軍、右將軍。

一十二部各十億萬人度

大一神仙金剛羽車、金光羽車、風皇羽車。

一十二部各六十六乘度

大一神仙金剛羽蓋、金根羽蓋、獨轅羽蓋、金剛流精等騎金剛符吏。

五部各九十六萬人度

太一神仙破敵金剛、將齎章飛龍騎、太太上上太一君、天兵騎吏、開通仙路騎。

四部各九十六萬人度

太一太清神仙、上皇真人、高車刺吏、三陽功曹、五陽功曹、皇真天君吏、左右執法君、左右執法吏、皇天執法君、皇天執法吏。

九部各九十六人度

太一神仙金剛、上三天執法開化君、左右陰陽功曹。

各九十六人度

太一神仙金剛玉佩使者、羽佩使者。

右各九十六人度

太一神仙金剛明導吏、通玄吏、通真吏、通道吏、通精吏、通神吏、通炁吏。

七部各九十六人度

太一神仙金剛無極長生吏、直符吏、直事吏、金剛功曹、主簿幹佐、傳言書佐習事小吏、零下五百吏、雲中輔章吏、督卸從事。

十部各六十六人度

太一神仙金剛元洞玄籙一十四萬萬四千部將軍、車騎、將吏、功曹、主簿、內外諸官、度金剛大符,度星斗真炁,吏兵真形隨文度。

授法位

太上洞神三皇內景弟子臣某等,洞神法居三洞之初,法師遠遊,冠黃裙帔三十二條,左帶太一三元之劍,長三尺。右垂白玉之佩,持青黃白三色之節。

師稱法位大謝

上清玄都三洞弟子、太太上上太上君、太元一君天師門下、督察大都監君、黃赤真一三一丈人、無上太一金剛金闕帝君、三洞法師玉清左監靈大夫,某嶽先生小兆真人臣某,稽首再拜,上白太太上上皇天上帝無極太上元君、太元一君大都督,鬼監君妙行真人、天帝大王、九天元洞無極大帝君、大帝丈人、玉洞九玄洞真洞玄靈寶三皇、洞神洞泉真君、太極高靈太帝真人、監齋威靈大神、大洞尊神、元始君、上清金闕後聖帝君、三十六部寶經符圖太真君、太真丈人、太上王晨虛皇大道君、十方無極應感至真。臣九土之中,塵微細品,生逢道化,正法流行,搜選種民,宣弘要頤,而得預參受之例,窺盻寶文,授度靈官君將兵吏。外以佐國救厄濟人,內以立功保神護命,恩深施重,非蟲蟻所勝。尚慮積世以來,玄祖流逮,愆咎增積,未獲原除,己身瑕迭,充塞未解,豈宜越冒天憲,而傳付宣行,但盟告之。初玄科有約,五八數滿,法當流行,今有某等,清潔身心,歸依大道,列詞奉信,誓告神明,請受三皇寶文、洞神大法。觀詞審意,難可抑違,即與對齋露文,請乙應驗,人神交契,似合天科。以某日登壇,傳授事畢。某實自好道,希慕長生,非人拘逼,抑令伏受。其有臣及某,從來所犯一切罪惡,恩大宥之施,並乞蕩除,克己自新,於今更始。臣謹遣元始功曹、飛雲使者,齎盟文宣告付,某身謹以啟聞。伏惟太上高靈萬聖至尊皇天太上帝太帝玉陛下,湣其所求,許臣所奉,聽某佩受。

特乞勑下五方五帝君,各領玉童玉女三千人,侍衛經寶,佑護某身,又勑九夷八蠻六戎五狄三秦君等,各率所部,清淨法壇,某齋直禮拜。常如聖君三皇,對景鑒盻,使某修習成就,功行圓明,天官靈仙,遷功舉善,七世父母,升入天堂,積世愆非,於今蕩滌。役御神鬼,制伏凶妖,為天人師,利民佐國,功充之日,列品仙階。若某負約愆盟,輕師慢法,修行不謹,虧損天真,當謝三官,長充考責。謹慎恭守,則三寶垂佑,科戒有征,限畢之辰,授與賢信,紹續大化,輔替教儀,天地萬靈,鑒其信誓。臣等不任懇悃,懺謝之至。謹啟。起,各禮三拜。

取鞶帶衣外繫之,日在前,月在後,結於心下。次券文,囊盛結肘。次皇文大字,著鞶帶中。次黃女符繫腰。次九皇圖繫心前。次天水符髻中。次九天符肘後。次升天符繫腰。次傳版在背後。次靈書繫肘。次丹書系腰。次八威五勝符心前。次三一真形執之。次童子籙繫肘。次符契在肘。次三皇越章印在腰。次符使符背後領下。次普下版笏上,重執之。男左女右。

次左行至申壇地戶

師曰:洞神三皇內景弟子某等,謁地戶亭長守室靈人。一拜。

師曰:帝君有命,令弟子某等,度地戶五瘟五魔,一切災疾疫癘之厄。弟子再禮。

出地戶,至下級壇前正位立。

師曰:洞神三皇內景弟子某等,朝太一君,再禮。太帝君,再禮。天帝君,再禮。帝君有命,令弟子某等,朝拜太一,兔脫災凶,長離地苦,永保天福。弟子再禮。

先令弟子出壇

師十二願

複爐

香煙玉女,侍直眾官,當令傳道之所,有英芝玉精,自生天帝御前。臣與弟子,身生紫絡,藏發絳煙,群生享福,家國蒙恩,十方侍真,玉女傳奏,所啟徑達三皇真君几前。

吟遊神頌

烈烈廣寒庭,寥寥宴仙室。玄冥唱陽歌,大景披雲出。煉沐含陽精,長梵詠太一。自非篤志賢,安能好遊逸。

學仙下壇

出戶咒

太虛三玄,虛天三元,素靈玉女,七微皓鬱,虛謁皇君。

某國年太歲月朔日時,州縣鄉里,某年歲月日生,今署洞神弟子,即日於某處皇壇之上,再禮

第一簡謁天皇君,讀此至,再禮長跪,置簡案上。古法用朱玉為簡,赤金為字,今用朱書。

第二簡謁地皇君,

第三簡謁人皇君。簡文悉同,各長二尺二寸,闊二寸四分,厚二分,牙玉、金銀、銀木,並可為之。作五行,行書令周備如法,禮謁畢。

師引弟子度四門解厄,下就中壇西南月門之下。

師曰:洞神三皇內景弟子某等,朝太陰月君。再禮。

師曰:帝君有命,令弟子某等,度太陰水災之厄。弟子再禮。

次行至東北人門

師曰:洞神三皇內景弟子某等,朝太陽日君。弟子再禮。

師曰:帝君有命,令弟子某等,度山林刑獄虎狼毒蟲日門之厄。弟子再禮。

次左行至天門

師曰:洞神三皇內景弟子某等,朝天門君。弟子再禮。

師曰:帝君有命,令弟子某等,度天門刀兵鋒刃刑殺之厄。弟子再禮。

無太玄內景,真元之靈,佑護臣身,使朝夕咒誦,響徹高尊,厄難超度,克獲神仙,拜見太一紫府之君,終入無形,與道合真。

贊引至玄師前,散如常儀。

若醮籙,便可於十二願前醮,或來早醮了,次拜表言功。

太上洞神三皇傳授儀 

大師的斷言

大師的斷言10.10.2024元始道長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曾接觸過算命,肯定還有不少人有學算命的想法,不管是八字四柱,紫微斗數,或者是西方的星座占卜。有的人因為好奇,有的人因為好玩;有的人則是想瞭解自己的命運;還有的是想以此為職業。

有這麼一個人,他的學習目的有些特別,最終還收穫一個不同尋常的結局。這人特別刻苦地學習複雜的卜算方法,一度讓玄學中人都歎為觀止。但是他學習這些究竟是為了什麼呢?目標又是什麼呢?

這位朋友,年輕的時候就立志掌握所有算命技法,他學這些的目的不是為了給人卜算預測,不是為了以此為業養家,不是為了瞭解自己命運。他學算命技法的目的只是為了證明這些都是騙人的東西,根本不足為信。因為早年,有位行業裡非常有名的師傅給他算過命,斷他活不過四十七歲。這一斷言深深刺激當時的他。他不敢相信,也不能接受。於是他當時發誓,一定要學會算命,去證明那個大師是錯的。然後去砸爛那位大師的招牌。

於是他努力學易,但隨著自己算命之術的不斷精進,他卻越學越怕。因為用了多種算命方法來卜算自己後,他發現自己確實活不長。確信大師所言之後,他也不再研習算命之術,就想著利用剩下不長的時間,去多做點善事,為來生積德。從此積極投身慈善,出錢出力救死扶傷。

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反正也活不了多久,把握剩下的時間,多做點有意義的事唄。」

這一干就是好幾年,身邊人都覺得他變了,從一個焦躁、狹窄的人,變成敦厚友善、樂於助人的人慈眉善目。不知不覺,他過了四十七歲,四十八歲。五十三歲那年,他不但身體健康,紅光滿面,誰看見他都會說這人充滿活力。後來有人說:「你已經五十三歲,破了那位大師的斷言,可以去砸大師的招牌了!」

他眼前一亮,回答道:「要不是那位大師警醒我,照我以前的個性發展下去,確實會死在四十七歲,不是被氣死就是心臟病突發,他說的沒錯!」

因為仇恨,警醒了他;又因為善念,拯救了他。如果不是因為多年來的行善,他恐怕真會像大師所說,在人生大限之時一命嗚呼了。但因著改心換性,從此不再逞強鬥狠,心中再無不平,那股此仇不報非君子的憤恨,被慈心善意化解之後,不僅人生,甚至連陽壽也就此改變了。

2025年10月4日 星期六

洞神八帝妙精經

洞神八帝妙精經

齋持八戒法

帝君曰:一切動靜去來,云為善惡之數,要申三五,名同事異,前後互行,更相統攝,終歸一源。一源窈冥,深邃眇邈,難可卒至,緣歷遂多。多法以治多欲,欲多不可須祛,防遏斷除,使之日損。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無不為則有欲非其欲矣。欲以益物,己無復須,己無復須,所須足矣。足矣在己,無損於他,他無所損,己又益焉。益物非以求增,增損都自無矣。我無增損,增損在物。物順物自益,非我益之也。物逆物自損,非我損之也。損益非我,我為損益之主。主非我求,求我是物。使感生化,化物物順。順以守靜為先,靜能安動,動以緣靜安定。安定之階,以齋為本,齋以齊整為急。急以齊整身心,身心齊整,保無亂敗。敗起多端,大略有:一者殺生自活,二者盜他自供,三者淫欲放意,四者妄語為能,五者醉酒恣適,六者雜卧高廣大林,七者競翫香愛華飾,八者耽著歌舞作倡。勵心之子、學聖真仙,不為此八事,則八敗無從起,八敗無從起,則八成自然立。立久不失,延年保命,神通洞達,智慧淵注,能隱能顯,與世和光。是故齋者受持八戒:不殺則怨報之敗不起,慈仁長壽之成自立;不盜則窮苦卑退之敗不起,富饒廉讓之成自立;不淫則孤獨憂傷之敗不起,貞素蕭邈之成自立;不妄語則欺誣枉濫之敗不起,悟愉貞確之成自立;不醉則昏迷荒狂之敗不起,智慧聰達之成自立;不卧高廣大牀,則癡渾死懼之敗不起,清淨無畏之成自立;不香愛華飾,則纏縛毀廢之敗不起,光鮮解脫之成自立;不歌舞作倡,則悲怨搖蕩之敗不起,和音柔暢之成自立。此敗不起,此成自立,如影隨形,未嘗謬矣。能使八敗不起,八成自立,修齋持戒,佩服神符,思真行道,通而無窮,顯驗必速,皆如所期也。

三皇三一經

三皇所受,要在三一:太一、真一、玄一,是謂三一者也。號為三元,元炁生神,神炁降人,人成神矣。

頭上上元神,字元先。太一君也,非心也,天神也。心守之,合天也,與天合,號神人。此神之號南極老人,下在太一宮中。人頂上直下三寸,名太極官,一號太一官。常以平旦、日出、日中,甲午之日,呼之曰:南極元先太一君,某欲得神丹長生之道。因瞑目念心中太一童子,衣絳衣,其炁色正赤黃如日,九十息頃止。

心中中元神,字玄堅,太一中極君也,在脾中,脾為玉堂,一曰玉房太一偃息宮。

養兆身。常以雞鳴食時、日昳黃昏,戊辰、戊戌、己未、己丑之日,呼之曰:中極玄堅太一君,某欲得真人黃庭神仙之道。因暝目念黃炁滿胸中,脾上有一人,五十息頃止。

臍下下元神,字玄妙,北極谷玄道母也。腎為雙合宮,對上南極,故號北極。常以夜半時,甲子、戊子、丙子、庚子、壬子之日,呼之曰:北極谷玄道母,某欲得金液醴泉可飲食者。因瞑目念腎間有白炁,中有神龜,龜上有玄女,右有司命,左有司錄,見之呼曰:司錄六丁玉女,削某死籍,更著長生玉曆。呼神法,皆重言之,然後道某欲得長生也。

能知三神字,依日時修之,可延年、可不死、可變化、可神仙。此三神者,天神道君,三元貴神,人之先也。常念勿忘,獨靜心存,見神赤貌。若在眾中,見神衣冠,各有服色,了了然焉。

太一者,胞胎之精,變化之主,魂魄生於胎神,命炁生於胞府,變合帝君,混化為人。故太一之神,生之母也。帝君之尊,生之父也。父母本合,號曰元炁,應化分形,號曰父母。母稱太一,名務猶收,字歸會昌,又名解明,一名寄煩。知此名字,慎勿告人,存之在身,長生不死。帝君名逢凌梵,字履昌靈神。夫人知者,形不入地,玉童玉女,侍入九天。天神是此帝君之子。帝君治太極宮紫房,與太一混合,亦號太一元君,非男非女,光明妙絕,或為老君,或為嬰兄,應感無窮,變化無極也。

陽歌九章

齋直持戒,守一和神。精感遐徹,九天帝皇遣神童來下,侍衛錄圖。並命玄女詠陽歌九章,以宣通妙炁,布吉消凶。學者行道巡迴之時,宜習誦之,以會神契也。

清韻陽歌梵,飄飄徹十方。青青萬卉耀,携我造九重。西絃抗音調,感悟東王公。

元洞啟運首,始陽萌萬芽。和風振瓊條,高林耀雲羅。句芒勸植善,日羽煥東遐。仙賢遊玄圃,飛梵起瑤笳。

控景太霞室,齊輪九天庭。眾仙抗飛梵,陽歌時流聲。自非靈人德,焉能禮仙真。

惠和陰陽歌,二儀稟於天。棲憩志仙飛,不樂時所牽。未覺凌虛遠,超超已高玄。悟歎馳競子,不知養命根。

鬱已盛陽茂,吟詠南金梁。融風拂林表,朱鳳互來翔。鳴梵乘虛起,逍遙奏九章。

結駕素林秀,命節扣金鐘。鳳吟八音和,真華耀玉容。陽歌仙房上,飛簫兼來從。吾我自相韻,誰能明契中。

遊浪崑蓬杪,迢迢戲玄都。泠泠高仙客,窈窕詠陽歌。齊聲九絃唱,德合妙音和。

明燈續長夜,玄炅照幽堂。飛梵鳳林表,清風拂玉璫。陽歌交來唱,四軒耀朱光。

烈烈廣寒庭,遼遼讌仙室。玄冥唱陽歌,八景披雲出。鍊沐含陽精,長梵詠太一。自非篤志賢,安能好遙逸。

九皇圖

初天皇 天皇君長九寸,披青錦帔,著青錦裙,戴九天寶冠,執飛仙玉策。

初地皇 地皇君長九寸,披白錦帔,著素錦裙,戴三晨玉冠,執元皇定錄之策。

初人皇 人皇君長九寸,披黃錦帔,著黃錦裙,戴七色寶冠,執上皇保命玉策。

右初三皇,是虛無空之變化,應感同人,同而又異。學士存之,男女不得和混,勿履殗穢,有犯考由左官。三年不犯,神降對言,授長生之訣,登三清之宮也。

中天皇 天皇君人面蛇身,十三頭。平初元年十一月八日出治。姓望,名獲,字閏。將從青雲中陣兵萬萬九千人,主治雲中百二十魑鬼,千二百遊行鬼賊、萬二千陰邪之魁。

中地皇 地皇君人面蛇身,十一頭。太始元年七月五日出治。姓嶽,名鏗,字紫元。將五嶽嶽兵萬萬九千人,主治八荒四極三河四海山川溪谷龍蛇龜鼇電鼇老魁為人作精祟者。

中人皇 人皇君人面龍身,九頭。太平元年正月三日出治。姓愷,名胡桃,字文生,將天地水三官兵萬萬九千人,主治一切七世父母、三曾五祖三鬼五神、內外男女傷死客亡、墮水產乳、惡禽猛獸木石所殺、刑嶽刀兵之鬼,為人作精崇者。

右中三皇,是玄元始之應變。學士齋戒,傳道行法,救患消災,存思啟告,請此皇君,將從兵士,與中天大將軍一人、三五大將軍三人,兵士各百萬眾,一合同集,齊心并力,率某身中吏兵,各典所主,宣行神炁,佈散威風。助某收治逆鬼,惡史凶人,悉皆誅戮,奉承禁忌,蕩除六天故炁,精魔咸即降伏,使神役鬼,應心即驗,所治者愈,所召者到,所求者得,所申者通,功成事立,以為效信。

後天皇 天皇君人面蛇身,姓風,名庖犧,號太吴。

後地皇 地皇君人面蛇身,姓雲,名女媧,號女皇。

後人皇 人皇君牛面人身,姓姜,名神農,號炎帝。

右後三皇,玄元始三炁化為三元,變為三台,應形以異,率異歸同。學士建功,象效三台。仁禮信義智為五通,通此五德,三五炁和,八達六通,成真聖也。

右九皇君,其神本一,其應則殊,引初及中,階級亦異,至於極詣,故復還同也。初皇不言為化,中皇微言以教,後皇結繩而治。學士諦識九皇,先學後三,須能結繩,次至微言,乃極無言,與道同。

招真降靈符

天皇招真符

地皇招真符

人皇招真符

右三符,薄紙廣一寸,長三寸,向皇屬方朱筆書之。用滿日王相時,臨登壇,水服之。真神靈官,即來降己,晻曖見形,久則分明也。受事竟,未拜謁,便服此符,後欲服食,復向屬以次吞之。亦可向東,以水服之。一皇一符,二皇二符,三皇三符,合六符也。未能服食,可以白素方五寸,朱界綠書之。清齋,王相日啟皇君,卷內絳囊中,綴之心前。失食不饑,飽亦不病,久久存皇君,神炁降符中,真靈附兆身,叉成神仙矣。

昇天符

右一符,以竹中白衣方三寸,青筆向王書之。受道畢,行功竟,歡昇天,先服此符,乃飛去也。昔衛叔卿授李少君,登天之日傳。

凡學道修真,功行未備,不能通神,洞見禍福,皆當沐浴浣濯,閑居燒香,讀經覽圖,鍊戒思省身心,首過改惡。其同志人,獨建立善,有同好者,共相勸勵,損己濟物,守本崇源。憑估三尊,乞功德成就。欲驗法自試,施用皇文,或傳授啟告、招真降靈,皆先靜寂定心,清齋服符,安卧求夢,訣判吉凶,登壇入室,有疑勿行。當如精潔,久久有徵。慎勿褊促,冒疑強行,人神相誤,殃考無原,詳審諦憶,無負今言。

西城要訣三皇天文內大字

西城仙人施用立成,隱之玄丘之陰。帛公記錄天漢元年正月三日受。

西城仙人王君曰:天地合德,乃共長存。然其中含妙資陰陽之真。陽布於外,則品物咸章,陰凑乎內,則鬼神致妙。斯乎咸章,乃群品鼓動,致乎存妙,然後眾物可殫。苟得其法,則祆精可使,若獲玄數,神祇立至。不精不慎,更為損害。

帛公曰:前漢太初二年,王君明授余大道之訣,使燒香清齋,三日三夜乃見告。

仙人曰:無名之名,蓋我之宅。有名之名,樂我之橐。無作之作,令我之德。有貨之貨,亡我之賊。罪莫大於淫,禍莫大於貪,咎莫大於讒。此三者,禍之車也。小則危身,大則殘家。

仙人曰:少不學道真,年衰更心營。已病方事醫,臨死乃求生。譬渴乃穿井,飢乃趍起耕,俱無及矣,必反窈冥。

仙人曰:夫欲學道修真,延壽長生,當避諸禁忌如左:

禁無施洩命夭沒,禁無大食炁脉閉,

禁無大飲膀胱急,禁無大溫消髓骨,

禁無大寒傷肌肉,禁無寒食生病結,

禁無涕唾失肌汁,禁無久視令目蔑,

禁無久聽總明閉,禁無久泣神悲慼,

禁無卒呼驚魂魄,禁無內念志恍惚,禁無恚怒神不樂。

仙人曰:人但知食可以療飢,不知學道可以療死。人但知飲可以止渴,不知修道可以止命。人但知容媚為好,不知存神以益壽。人但知良藥可去病,不知服食已助己。人但知夜可以逃身,而不知為藏形之數。人但知僻側之避難,不肯為變化之法。人但知請求天命,不知留己則生身。道深則知方,養至則命通。

仙人曰:太陰之草,名曰鉤吻,得如食之,入口便死。太陽之草,名曰黃精,得如食之,可以長生。而世俗之徒,信鉤吻之殺人,不信黃精之益壽,但畏鉤吻之毒,不知黃精延命。但知畏死,不知尋生。此六溺之夫,五濁之徒。爾若能棲心事外,始可與言求生。

仙人曰:於是告小丹法,用雄黃,栢子、拘魂制魄之方,用籤之如左:治栢子千下,細簁去滓,松脂十斤,以和栢子。雄黃一斤,色如赤李者,合藥中,復擣如法。蒸藥一日,引之如飴。正坐北向,平旦頓服五丸,百日之后,與神交。

又小丹法

用水銀、丹砂、雄黃,凡三物,各使分等治,和以白蜜,丸如大豆。清旦早起,無雲霧日,東向服七丸,漱以華水。一日再服,服之三年,身有光,長服可不死。

拘魂法

拘魂制魄,三一當分泥丸、絳宮、丹田。三者一體之靈府。暮卧思存,日如徑一尺鏡大,使去面五寸,遊於泥丸三府之間。朝存月,大小法度如存日。此道使人心堅神正,魂魄不邪,乃令妖精畏之,百鬼可得而制者也。

仙人曰:余復受此法,乃頓伏不起。師曰:法淺未足總邪。余乃稽首,有言於仙人曰:少以不才,羈累世業,三隅未返,遠尋生途,妄存道旨,於今十年。然後知聖妙之法,不死之驗,已微灼矣。夫鳥獸覩幽房而慼高宇,是人之所安。積川重淵,魚鼉之所便,人民之所惡。方之於己,唯道是親。既受玄旨治身之方,當奉以施行,與身同處,而意猶鑽仰,心雖未盡在。昔嘗聞役使鬼神之數,召致百靈之法,安坐則群邪立凑,施發則千祇合和,未審則逆察冥漠,有害乃咄嗟卻禍。實聞其法,未覩其文。然天地有常,道德而弗教也。猶扁鵲不以人死而棄其針也,願蒙啟悟以開其心。師乃使余還坐,見語:子未可教大道,後三年將語子也。乃退席卻反,執巾櫛三年竟,未及啟白,師曰:汝可成也。可更齋三日,燒香沐浴,告汝要道,三皇天文大字、太清中經金液神丹之法。汝泄非其人,滅族,父母之鬼,受刑於玄丘也。余拜曰:昔卞和斷足而不釋璞者,識真之諦也。今賜一言,更生之願,謹無泄矣。

仙人曰:皇文乃是三皇以前,鳥跡之始大章者也。三皇安業,則天和地靜,紀綱陰陽,維制鬼神,伏辜萬精,與身俱生。乃王母之所玩貴,仙官之所崇仰,真寶文者也。世有此文者少,有之者,泰玄仙都九老仙君,輒遣一直符,衛此真文,書白錄者有過,可不慎哉。有之者但以瞽行,朝夕正心,拜敬斯經,則可享其所盡,五兵五毒,災禍之鬼,一不敢視,若施用之者,豈可論邪。今為疏禁忌節度、仙官校錄,致人罪考如左,子勤而戒之。

授經非其人,自說及天文,罪至有天文,罪至族刑,死父母之鬼,受罰於太玄都。

授經齋三日,受經齋三日,燒香沐浴,禮拜而施用。如不爾者,身面生瘡。

授經後而不相愛,愛經後而不相親,使鬼召神無度,鞭撻眾精無已,九天丈人使亂其胸心,及四肢血傷,志向終敗。

受經畢,至甲子日夜,西向存三皇文三卷,相去一尺許。畢,乃起向西,三拜大字,存於東方一拜。衣不借人,違之者神不附體,求道無應。

修道之科也。奉之者昌,反之者必亡,余伏受節度畢,師出懷中立成,如左

高上名,靜齋五日,丹書帛五寸,蓋著靖室中。召高士太和,食頃立形至。

天皇名,召司命。青書絲一尺,清齋七日,著應中,食頃,司命形見,可問吉凶,勿久留之。

高天名,可召司錄,如召司命法,婦女帶淫目心閉。

太上名,可召司陰,亦如召司命法,書帶此符辟兵。

皇天名,可召司危。告齋三日,赤書青,著浄屋中,司危立至,可問吉凶。

蒼天名,可召天神。齋五日,丹書素五寸,以丹著室中。

高皇名,可召河伯,如召山神法。著水中,河伯立至,可問水早。

上帝名,可召大丞相。告齋三十日,丹書黃,著室中。立至,可問立身可否、吉凶。

天帝名,可召九天父母,齋如丞相法,問我後世及求願,帶此書無傷。

齋四日,丹書紙上,召六丁於室中。

齋四日,召日月將軍於宅中。齋四日,召地中百精之神。

齋五日,召日遊。齋五日,召蜚廉。齋七日,召天御史。

齋五日,召社公。齋五日,召阡陌亭長。齋五日,召百邪之長。齋五日,召門丞戶尉。齋五日,召百蛇之精。齋五日,召河中童。齋五日,召太一。齋五日,召百鳥之精,鳥頭人身。齋五日,召北君夫魁綱主者。齋五日,召平山大王。齋五日,召百木之精。丹書黃一尺,於林間。齋五日,召天門吏。

齋三日,召魂神魄鬼。齋六日,召土公。齋六日,召六甲父母,丹書帛於陰室。

齋七日,召天一。齋七日,召九天錄史。齋七日,召九天扶命。齋七日,召河中夫人,丹書絳水上。齋七日,召高仙玉女。齋七日,召衡山世子。齋七日,召都官司命夫人,主變化,先召之法。齋七日,召源瀆攝都尉。齋七日,召土地百傷,亦可使。齋七日,召正一功曹。

齋九日,召北斗。齋九日,召南斗。齋九日,召河中將軍。齋九日,召百靈魃鬽,可取役使。

齋十日,召東嶽君。齋十日,召西嶽君。齋十日,召南嶽君。齋十日,召北嶽君。齋十日,召南海夫人。齋十日,召高仙君。齋十日,召蓬萊地主。齋十日,召百草之精,丹書鋒一尺,於草間,亦人也。齋十日,召地胇丈人。齋十日,召玉女子安。

齋十三日,召三公父母。

齋二十日,召百里精。齋二十日,召鬼使,使如人隨所向也。齋二十日,召九江夫人。齋二十日,召西嶽世子。

召中嶽君,主丹。欲作神丹,先召問一生度。

召四瀆夫人,齋日同。

右召五嶽及四瀆,皆丹書,若東嶽君用青一尺也,皆於山草之間,通不令人見,召時也。

齋三十日,召虎豹之精,於山中,丹書楓木一尺,廣四寸,精亦人也。齋三十日,召三河父母。齋三十日,召東越三王。齋三十日,召土地百鬼師,以供使役。齋三十日,召高皇太祖,符著衣領中,人為之服。齋三十日,召高上聖母。齋三十日,召西海趙夫人。齋三十日,召太一丈人。齋三十日,召七世祖父母埋符於門,死者不還家。

齋三十日,召咤水王、南嶽郎,二人俱。

齋五十日,召北斗父母。齋五十日,召洛水將軍。

齋五十四日,召四瀆父母。

右用繒廣九寸丹,所用色也。書於室中,隨方面所用色。

齋九十日,召九炁丈人。入山帶此,蛇朅遠人一里。

齋百日,召王母,青書帛一尺,於淨屋之中,拜而與之。

齋百日,召九天父母之世種。齋百日,召黃山大伯中明子。齋百日,召西嶽父母。齋百日,召東嶽父母。齋百日,召南嶽父母。齋百日,召北嶽父母。齋百日,召中嶽父母。齋百日,召東王父。丹書碧於淨室,廣一尺八寸,認而與之。齋百日,召天皇君。齋百日,召人皇君。齋百日,召地皇君。帶此於心前,令人髮不白,延年長生。

齋百日,召九都仙伯。齋百日,召太山君王。齋百日,召天帝遊女。齋百日,召司陰世祖。

齋千日,召海中三大夫。

上從高上名至天帝名,合九行,下注所施召,與鮑公內經節度有異。若按王君施行,當從九行所注。

書符之法,不得與眾共筆共墨共硯。皆燒香清齋,在密處。齋日畢,夜於潔宅淨屋之中,隨月建仙衣,服而召之。召天神者,以字向上。召五嶽三河江海百地之靈,皆以字向地。倚立須臾,則或覩所召到矣。天地神祇,及山川之精,或形如人,或鳥獸頭人身,或鳥獸龍蛇身人頭,或長或短,或香或臰,或媚美色,或可畏惡。當正色靜躬,不得恐怯,然後按事而問之,彼亦登時答對。又天神來,不得久留,當即遣之,問非其道亦殺人。皆丹書,襟廣一尺二寸,長亦同。書不得中息而語也。若己疏,用五色,節度廣挾之制,一如之。其無注記用繒色長短廣狹者,一如丹書,襟廣長尺二,置以室中。室中或家人,經死亡穢殗,或履乳婦,或六畜生產,皆為不整,雖齋戒精勤,而天靈不至也。

抱樸密言

抱樸子曰:洪聞五濁之世,則真源不立,譬於清水流乎濁波之川,不得獨激其鏡灼矣。按天文所召,體在其家,家自無緣,都無有十餘日不見穢汙者也。如此當不如意,已分明矣。例欲在山,唯獨處不交人也,好齋而待之,必如反掌也。洪以咸和元年四月戊午,於所居西,養特牛近二十頭,時既有荒飢,家道述否,又縣多虎災,不可防遏,虎來侵損群牛,前後百日,已六七頭矣。爾乃出別止,告齋十日,按法召高山君,使斷暴虎之害。夜乃行事,頃久乃見一人,著黃單衣,戴進賢冠,冠上又有赤鳥形,長短中人,手指可長一尺許,昂昂甚有威儀,自稱為高山地主。吾因有言,令斷虎害,見答唯唯。虎取牛時,此君球先射之,中髀,箭登時折在肉中。尋竹中死虎,果髀破,又得球箭鐵,益審明也。自後一里虎暴遂絕。初受此文,唯先召高山君耳。自後數召土公、社公及小鬼,或河瀆之小神,皆如言登時到。但洪精誠微薄,心未專正,未敢自信,難召天皇世祖、五嶽十將、三天九仙之大神,恐不得宜序,而禍見及也。

三皇文及大字,皆仙人王君所集撰,抄撮次第為一卷,可按而用之。往聞鮑南海說:天文三皇大字,有四萬言。洪所見者疑少。鮑云:是三天八會群方文也,隨其所用,按而集之。此所撰立成,當不盡也。鮑云:彌演天道,與真人參,情當歸其本也。要召役施行,皆當詳而獲福,寧可輕哉。按科不敬,交致罪考,何況召致失據乎。鮑君不以洪淺薄,乃見授三文要道,但才極凡流,遂不能究洞神鬼之幽耳。長房、賀然、談昌、慱生、方展、趙准,並役使鬼神,撻戮萬靈。而此數子,亦因術驕奢,不正其身,遂並不獲其終,豈不悲哉。人間之交,猶存冲卑,以自先持,時有不免於罪罰者,況為鬼神主者。當使心形不負於毫末,適乃過半耳,而可縱恣其本性邪。洪嘗聞:李先生道經之宗。李先生自說:往在瀛州,詣董仲君。仲君有九天大有經四卷,小有經四卷。字方二寸,落落疏秀,卷大如五寸竹。按目錄云有百萬言。先生疑其文少字多。仲君言:此文非世上文也,乃三天八會之大章也。一字有三十三字,東西上下,隨形所用分集之。指擿大有上數字見授,真上宿之奧典也。以此方三皇內文天文大字,何緣四卷無四萬言也。又鮑先生節解說:三皇大字,抄出大小有文,而別名之耳。如是而論,益了了也。又齋日當以三皇大字著左右也,心常正思,慕其靈象也。又宜傍存六甲直符,今日甲子直符王文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