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7日 星期一

有德篇

有德篇第十二

有德者必有言,能為有也;志於仁而無惡,能為無也。

行修言道,則當為人取,不務徇物強施以引取乎人,故往教妄說,皆取人之弊也。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志正深遠,不務硜硜信其小者。辭取意達則止,多或反害也。君子寧言之不顧,不規規於非義之信;寧身被困辱,不徇人以非禮之恭;寧孤立無助,不失親於可賤之人;三者知和而能以禮節之也,與上有子之言文相屬而不相蒙者。凡論語、孟子發明前文,義各未盡者皆挈之。他皆放此。

德主天下之善,善原天下之一。善同歸治,故王心一;言必主德,故王言大。言有教,動有法;晝有偽,宵有得;息有養,瞬有存。君子於民,導使為德而禁其為非,不大望於愚者之道與!禮謂「道民以言,禁民以行」,斯之謂爾。無徵而言,取不信,啟詐妄之道也。杞宋不足徵吾言則不言,周足徵則從之。故無徵不信,君子不言。便僻,足恭;善柔,令色;便佞,巧言。節禮樂,不使流離相勝,能進反以偽文也。驕樂,侈靡;宴樂,宴安。

言形則卜如響,以是知蔽固之私心,不能默然以達於性與天道。人道知所先後,則恭不勞,慎不葸,勇不亂,直不絞,民化而歸厚矣。

膚受,陽也;其行,陰也。象生法必效,故君子重夫剛者。歸罪偽尤,罪己偽悔,言寡尤者,不以言得罪於人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能恕己以仁人也。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己雖不施不欲於人,然人施放己,能無怨也。敬而無失,與人接而當也;恭而有禮,不為非禮之恭也。聚百順以事君親,故曰孝者畜也,又曰畜君者好君也。事父母先意承志,故能辨志意之異,然後能教人。藝者,日為之分義,涉而不有,過而不存,故曰游。

天下有道,道隨身出;天下無道,身隨道屈。安土,不懷居也;有為而重遷,無為而輕遷,皆懷居也。老而不死是偽賊,幼不率教,長無循述,老不安死,三者皆賊生之道也。樂驕樂則佚欲,樂宴樂則不能徙羲。不僭不賊,其不忮不求之謂乎!不穿窬,義也,謂非其有而取之曰盜,亦義也。惻隱,仁也,如天,亦仁也。故擴而充之,不可勝用。自養,薄於人私也,厚於人私也;稱其才,隨其等,無驕吝之弊,斯得之矣。

罪己則無尤。困辱非憂,取困辱偽憂;榮利非樂,忘榮利為樂。勇者不懼,死且不避而反不安貧,則其勇將何施耶?不足稱也;仁者愛人,彼不仁而疾之深,其仁不足稱也;皆迷謬不思之甚,故仲尼率歸諸亂云。

擠人者人擠之,侮人者人侮之。出乎爾者反乎爾,理也;勢不得反,亦理也。克己行法為賢,樂己可法為聖,聖與賢,跡相近而心之所至有差焉。辟世者依乎中庸,沒世不遇而無嫌,辟地者不懷居以害仁,辟色者遠恥於將形,辟言者免害於禍辱,此為士清濁淹速之殊也。辟世辟地,雖聖人亦同,然憂樂於中,與賢者、其次者。

為異,故曰逃相近而心之所至者不同。進賢如不得已,將使卑踰尊,疏踰戚之意,與表記所謂事君難進而易退則位有序,易進而難退則亂也,相表裏。

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士必愨而後智能焉。不愨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近。谷神能象其聲而應之,非謂能報以律呂之變也,猶卜筮叩以是言則報以是物而已,易所謂同聲相應是也。王弼謂命呂者律,語聲之變,非此之謂也。

行前定而不疚,光明也。大人虎變,夫!何疚之有?言從作乂,名正,其言易知,人易從。聖人不患為政難,患民難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