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化篇05.22.2012元始道長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體,化其用,一於氣而已。虛明照鑒,神之明也;無遠近幽深,利用出入,神之充塞無間也。氣有陰陽,推行有漸為化,合一不測為神。其在人也,知義用利,則神化之事備矣。德盛者,窮神則知不足道,知化則義不足雲。天之化也,運諸氣,人之化也,順夫時。非氣非時,則化之名何有,化之實何施?中庸曰:至誠為能化。孟子曰:大而化之。皆以其德合陰陽,與天地同流而無不通也。所謂氣也者,非待其蒸鬱凝聚,接於目而後知之,苟健順動止,浩然湛然之得言,皆可名之象爾。然則象若非氣,指何為象?時若非象,指何為時?世人取釋氏銷礙入空,學者捨惡趨善以為化,此直可為始學遣累者,薄乎雲爾,豈天道神化所同語也哉?鬼神常不死,故誠不可揜。
人有是心,在隱微,必乘間而見,故君子雖處幽獨,防亦不懈,大可為也,大而化不可為也,在熟而已。易謂窮神知化,乃德盛仁熟之致,非智力能強也。見幾則義明,動而不括則用利,屈伸順理,則身安而德滋。窮神知化,與天為一,豈有我所能勉哉?乃德盛而自致爾。精義入神,事豫吾內,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養吾內也。窮神知化,乃養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強。故崇德而外,君子未或致知也。
神不可致思,存焉可也;化不可助長,順焉可也。存虛明,久至德,順變化,達時中,仁之至,義之盡也。知微知彰,不捨而繼其善,然後可以成之性矣。
聖不可知謂神,莊生繆妄,又謂有神人焉。知神而後能饗帝、饗親,見易而後能知神。是故不聞性與天道,而能制禮作樂者,末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