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不死法03.19.2010元始道長
一、肘後飛金晶
匹配陰陽等四法,是鍾呂內丹術的初步功夫,主要技術是離卦采藥與乾卦勒陽關。前者機理為腎氣與心氣相合,其爐鼎在中丹田與下丹田之間的中宮黃庭,術語為下(丹)田返中(丹)田。後者機理為使氣不上行以固真水,命府經脾宮,隨呼吸而搬運於命府黃庭之中,稱為中田返下田。在此基礎上,修成胎仙,亦稱人仙。
在人仙基礎上,進入中乘地仙修煉階段。其第一步便是肘後飛金晶。所謂肘後指督脈,金晶是丹焲直傳感現象的喻稱。該法比象於日月運轉,認為日月交合,比進火加減之法也。鍾呂指出,所謂肘後飛金晶,是在離卦采藥和乾卦燒煉勒陽關基礎上的三元用法;其要旨為:「離卦采藥,乾卦進火燒煉勒陽關,始一百日飛金晶入腦,三關一撞,直入上宮泥丸。自坎卦始,至艮卦止。」
所謂飛金晶入腦,三關一撞即是丹家所謂還梢補腦,循督沖關。鍾呂指出:「且人身脊骨二十四節,自下而上三節,與內腎相對。自上而下三節,名曰天柱。天柱之上,名曰玉京。天柱之下,內腎相對,尾閣之上共十八節,其中曰雙關。上九下九,當定一百日,遍通十八節而入泥丸。」
丹家煉藥,於子時坎卦一陽初動,循督脈衝透三關,即為肘後飛金晶。鍾呂指出:「必於正一陽時,坎卦行持,乃曰肘後飛金晶。」
肘後飛金晶法用後天八卦圖式,離午坎子。其煉法為:「坎卦陽生,當正子時,非始非終,良卦腎氣交肝氣。未交之前,靜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盤膝,蹲下腹肚一須臾升身,前出胸而微堰頭於後。後閉夾脊雙關,肘後微扇一二,伸腰,自尾閭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擁在夾脊,慎勿開關。即時甚熱氣壯,漸次開夾脊關,放氣過關。仍仰面腦後,緊偃以閉上關,慎勿開之,即覺熱極氣壯,漸次開關入頂,以補泥丸髓海。須身耐寒暑。方為長生之基。
此法又稱下田返上田,即下丹田之真黑於坎卦子時一陽初動,引氣依次沖透督脈尾閭、夾脊、玉枕三關,上行直入腦中上丹田與泥丸宮。另外,還有所謂還丹之法夥,次用還丹之法。如前出胸伸腰,閉夾脊,蹲而伸之,腰間火不起。當靜坐內觀,一如法再作,以火起為度。自丑行之,至寅終而可止。乃曰肘後飛金晶,又曰抽鉛,使腎中氣生肝氣也。」
上述功法,鍾呂傳道集稱之為河車搬運,以龍虎相交為小河車,而以肘後飛金晶,還晶入泥丸,抽錯添汞而成大藥者,大河車也。此法完成後,有得藥之效驗,如各種疾病,不療自愈。閉目暗室中,有圓光如蓋,周匝全身。金關玉鎖,封固堅牢,絕夢遺洩漏。雷鳴一聲,關節氣通。八邪之氣不能入。心境自除,以絕情欲。晝則神采清透,夜則丹田自暖。均顯示出良好養生健身功效。
(一)肘後飛金晶
關於肘後飛金晶,靈寶畢法此節之比喻認為,陰陽升降在天地之內,喻心腎、氣液交合之法,日月運轉在天地之外,此則為肘後飛金晶之事。如何為肘後飛金晶,此節之真訣認為,修行人於靜室中披衣握固,正坐盤膝,蹲下腹肚,須臾之後,伸展身體向前出胸,而微把頭偃而向後,後閉夾脊雙關,肘後微扇二、一,再伸腰,元陽之氣自尾聞穴如火相似,自腰而起、擁在夾脊,此時慎勿開關,等到熱氣壯甚之後,再漸次開夾脊關,而放氣過關。然後,仰面,使腦後緊偃,目的在於閉上關,亦慎勿開之,覺熱極氣壯,方開關,使之漸次入頭頂,以補泥丸髓海。肘後飛金晶之效驗,須達到身能耐寒暑,如此才能為長生奠定基礎。如果火不起、不熱,就當靜坐內觀,如法再作,以至火起熱甚為度。這個過程,就是肘後飛金晶,也稱抽鉛,實則就是使腎氣生肝氣。人身後之督脈陽海,沿人身脊骨而上,脊骨共二十四節,自下而上三節近於尾閭,與人之內腎相對。自上而下三節名為天柱,天柱之上名為玉京。玉京之下,內腎相對之尾閭穴之上,共有十八節,其中間部分稱為雙關,雙關之上有九節,雙關之下亦有九節。靜定一百日,使真火遍通十八節而入於泥丸。元陽之氣貫通督脈,由尾閭至於泥丸,此通有真通,亦有假通,真通者,必須是於正一陽初動後,有如周易坎卦之理,依法行持,才能稱之為肘後飛金晶。
道教易學借用周易卦爻象以論還丹之旨,這在靈寶畢法中呈現明顯。如前文所述,靈寶畢法以坎為北方,代表一陽初動,於人身亦代表腎氣;艮卦代表腎氣上交肝氣;離卦表示陽氣至於心之位,腎氣與心氣相合,成一太極,可喻採藥;乾卦可喻進火燒藥、勒陽關。一百日功行圓滿,則可以飛金晶入腦。這是因為,一百日後,藥力方全。尾閭、夾脊、腦後玉枕三關一撞,丹藥方能直入上宮泥丸。此後,丹藥由督脈轉而至於任脈,由身後轉為身前,肝氣自生心氣,二氣純陽,二八陰消,熏蒸於肺,而得肺液下降,包含真氣,如一黍米之大,而入於黃庭中宮,此則真為內丹之材。行此法,方可稱為五行顛倒,三田返覆。總之,飛金晶入腦,實則是人身之氣、液由下田返上田,又從上田歸於下田的過程;其中,採藥於下田,返於中田燒藥,再進入上田,還精補腦;退符則上田返中田,至於下田,乃稱為三元用事。肘後飛金晶為中乘修行之法,功成後可得地仙仙品。達至此境,修行人心境自除以絕欲,心內觀則朗而不昧,晝則神采清秀,夜則丹田自暖,邪氣不能入,以上皆是得藥之驗。
玉液還丹(玉液煉形附)
玉液是指內丹行氣內煉時舌下所生的甘甜津液。咽此津液下入丹田,稱為玉液還丹。丹家認為,玉液乃是腎液升騰而成。鍾呂指出:「玉液,腎液也。上升到心,二心相合而過重樓,則津滿玉池,謂之玉液。若咽之自中田而入下田,則曰還丹。若升之自中田而入四肢,則曰煉形。」
基於上述認識,丹家視玉液為至寶,有專門的咽津之道。鍾呂就此論道:「咽法者,以舌攪上齶兩頦之間,先咽了惡濁之津,次退舌尖以滿,玉池津生,不漱而咽。凡春三月,肝氣旺而脾氣弱,咽法日用離卦。凡夏三月,心氣旺而肺氣弱,咽法日用糞卦。凡秋三月,肺氣旺而肝氣弱,咽法日用良卦。凡冬三月,腎氣旺而心氣弱,咽法日用震卦。(飛金晶法,一咽亦不妨。)凡四季之月,脾氣旺而四季弱,人以腎氣為根源,四時皆有衰弱。每四時季月之後十八日,咽法日用兌卦。仍與前咽法並用之,獨於秋季止用兌卦咽法,而罷良卦之功。」
上述咽津法是按四季與人體氣運規律和五行生剋而定的。用先天八卦圖式:離居東,為春,時辰為卯。春季練功當在晨七、八點之間。翼居西北,為夏秋之交,時辰為未申。夏季練功當在下午三、四點之間。良卦居西南,為秋冬之交,一時辰為戌亥。秋季練功當在晚十一點與十二點間。震居東南,為冬春之交,時辰為丑寅。冬季練功當在晨三、四點間。另外,四個季月(農曆三、六、九、十二月),人體脾氣旺而腎氣弱,在這幾個月的十八號,都應於辰巳時(十點至十一點間)練功。
鍾呂又指出:「以上咽法,先依前法而咽之。如牙齒玉池之間而津不生,但以舌滿上下而閉玉池,收兩頰,以虛咽而為法。止於咽氣,氣中自有水也。咽氣如一年(三十六次、四十九次)為數,又次一年(八十一次),又次一年(一百八十一次)為見驗,乃玉液還丹之法。行持不過三年,灌溉丹田,沐浴胎仙,而真氣愈盛。若行此玉液還丹之法,而於三百日養就內丹,真氣才生。」
以上是咽津方法與每年每次咽津次數。如配合肘後飛金晶法,則罷采藥,添入咽法,咽法隨四時而已,此是煉形法。玉液還丹法是道教傳統的養生術之一,被鍾呂引入內丹修煉。其法有很好的養生健身功效。鍾呂指出其效驗為:體色光澤,神氣秀媚。漸畏腥穢以沖口腹,凡情凡愛,心境自除。真氣將足而似常飽,所食無多,飲酒無量。步趨走馬,其行如飛。目如點漆,體若凝脂,給發再生,皺臉重舒,老去永駐童顏。仰視百步而見秋毫。身體之間,舊痕殘庸,自然消除。涕淚涎汗,亦不見有。聖丹生味,靈液透香。口鼻之間,嘗有真香奇味,等等。
(二) 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
肘後飛金晶後,修行之路徑有二,即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關於玉液還丹和金液還丹,靈寶畢法此節之比喻認為,如果以日月喻氣,則腎氣喻月,而心氣喻日。如果以金、玉喻液,則腎液喻金,而心液喻玉。所謂玉液,乃自腎氣上升而到於心,以合心氣,二氣相交而過重樓,閉口不出而津滿玉池,咽之而稱玉液還丹,升之而稱玉液鍊形。因為此液本自腎中來,合於心氣而生,亦好比土中生石、石中生玉之說。
所謂金液,腎氣合心氣後, 不上升,只熏蒸於肺,肺其狀有如華蓋,下罩二氣,即取肺液,在下丹田自尾閭穴升之,此乃飛金晶入腦中,可補泥丸;補足之後,自上復下降,而入於下丹田,乃稱金液還丹。既還下田,復升,遍滿四體,前後上升,乃稱金液鍊形。
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金液還丹在靈寶畢法看來,為修道的「中乘長生不死法門」。修此有成,即可轉入更高一層境界的修行,即大乘超凡入聖法的修行。
金液還丹(金液煉形附)
玉液還丹是腎氣上升至心,心氣相合而上重樓(喉道),閉口不出而津滿玉池。金液還丹則不同。「所謂金液者,腎氣合心氣而不上升,薰蒸於肺,肺為華蓋,下罩二氣,即日而取肺液。在下田自尾閭穴升上,乃曰飛金晶入腦中,以補泥丸之宮。自上復下降而入下田,乃曰金液還丹。既還下田復升,遍滿四體前復上升,乃曰金液煉形,是亦金生於土之說也。」
金液之說是指肺液。肺屬金。腎氣合心氣含龍虎水火之象,肺金如華蓋籠罩其上,水火蒸薰而成金液,還於下田,復上督脈人腦中泥丸,即是金液還丹。鍾呂就此指出:「金液,肺液也。含龍虎而入下田,則大藥將成,謂之金液。肘後抽之入腦,自上復降下田,則曰還丹。又復前升,遍滿四體,自下而上,則曰煉形,亦謂之煉形成氣。」
金液還丹的煉法為:「當於深密幽房,風日凡人不到之處,燒香迭掌盤膝坐。以體蹲而後升,才覺火起,正坐絕念,忘情內觀,的確良卦飛金晶入頂,但略昂頭愜項,放令頸下如火,方點頭向前,低頭曲項,退舌尖進後以抵上齶。上有清冷之水,味若甘香,上徹頂部,下通百脈。鼻中自聞一種真香,舌上亦有奇味,不漱而咽,下還黃庭,名曰金液還丹。」
這是用後天八卦圖式,由坎卦而至良卦,即由子時到丑寅時一陽初生,將金液大藥自丹田經尾聞運行督脈,上入腦中泥丸,再下降返歸黃庭。「自頂中前下金水一柱,下還黃庭,變金成丹,名曰金丹。」在氣運任督、肘後飛金晶的同時,配之以咽津之法二。
咽津之法二,「自坎卦為始,後起一升入頂,以雙手微閉雙耳,內觀如法,微咽於津。乃以舌抵定牙關,下閉玉池,以待上齶之津下而方咽。咽畢復起,至良卦為期。春冬兩起一咽,秋夏五起一咽。凡一咽數,秋夏不過五十數、春冬不過百數。自後咽罷,升身前起,以滿頭四肢五指氣盛方止。再起再升,至離卦為期。凡此後起咽津,乃曰金液還丹。還丹之後而復前起,乃曰金液煉形。」
鍾呂認為:耳是腎彼之門,因此行此功法須「一撞三關,其氣才上,急須雙手閉耳」,其原因是「恐泄腎氣於外而不入腦中也。」咽津之金液,是氣通任督時舌尖近抵上齶由舌下所生清甘之水,其味甘若蜜味之甜也,咽下而至黃庭,所以稱金液還丹。
金液還丹是在玉液還丹基礎上進行的。須費時一年左右,方有所成。其成就稱為焚身,意即能夠做到任督皆通,金液升降回環,復歸坎卦前煉形。
焚身即是坎卦前煉形。以人身前後言之:肚腹為坤,背後為乾。焚身:午前燒乾為金晶,午後燒坤勒陽關。
金液還丹的效驗是:內志清高以合太虛,魂神不遊以絕夢寐。陽精成體,神府堅固。四時不畏寒暑。神采變移容儀。陰陽變化,人事災福,神靈皆能預知。觸目凡塵,心絕萬境。真氣充滿,口絕飲食。異氣透出,金色仙肌擴可比玉蕊,等等。
(三)金液還丹
所謂金液,腎氣合心氣後, 不上升,只熏蒸於肺,肺其狀有如華蓋,下罩二氣,即取肺液,在下丹田自尾閭穴升之,此乃飛金晶入腦中,可補泥丸;補足之後,自上復下降,而入於下丹田,乃稱金液還丹。既還下田,復升,遍滿四體,前後上升,乃稱金液鍊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