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8日 星期三

玄女經第十八篇 俘知 注譯

 第十八篇  俘知

陳於世,皆可智。智莫知,知可為俘,俘知知,有智之。常有迂者,愛知之知,知吾之知知他知知。知知不知為吾之知,不識為他之知。迂者俘也。識人而晃之,世皆其博,迂者之智非常人可達也。爭而膜也。又有迂者,效迂之迂,償浮之。

眾人皆笑。欲不知迂之迂俘,智於世人之知,潰為智也,其不識而!先迂者遇後,同樂之志。何其觀載。眾識之神之愚,皆謂聖人也。何其笑哉!

終日道,何其道。道消,歸。無所得。眾能炎也。識之相哉否?識萬千,吾識一,守一得一用一,足一矣!日而一,月而一,終一俘無。

玄女經四十九章第十八篇 俘知

原文

陳於世,皆可智。智莫知,知可俘,俘知知,有智之。

釋譯

陳:陳列,意爲展現

智:智慧,道理

知:知識,知道

意思是說存在這個世界的萬物,都是可以靠我們的智慧了解的。智慧並不能隨便說清,但知識是可以學習獲得。同時獲得知識的方法本身就是種知識,這也是一種智慧。

原文

常有迂者,愛知之知,知吾之知知他知知。

釋譯

迂:迂腐

知:這裡的知,有動詞也有名詞。前一個知是動詞,學習的意思;後一個知是名詞,知識、學問。

有個迂腐的人,很愛學習知識。不但自學,還四處求學。

原文

知知不知爲吾之知,不識爲他之知。迂者俘也。

釋譯

這人不知道這些知識對他有沒有用,也不知道對他人有沒有用。不管有用沒用,他把學到的知識全部背下來。

原文

識人而晃之,世皆其博,迂者之智非常人可達也。爭而膜也。

釋譯

晃:炫耀、顯擺

博:博學

膜:膜拜

遇到人就顯擺自己的學問,路人都感覺這是個神人、萬事通。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於是爭相膜拜他。

原文

又有迂者,效迂之迂,償俘之。衆人皆笑。

釋譯

又有一個迂腐的人,模仿他說話做事,試圖獲得一些東西。大家感覺太好玩了。

原文

欲不知迂之迂俘,智於世人之知,潰爲智也,其不識爾!

釋譯

潰:達到、成爲

可是這第二個人不知道第一個人的背書是受到大家認可的,「智於世人之知,潰爲智也」,意思就是他不知道,第一個人成爲智者,並不是他真正有智慧,而是他把背誦來的知識總結展示給世人看,所以他成爲智者。第二個人不明白這些,所以他很笨。

原文

先迂者遇後,同樂之志。何其觀載。衆識之神之愚,皆謂聖人也。何其笑哉!

釋譯

這兩個笨蛋碰面,談論著人生大事,共同志向,如遇知音。大家看到笨蛋與智者一起說道,也稱第二個笨蛋爲聖人!太好笑了。

原文

終日道,何其道。道消,歸。無所得。衆能炎也。識之相哉否?

釋譯

天天談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大家天天聽,其實都在說些什麼呢?他們說完了,大家也聽完了,卻沒有任何收穫。這樣真的有用嗎?

原文

識萬千,吾識一,守一得一用一,足一矣!

釋譯

萬千世界都知道一些,還不如精通一點。聽課,聽人講述自己的觀點,沒必要一股腦的仿效,因爲他人的經驗不一定完全適合自己。聽到一句,明白一句,解一句,用一句,對將來有用就足夠了。

原文

日而一,月而一,終一俘無。

釋譯

無:這個是助詞,終一俘無,就是最終能獲得的意思。

一天學一個對自己有用的,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個,自己最終會成爲真正的聰明人。學經也一樣,能解開一個對自己有用的,就很好了。四十九章經,不可能每一篇都精通理解。只要其中有一句理解了,運用到生活中,就是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