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0日 星期二

幄機經

幄機經07.01.2010元始道長

握奇經又名握機經幄機經,中國古代軍事著作,是關於八陣佈列的兵書。一卷,三百八十餘字(一本三百六十餘字)。相傳其經文為黃帝臣風后撰,姜尚加以引申,漢武帝丞相公孫弘作解。另附佚名握奇經續圖一卷,晉武帝時西平太守馬隆八陣圖總述

握奇經目錄

一、摘要

二、握奇經簡介

三、握奇經續圖

四、八陣總述

1.天陣贊

2.地陣贊

3.風陣贊

4.雲陣贊

5.飛龍

6.翔鳥

7.蛇蟠

8.虎翼

9.奇兵贊

一、摘要

作者:舊題風后其成書時間,李衛公問對中有「黃帝兵法,世傳握奇文」一說;南宋朱熹認為乃唐李筌為之(朱子語錄)宋史藝文志始見著錄。其版本現存有汲古閣本、紅杏山房本等。

二、握奇經簡介

握奇經天地風雲四陣為正,龍虎鳥蛇四陣為奇,四正四奇總為八陣。大將居陣中掌握機動兵力(即所謂餘奇之兵),稱為握奇。佈陣時,先由遊軍於陣前兩端警戒;佈陣畢,遊軍撤至陣後待命。作戰時,四正與四奇之兵與敵交鋒,遊軍從陣後出擊配合八陣作戰,大將居中指揮,並以餘奇之兵策應重要作戰方向。由於經文簡略,關於四正四奇的方位,在佈陣和作戰時的作用,兩者變換演化關係,後人解釋不盡一致。

曰:八陣,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奇。或總稱之。

先出遊軍定兩端,天有衡圓,地有軸,前後有風附於天雲附於地。沖有重列各四隊,前後之沖各三隊。風居四維,故以圓。軸單列各三隊,前後之沖各三隊。雲居四角,故以方。天居兩端,地居中間,總為八陣。陣訖,遊軍從後躡敵,或驚其左,或驚其右,聽音望麾,以出四奇。天地之前沖為虎翼,風為蛇蟠,圍繞之義也:虎居於中,張翼以進;蛇居兩端,向敵而蟠以應之。天地之後沖為飛龍,雲為鳥翔,突擊之義也:龍居其中,張翼以進;鳥掖兩端,向敵而翔以應之。虛實二壘,皆逐天文氣候向背山川利害,隨時而行,以正合,以奇勝。天地以下,八重以列。或曰:握機望敵,即引其後,以掎角前列不動,而前列先進以次之。或合而為一,因離而為八,各隨師之多少,觸類而長。

天或圓而不動,前為左,後為右,天地四望之屬是也。天居兩端,其次風,其次雲,左右相向是也。地方佈,風雲各在前後沖之前,天在兩端,其次地居中間,兩地為比是也。縱佈天一,天二次之;縱佈地四,次於天後;縱佈四風,挾天地之左右。天地前沖居其右,後沖居其左,雲居兩端。虛實二壘,則此是也。

三、握奇經續圖

角音二:初警眾末收眾。

革音五:一持兵,二結陣,三行,四趨走,五急鬥。

金音五:一緩鬥,二止鬥,三退,四背,五急背。

麾法五:一玄,二黃,三白,四青,五赤。

旗法八:一天玄,二地黃,三風赤,四雲白,五天前上玄下赤,六天後上玄下白,七地前上玄下青,八地後上黃下赤。

陣勢八:天,地,風,雲,飛龍,翔鳥,虎翼,蛇蟠。

二革二金為天,三革三金為地,二革三金為風,三革二金為雲,四革三金為龍,三革四金為虎,四革五金為鳥,五革四金為蛇。其金革之間加一角音者,在天為兼風,在地為兼雲,在龍為兼鳥,在虎為兼蛇。加二角音者,全師進東。加三角音者,全師進南。加四角音者,全師進西。加五角音者,全師進北。_音不止者,行伍不整。金革既息而角音不止者,師並旋。

三十二隊天沖,十六隊風,八隊天前沖,十二隊地前沖,十二隊地軸,八隊天後沖,十二軸地後沖,十六隊雲。以天地前沖為虎翼,天地後沖為飛龍,風為蛇蟠,雲為翔鳥。

四、八陣總述

治兵以信,求聖以奇。信不可易,戰無常規。

可握則握,可施則施。千變萬化,敵莫能知。

1.天陣贊

動則為奇,靜則為陳。陳者陣列,戰則不盡。

分苦均勞,佚輪輒定。有兵前守,後隊勿進。

2.地陣贊

地陳十二,其形正方。雲生四角,沖軸相當。

其體莫測,動用無疆。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3.風陣贊

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

風能鼓動,萬物驚焉;蛇能圍繞,三軍懼焉。

4.雲陣贊

雲附於地,則知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

鳥能突擊,雲能晦冥。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5.飛龍

天地後沖,龍變其中。有手有足,有背有胸。

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陳形亦然,象名其龍。

6.翔鳥

鷙鳥擊搏,必先翱翔。勢淩霄漢,飛禽伏藏。

審而下之,下必有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7.蛇蟠

風為蛇蟠,蛇吞天真。勢欲圍繞,性能屈伸。

四季之中,與虎為鄰。後變常山,首尾相因。

8.虎翼

天地前沖,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

淮陰用之,變化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9.奇兵贊

古之奇兵,兵在陳內。今人奇兵,兵在陳外。

兵體無形,形露必潰。審而為之,百戰不昧。

10.合而為一離而為八

合而為一,平川如城。散而為八,逐地之形。混混沌沌,如環無窮。紛紛紜紜,莫知所終。合則天居兩端,地居其中。散則一陰一陽,兩兩相沖。勿為事先,動而輒從。

11.遊軍

遊軍之形,乍動乍靜。避實擊虛,視贏撓盛。

結陳趨地,斷繞四徑。後賢審之,勢無常定。

12.金革

金有五,革有五。退則聽金,進則聽鼓。

鼓以增氣,金以抑怒。握其機關,戰不失度。

13.鞀鼓

紅塵戰深,白刃相臨。勝負未決,人懷懼心。

乍奔乍背,或縱或擒。行伍交錯,整在鞀音。

14.麾角

麾法有五,光目條流。角音有五,初警末收。

麾者指揮,角者警覺。臨機變化,慎勿交錯。

15.兵體

上兵伐謀,有下用師。棄本逐末,聖人不為。利物禁暴,隨時禁衰,蓋不得已。聖人用之,英雄為將,夕惕乾乾,其形不偏,樂與身後,勞與身先。小人偏勝,君子兩全。爭者逆德,不有破軍,必有亡國。握機為陳,動則為賊。後賢審之,勿以為惑。「夫!樂殺人者,不得志於天下。」聖人之言,以戒來者。

五、四庫提要記載

握奇經‧一卷

一作握機經,一作幄機經。舊本題風后撰,漢丞相公孫弘解,晉西平太守馬隆述贊。案漢書藝文志兵家陰陽風后十三篇。班固自注曰:圖二卷,依託也。並無握奇經之名。且十三篇,七略著錄,固尚以為依託。則此經此解,七略不著錄者,其依託更不待辨矣。馬隆述贊,隋志亦不著錄,則猶之公孫弘解也。考唐獨孤及毗陵集八陣圖記,曰:黃帝順煞氣以作兵法,文昌以命將。風后握機制勝,作為陣圖,故八其陣,所以定位也。衡抗於外,軸佈於內,風雲附其四維,所以備物也。虎張翼以進,蛇向敵而蟠,飛龍翔鳥,上下其旁,所以致用也。至若疑兵以固其餘地,遊軍以案其後列,門具將發,然後合戰。弛張則二廣迭舉,犄角則四奇皆出云云。所說乃一一與此經合。疑唐以來,好事者因諸葛亮八陣之法,推演為圖,托之風后。其後又因及此記,推衍以為此經,並取記中握機制勝之語以為之名。宋史藝文志始著於錄,其晚出之顯證矣。高似孫子略曰,馬隆本作幄機。序曰:幄者帳也,大將所居。言其事,不可妄示人,故云幄機。則因握幄字近而附會其文。今本多題曰握奇,則又因經中有四為正,四為奇,餘奇為握奇之語,改易其名也。似孫又云:總有三本,一本三百六十字,一本三百八十字,蓋呂尚增字以發明之。其一行間有公孫弘等語。今本衍四字。校驗此本,分為三章,正得三百八十四字,蓋即似孫所謂衍四字本也。經後原附續圖,據書錄解題亦稱馬隆所補。然有目而無圖,殆傳寫佚之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