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科儀的功用03.07.2005
信眾邀請道士,為他們舉行消災延生或超度道場。道士要為他們念經拜懺,舉行步罡踏斗、破獄沖表等科儀,從而,使信眾的心靈得到慰藉,願望得到滿足,但從一個道教徒的角度來看,道教的宗教科儀有些什麼功能、有些什麼作用呢?僅介紹如下。
一、通神和濟度功能
道教信眾來到宮觀做道場,或為祈求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和平安,或為超度亡故親友的靈魂早升仙界,或為早生貴子和招財進寶。這些需要透過道士,奏請或召請天地間的神鬼來實現的。沒有道教徒的通神,就無法濟生度死。大齋啟盟儀稱 「道家所先,莫近乎齋。齋者甚多,大同小異,功德甚重,實能貫通乎上下,以歸於最上一乘也。其威儀節度總二百四十條,秘於三元宮中,造端舉要,以詔後學。由是觀之,則
所謂動天地,感鬼神,福邦國,濟幽顯,捨此道,則何以哉。」意思是道教的科儀名目繁多,但都大同小異,上可通達神仙世界,下可以到達幽冥境界,都可以達到溝通神、人、鬼的關係,使道教信徒的祈求和願望能夠通達到天界的最高處,也能夠達到幽界的最深處。可見,道教儀式的最大功能,就是可以感應神鬼,給人們帶來吉祥和安慰,或者幫助幽界的 鬼魂拔度超升、或得道登升仙界。如果道教科儀離開通神和濟度的功能,信眾就不會來到道觀做道場,也不會出現萬商雲集的廟會,也無法給做道場的信眾以什麼心靈的慰藉。如果信眾的心願得不到滿足,就不可能有宗教的延續。
為表達道教通神和濟度的功能,道教儀式的壇場總是隨科儀 的內容而幻化的。例如上海道士進表科儀中,法師假十尺大小的地方,鋪設罡單,作為九重之天,隨著道曲,踏著禹步,像臣子叩見皇帝一樣,送達章奏。因此,在進表科儀中,法師的大部分功法都是在罡單上完成的,而罡單上繪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北斗七星、二十八宿等仙境之物,象徵仙界,象徵著法師的元神出竅,雲遊天庭,把信眾的心願飛送給神靈。在淨壇、進表等科儀中,有時道眾分班旋繞,猶如仙班在仙界靈霄中,慢行讚頌,瑤壇偈唱詞:「瑤壇設象玉京山,對越神霄咫尺間;寶黍空浮瞻妙相,珠廉高舉瑾天顏;雲馭龍降臨法界,風燭龍燈映寶台;三界十方齊降鑒,龐留洪神滿人間」,描寫了神仙世界天庭君臣相見的場景,表達信眾祈福的願望。同時,道士闡影科儀時,都會誦念經文中道教天尊神名號,祈請神靈光臨醮壇,「金鐘交徹,玉磬和鳴,召十方陽德之靈,集九地陰冥之宰,普臨法會,共證齋功」,如地獄燈儀、亡斗等,煉度科還會召集九幽孤魂野鬼臨壇。人們在壇場裡,雖然看不到神靈的身影,也聽不到神靈的聲音,但是,道教認為,只要按儀行事,神靈是會來到壇場聽到道教徒的祈請和信眾的願望的。另外,在有的道教科儀中,法師還要施符法,召請天將神吏蒞臨壇場,或者法師在行儀時把自己存想成是一方高尊,代天說教,代神施法,甚至代天神選召,如發符、亡斗、進表等科儀,法師要會變神召將道法,否則,法師就無法行儀。神聖的科儀和莊重的壇場,使道教徒感受到神靈就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祈求就會得到滿足,自己在地下的亡親會得到升登,從而,在通神和濟度功能中,能幫助道教徒解脫各種思想苦悶和世事煩惱,在心靈上得到了滿足,靈魂得到充實和歡樂,而這種滿足也正是基於對神的信仰。
二、修持功能
道教徒行儀也是修道的一個內容。修道的途徑有很多,或鑽研經典,身體力行照道教教義思想,或打坐,煉丹養身,或雲遊訪師問道,或耕作,或習武健身,或從事齋醮符?誦經禮懺,超生度死。修道方法的多樣性,呈現道的豐富內容和悠久的歷史。
南朝劉宋時高道陸修靜在洞玄靈寶齋說光燭罰‧燈祝願儀中說,「身為殺盜淫動,故役之以禮拜;口有惡言綺語兩舌,故課之以課誦;心有貪欲滇恚之念,故使之以思神;這就是說,禮拜、誦經和思神等科儀行為,可以管住修道人的身體行為、嘴裡說話和頭腦裡的思想活動,透過禮拜、誦經和思神,道士能夠在思想裡沒有貪婪的欲望,嘴裡沒有骯髒的語言,行動上沒有醜惡的行為,自然達到「洗心淨行,心行精至。」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就能夠和神靈溝通,能召請天神降臨,向神訴說信徒的願望。所以,道教日常早晚功課開始誦念經文前要念八大咒,目的就是淨口、淨心、淨意、淨天地等,澄心滌慮,使身心皈依道途。可見,學習做道場以及在修道中堅持做道場科儀,對自身的修持大有裨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