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紙錢的用途01.19.2002元始道長
一、金銀紙的由來:
民間無論祭神或者祀鬼,都要焚燒紙錢,供做神界或冥界的貨幣。祭神的為金紙,祀鬼為銀紙,有關金銀紙的由來,民間普遍流傳。傳說雖不可靠,金銀紙風行千年以上,卻是不容否認,且早在幾百年前,每一種金銀紙便有特定的用途,絕對不容混淆誤用。
天公金:
金紙是民間祭祀神靈不可或缺的東西。民間俗信,金紙乃神界的貨幣,民間使用各種金紙祭祀神明,之後焚燒供神,乃希望借著這種賄賂,獲得神祇的保佑或賜福。
天界諸神神格、地位不同,使用的金紙也不相同,天公金為祭祀玉皇大帝或三官大帝所用的金紙,分尺一、尺三見方兩種規格,上印有吉祥圖案及「叩答恩光」或「叩謝神恩」字樣。天公金身價崇,高除玉皇大帝或三官大帝外,不得用來祭祀其他神祀。
頂極金:
頂極金顧名思義,乃指金紙中身價頂極者,這種金紙自然是玉皇大帝專享的金紙。
用上好紙製成,二十五張為一,只兩隻為足百,十百成千,五千紮成一縛,稱為一支的頂極金,長寬為一尺三寸見,方紙上金箔的面積也較其他金紙為大,上印有財子壽三仙圖,民間俗稱財子壽金,是農曆除夕及天公生日拜天公時,民間用以表示最高誠敬的金紙。
天金:
天金亦稱天尺金或尺金,因南部地區的天金都印有木尺而得名。臺灣北部的天金,上刻一寶卷圖型,中有「天金」兩大字,每束約一百張,十束稱一千,五千為一支,祭祀時都以支為單位,每一支的立面也印有寶卷及天金字樣。長約五寸寬三寸半的天金,金箔至少一寸半以上,主要的用途是祭祀地位稍低於玉皇大帝的三界公及天上諸神,或者玉皇大帝的部將,民間形式較簡單的拜天公,往往也用天金取代頂極金。
刈金:
刈金為任何神祇都通用的金紙,都為長方形,長五寸,寬二點五寸,因金箔的面積不同,分大箔和小箔兩種,大箔用以祭祀神格較高的神;小箔大多用於鄉土神祇或其他地位較低的神。
壽金:
一般性的神祇,所能享用的金紙,則以壽金為多。因大小的不同,分為大花壽和小花壽的壽金,大者用以祭天神,小者祭地神土神,長五寸寬三寸半,金箔略小,近年來小花壽漸少見,大花壽漸取代它的功用。
祭祀神靈時最少要燒足百,多則沒有限制,完全視善信對神明的所求或誠心而定。
土地公金:
土地公金又稱為福金,是民間用來祭祀土地金特有的金紙,此外也有人用來祭祀財神爺或家庭神祇。
祭祀焚燒時最少需要一支,多則多多益善。
金白錢:
以黃紙和白紙合組而成的金白錢,為長方形的紙錢,紙上並不印任何圖案、文字,也灴貼金箔或銀箔的紙錢。
主要的用處是祭祀城隍爺、東獄大帝等神祇部將的金白錢,一般都在主神生日時,特別購來用以犒賞神祇的部屬兵卒。
天庫地庫水庫:
用金紙成紮,外裹紅印花色紙或白色紙而成的天庫地庫,每十紮為一束,紅紙紮的稱為天庫,外表全白的為地庫,顧名思義,乃為敬獻天庭和地府的庫錢。拜三界公專用,也可用來補運途用。
甲馬:
甲馬是祭祀神明的准紙錢,它並不代表貨幣,而是馬、盔甲和兵士等實物的象徵。
蓮座:
民間祭典中,也常可見到蓮座。用紙摺成,狀似蓮花而名的蓮座,乃自觀世音菩薩所乘之蓮座衍生而來。
超渡祖靈時,後人焚燒蓮座,乃希望藉著這種觀音座下的法器,將逝者送往西方極樂世界,因而都用往生神咒紙摺成,造型除向上的蓮花外,一般都加有底座。
高錢:
高錢為民間祭祀和喪禮之中常見的紙錢,因顏色區分其用途,黃色紙用來祀神,白色專門拜鬼,南部地方則分為五彩高錢祭神,黃色或白色高錢用來拜祭亡靈。
高錢也常出現在大神尪仔的腦後,充當神將的頭髮。
床母錢:
幢母衣又稱為婆姐衣,是幼兒出生時,祭拜床母專用的祭品,但並不屬於金紙,代表的是衣服料,所以形式頗似綢布料,紙面都印有雲或其他圖案
經衣:
經衣代表的也是衣服籵,同時還包括其他用品,為專門用來渡孤魂野鬼的東西,每一張上面都印有衣服、褲子、疏子、發具、尺、鏡子、鞋子等。經衣便是供給好兄弟們的衣飾。
銀紙:
銀紙是專門燒給祖先的貨幣,臺灣人掃墓和祭祖都必用到。
銀仔:
銀仔俗稱為小銀,福佬人用大銀來祭祖,用小銀祀孤魂,客家人則用大銀祭祀高輩祖先。
庫錢:
民間俗信認為,每個人出生之前,都必須向閻王借錢投胎轉世,死時必須帶更多的錢回到陰間,這些帶回去的錢也就是庫錢。於超渡法會後集中焚燒,子孫則必須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圓圈,避免孤魂野鬼前來搶奪。
改年經:
改年經亦稱改連經,是一解運、補運時必備的金紙。
七張或十張為一束,稱為一刀,使用時必須以刀為單位,也可夾上改運紙人一起使用。
改運紙人:
改運紙人又名替身,乃是人在遇到惡劣命運,請支神明做主解運時必備的東西。男人持男紙人,女性持女紙人,目的是讓解運之人,將身上的危運,轉移到紙人身上,請紙人代為受過。
無論這些改運紙人的樣式如何,但都僅限用過一次便必須連同改年經一併焚燒,如此才能讓紙人把厄運帶走。
改運生肖:
改運生肖,顧名思義乃是用來解運的十二生肖圖,民間用以解運時或過七星橋時,必備的物品之一。
無論是改運紙人或改運生肖,解運者持在手中,由道士或法師唸咒施法解運後,必須一併焚燒,讓厄運隨紙人前去,不要再糾纏活人身。
本命錢或稱買命錢:
是一種印有小人圖形或錢幣的紙錢,形式相當簡單,主要的作用是替自己買命之用。
大凡一個人需要解運或補運之時,心裡上必然有運氣不好,或者命不好,遇到兇神惡煞之類的陰影存在,為了拋開這些陰影,讓解過運的人有較健全的心裡,於是出現各種可祈、可求、可驅邪、可逐煞的紙錢,本命錢則是針對「命不好」之人,用以增強本命或者買命之用。
陰陽錢:
陰陽錢,顧名思義,是用來買通陰陽兩界的錢,和改年經、本命錢,同屬解運錢。主要的作用是祈求本命陰陽福氣,換句話說,不只要求活著時命好,連在陰界的福都先祈求了。
三官大帝錢:
天官、地官和水官,合稱為三官大帝,為自然崇拜而神格化的神祇之一。民間俗稱「天官賜福、地官逐煞、水官補運」!民間燒獻三官大帝錢,主要是祈求福氣與驅逐邪煞。
太歲錢:
主要的功用,就是安奉太歲時,焚燒用以祭解的紙錢,不過近年來民間安太歲時,僅焚燒一般的金錢,太歲錢已相當罕見。
花仔錢:
補小孩運途專用金紙
各式祭改小紙:
祭改小紙有:地官、水官、天官、陰陽、轉輪、閻王、太陽、銅蛇鐵狗、五鬼、總馬、童子、煞神、牛馬將軍、地府、改厄、太陰、喪門、十二星君、天狗、買命、將軍、文武判、注生娘娘、本命、過關、車厄、七星、山神土地、十二元神、白虎、路關、亡魂、斷橋、前世父母、花公花婆。
粉金:
粉金為彩色的金紙,通常用於燒給女神。
中金:
中金一帖約二十枚,使用於一般神祇及魑魅魍魎等鬼神。
星君:
又稱十二星君、十二元神。道家認為人的靈魂為元神,人有十二元神。此種紙錢和解年經一樣用於解厄、補運。
五鬼:
補運及普渡時燒用。五鬼指陰曹地府裡的小鬼,此類小鬼貪小利、壞心腸,相當難纏,對付的方法即利用「有錢能使鬼推磨」的賄賂方式,將印五鬼字樣及五小鬼圖案的紙錢燒給眾小鬼花用。
替身:
又稱代身、代人,為一種以竹為骨,粗紙糊成的人形,用於人遭遇不幸或疾病上身時燒用,人形上寫有使用者姓名、年齡、疾病,配合三牲祭拜後焚化,以消除災厄或疾病。
白虎、黑虎、天狗:
白虎、黑虎、天狗皆為民間信仰中的凶神,每個年辰都會有犯白虎的人,除燒白虎錢以解厄外,民間會於燒白虎錢三日,將裝有飯、菜、豆干、肉等食物的籃子,置於白虎等凶神可接觸到的野外。
將軍、大王、太帥:神界和人間一樣,身份、職位也有貴賤之分,將軍、大王、太帥等紙錢是燒給神界中不同等級的神使用的。
大爺二爺、文判武判、牛馬將軍:
大爺二爺(即七爺八爺)、文判武判、牛馬將軍皆為城隍爺的部屬,此為他們專用的紙錢。
婆祖:
夫人、婆祖錢為燒給保護安產的臨水夫人。
亡雲:
亡雲又稱亡魂,指人死後的靈魂,此處所指的亡靈,專指死後沒有子孫祭拜的孤骨靈魂,由於某些亡魂乃含恨而死,或是因無人祭拜而糾纏其他亡者(例如搶奪其他亡魂的財物),為了平息這些不安的亡靈,民間於七月普渡時,會燒亡雲普渡這些無主孤魂。
火神:
火神主要為防火而用。臺灣民間發生火災後,會請道士或鍾馗爺來壓火煞,此時會燒火神錢以防止火災再犯。
以上羅列種種,只是大家常見的,還有其他地方紙錢並沒有羅列出來。以後有機會的話在補充。
燒紙這種現象,在地球上各民族文明和各宗教文化中,可以說是中國獨有,亦是道教獨有。為什麼會燒紙?我們要從紙具有的屬性說起。
紙是中國人所發明,這件事不必贅述,而中國人對紙的認識則極為深刻。紙的出現,直接推動文明的進程,可見紙作為呈現二維平面資訊的載體,卻可以干涉影響三維的世界和四維的時空。所以中國的古聖先賢由此發現紙是一種神奇的東西。因為神奇,所以珍貴。所以在古代來說,某種意義上,紙張、書籍、字畫一切紙製品都是珍貴東西,是文明的象徵。
而在中國的祭祀文化中,都是用當時珍貴的物品來祭祀天地祖先,紙,作為其中之一,亦是祭祀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種。所以,用紙來祭祀,在中國由來已久,可以說是中華文明的表現形式。
為什麼說祭祀用紙是文明?這就要說另一個類似的故事。三國時諸葛亮用饅頭代替當時用人頭祭河神,挽救眾多生命。而此事亦同理,漢代盛行用各種貴重器物珍寶來陪葬,有些貴族富戶即會使用大量的金屬貨幣來做陪葬品,並不利於社會發展。無可否認的是,陪葬品對亡靈的意義並不大,而窮人家用紙來代替金屬錢幣來送葬祭奠,亦達到安慰亡靈和在世之人的目的,某種程度上減少貴重資源的浪費。
而焚化紙錢,則替代將食物、物品直接焚燒。在更古老的時代,世界上的每個種族部落可能都會有這種景象,就是人們圍著一堆篝火焚燒各種物品,跳著狂亂的舞蹈來與天溝通。至今在其他宗教,仍保留著焚化食物、布帛、木料、油脂這種用消耗物資為形式的宗教儀式。不去評價其宗教意義,單以中國人的傳統道德觀來講,這種形式無疑來源於原始和野蠻,而唯獨中國,早早的用燒紙,取代這種焚燒糧食木材的浪費行為,這種進步在歷史上值得尊崇和稱讚。
而燒紙在道教則有著更特殊的意義。道教的教義有「陰陽五行」的義理,萬事萬物都囊括歸納於其中,互相影響,產生複雜的運動和轉化關係,而紙錢則濃縮蘊含這種義理。
傳統的紙錢,多以黃色白色為主,有些加上錫箔,就有金的屬性。而紙錢多為竹葉等或者其他農作物纖維所制,則具有木的屬性。
造紙,必不可少的是需要用水來做紙漿,其中則有水的屬性。燒紙必然要用火,燒完後剩下的紙灰則屬土。紙錢未燒之前是實物,屬「陽」燒完後部分化為無有則屬「陰」。
燒紙的煙灰飛向虛空,散歸大地,則是從「有」還「無」。可見,燒紙中就包含「陰陽五行」的轉化。再加上,紙展開平面上的字與畫,可以承載無窮的資訊。
所以,在道教中,很多法術需要焚化符咒文疏,其基本原理即是借助自然中的這種五行運化過程,來感應天地人物。調動宇宙的力量。高明的修道之人,用焚化一張符作媒介,就可以產生種種神奇的作用,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法力的靈驗,正所謂「假我之有,以感通寂然不動之無也」。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人死為鬼,鬼死為聻的說法,中國傳統認為,人死以後就變鬼,這個鬼亦稱歸,有歸宿的含義。人死之後,他的資訊並沒有完全消失,生前言論、所作所為等的影響,以及人們對他的喜惡等情感還在。生人可以感應亡人的這些資訊,因此鬼因感應而生。
而用焚化紙錢來祭祀鬼魂,一定程度上亦是同理,人們焚化紙錢時,對之祈願、祝禱所產生的力量,感應到靈界,即會幻化出鬼神所需要的種種物品,正所謂此念感彼念。
有些做成金銀錢幣元寶的形狀或者效仿貨幣圖樣,甚至紮成紙偶、房屋,目的則是滿足安慰靈魂的貪執之念。
有些印上經咒神像,則是借神靈的法力來度化這些靈魂。
這些是紙區別於香、蠟燭等其他物品的特殊之處。
而在燒紙的過程中,猛烈的釋放出來的光和熱,則是用光明灼熱的陽性能量去中和陰質鬼魂,使其快些隨火上升,解脫沉淪地下的苦惱,獲得新生的力量。
燒紙不僅是中國的文化現象,也是道教不可缺少的一個獨特形式,具體究竟該如何看待燒紙,國人應當有正確的認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