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少陽膽經01.23.2007元始道長
1.瞳子髎:瞳子,指瞳孔。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穴近眼球,橫直瞳孔,有明目之功,有如瞳子之孔竅也。
2.聽會:聽,指聽覺,聽力。會,都會,聚會。穴在耳前,主治耳病,為耳部脈氣之聚會,亦如管理聽覺之都會處也。3.上關:上,下之對。關,機關,關節。穴在耳前下頜關節之顴弓之上方,與下關相對。
4.頷厭:頷,腮頷。厭,是極與止的意思,又與饜通。指穴在頷部的邊緣與咽食牽動所止之處。人在吞咽食物時,穴正當筋脈收引牽動所止之處,亦與頷厭之義有關。
5.懸顱:懸,懸掛。顱,頭顱。指其可治頭目眩暈如懸諸病也。
6.懸釐:懸,懸掛。釐與氂通,是長毛與強屈之毛。象穴在強屈之鬢髮長毛處。
7.曲鬢:曲,彎曲。鬢,鬢角。指穴當 角之彎曲處。
8.率谷:率,率領,表帥之意。谷,山窪無水之地,又肌肉之結合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大會亦稱為谷。全身以谷命名的各穴均在肢體,僅有率谷高居頭上,有如諸谷穴之表帥。
9.天沖:天,指頭部。沖,衝要。天沖,星座名。借喻為高居頭部衝要之地。
10.浮白:浮,浮游,漂浮,浮越。白,指金氣,收斂之意。謂穴能收斂少陽浮越之神氣也。
11.頭竅陰:頭,相對於足而言。竅,孔竅。陰,指五臟之陰。以穴能治五臟陰竅之病也。對頭部耳目口舌鼻諸竅之病,本穴均有調攝之功。
12.完骨:完骨,古代解剖名。即今之顳骨乳突。穴當其處,骨穴同名。
13.本神:本,根本,本原。神,指心神及人身之陽氣。意為穴處為人身元神之根本。
14.陽白:陽,指陽光與頭的陽部。白,白色,明白。謂穴能使病目見陽光而明白,及治肺風之眉上生白也。與四白穴上下相直,功用仿佛,可以互觀。用治風寒外感、頭痛淚出有效。陽白之名,亦可由此而來。
15.頭臨泣:頭,相對於足而言。臨,是監督與治理之意。淚出不止為泣。為頭部明目止淚之穴。能主目眩、目翳、目淚、目痛、反視諸病,因其功用而得名。
16.目窗:目,眼目。窗,屋上通風採光的洞口。穴居眼之直上,有明目之功,有如通向眼目之窗戶。
17.正營:正,正當、正如之意。營,同榮,指春氣。又東西為營。正營,為驚恐狀。穴在頭頂正中橫線上,象少陽升發榮茂之氣,功能安神定驚也。
18.承靈:承,承受,奉承,承擔。靈,神靈。腦為神靈之室,頭頂骨古稱天靈蓋。穴在其下旁,乃承受腦神之處也。
19.腦空:腦,顱腦。空,空虛,孔竅。指穴在後腦枕骨下方之空虛也。
20.風池:風,指氣,又指風邪。池,水之停聚處。為風邪易於流連和為治風之所當取處。
21.肩井:肩,項下的部位。井,深凹有水之處。穴在肩部正中凹陷如井之處,故名。
22.淵腋:淵,深水,深潭。腋,臂脅之間。指穴在腋下之隱伏深藏處,為腋部之淵藪。
23.輒筋:輒,車之兩。筋,筋肉。指穴在肋間狀如兩之筋肉處。
24.日月:日月本為太陽與月亮。此指雙目及膽之髒象而言。又,山名,旗名。象雙目之光明及膽氣之威儀也。雙目為肝膽之所主,而膽募乃名日月也。
25.京門:京,與丘同義,高大之土阜;又憂也。門,出入通達之處。穴位所在猶如胸廓大丘之門,可用以止恐定驚。
26.帶脈:帶,指衣帶,帶下病。脈,經脈。帶脈,脈名。穴當帶脈之所過,與衣帶所系之處,又可治帶下病,故名。
27.五樞:五為中數,指人身之中。樞,樞機,樞紐。穴位所在猶如人身中部之樞紐。
28.維道:維,維繫。道,道路。意指穴處為維繫與連接下肢之通道。
29.居髎:居,是居住、佔據與坐的意思。髎,指髖骨,髎,亦作窌,窟也,深空之貌,是鄰近骨部的縫隙。言穴居髖骨處,又為坐時之大空隙也。穴附於髖,言髖骨為穴位之所居據;且人在坐位時此處之空隙也更為明顯。
30.環跳:環,彎曲。跳,躍起,必須彎身環腿方可便於跳躍。指取穴時之體位及其能治環而難跳之腿病而言。環腿難伸,不能跳躍,為腿病的必然之象。此為治腿病之要穴。且在取此穴時必須側臥、屈上腿、伸下腿,穴處即出現凹陷,也與環跳之象相符。
31.風市:風,參諸風穴條。市,集市,貨物集散之處。指穴處易為風邪所集聚,亦為驅散風邪之地也。此處為風邪所常入,亦為治風之常穴。
32.中瀆:中,指中間。瀆,水之大川。指穴在股外側足太陽、陽明兩經之中,形如大川的大溝中。手足少陽上下同氣,下肢之中瀆與上肢之四瀆也有互相應稱之意。
33.膝陽關:陽,指人體的外側。關,機關,關節。言穴當膝關節外側的關要之處。稱膝者,是區別於腰陽關而言。
34.陽陵泉:陽陵,指人體外側局部之隆起處。泉,水從窟穴而出。穴在膝關節外側隆起處腓骨小頭之下方,與陰陵泉對應。
35.陽交:陽,指陽經與陽氣。交,指交會與交接。為諸陽脈之交會,又與少陽升發之氣相應也。陽交為陽維之郤,又與足太陽、陽明相鄰。甲乙經謂其「斜屬三陽分肉間」,為四條陽經之依傍交會。
36.外丘:外,指外側,又為遺棄之意。丘,丘陵。以穴居本經陽交穴之外側肌肉豐滿如丘處而言。穴在本經直行路徑之外、陽交的外方,如被遺棄,故名。
37.光明:光,光照。明,明亮。光明、光亮明白與天氣清淨之意。穴用能使頭腦清澈,目見光明也。故光明亦即指雙目而言。功能調少陽之氣,清利頭目,對目病尤有效。故光明即指雙目。雙目為肝膽所主,而光明乃足少陽厥陰之絡穴也。
38.陽輔:陽,指小腿的外側。輔,輔助,輔骨。言穴居小腿輔骨之前外方也。小腿骨古稱輔骨,內側稱內輔,外側稱外輔。外輔骨又單指今之腓骨。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前方,故名。
39.懸鐘:懸,懸掛,懸系;又鐘錘與箍架均名懸。鐘是樂器,又為鐘鈴。穴效如懸掛之鐘,又當系帶腳鈴之處也。懸,通縣,縣者系也。鐘錘名縣,鐘架亦名縣。人老則耳不聰,目不明,故稱鐘漏俱歇。即耳不能聽鐘聲,目不能視漏刻。足少陽之脈入耳中,出耳前,穴對耳鳴有顯效。鐘必有縣和懸而能鳴,又象小腿如鐘之懸系和多動少靜也。亦與兒童懸掛腳鈴之處相當,故名。
40.丘墟:丘,丘陵。墟,同虛,丘墟;山下之基亦名虛。指穴在高大如丘外踝基底方之空軟處。
41.足臨泣:臨,是監督與治理之意。淚出不止為泣。為足部明目止淚之穴。與頭臨泣的功用有其相近之處,故上下同名。
42.地五會:地,指地氣,足部。五,同伍,指五趾與地面風寒暑濕相互為伍之諸氣。會,聚會與會合。意為地氣會於足,而五趾亦易為地之諸氣所中也。
43.俠溪:俠,通挾,通夾。溪,是山窪流水之溝;又筋膜之連接處,即古之所謂肉之小會。言穴在小四趾夾縫中也。
44.足竅陰:竅,孔竅。陰,指五臟之陰。為足部對陰竅諸病有關之穴。本穴對咳、喉痹、舌強、口乾、耳聾等病有效,與頭竅陰的功用有其相近之處。足之竅陰與頭之竅陰,更可上下相應矣。對前後陰之陰竅病,當也與有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