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經絡四百個穴位01.23.2007元始道長
針灸學是中醫學體系中最具特色的學科之一,穴位名字往往都很好聽,但又很難記,其實,穴位的命名均有一定含義,如利用天體地貌命名的日月、上星;參照動植物命名的伏兔、魚際、犢鼻、鶴頂;借助建築物命名的天井、印堂、巨闕等。一起來看看如何描述穴位的!
壹、穴位名字主要分為幾類:
一、取象比擬
1.與天文星象和氣候比擬命名:天象和氣候自然是古人取穴命名的內容之一。如日月、上星、天宗、四滿。古人以風為百病之長,因而直接或間接以風命名的諸風穴更多。
2.與地理地形比擬命名:借用地理山川的地名、地形與孔穴所在的體表相比擬,這更為多見。山窪無水之處為谷;如合谷、陽谷,山窪流水之處為溪;如陽溪,水所止處為池,如曲池;百川皆歸之處為海,如血海;淺窪水草之地為澤,如少澤;山窪流水之處為谿,如天谿、陽谿;水之細流處為溝,如支溝;水從地出為泉,如湧泉;深潭為淵,如太淵;大川為瀆,有中瀆;深凹有水之處為井,如天井;又有土之高者為丘,如商丘、外丘;大丘為墟,如靈墟;可通行之處為道,如水道、神道、靈道;地理上的門戶為關,如內關、外關、上關、下關;又有直接用山川的名字命名,如崑崙、太乙。
3.與居處和社會形態比擬命名:如王者所居謂之宮,如紫宮、勞宮;國君所在或人民聚居之處為都,如大都、陰都;財富與人口集中之處為府,如風府、中府;高大門觀謂之闕,如巨闕、神闕;寬敞明亮的居室謂之堂,如玉堂、神堂;堂前門內謂之庭,有神庭、內庭、中庭;廳堂以外的走道謂之廊,如步廊;通風採光之處謂之窗或牖,如天窗、目窗;人可出入、聲可通達之處謂之門,如雲門、關門、幽門;門之半者謂之戶,如氣戶、腦戶;煙囪謂之突,有天突,水突,扶突;凡此等等均為孔穴命名所假借。
4.以人體臟象與官制比擬命名:如心為君主之官,藏神,主血脈,而紫宮、神庭、玉堂、神堂,即指為心君所居之宮室,與君主布政之處。如膀胱為水液藏聚的州都之官,得氣化而能出,氣海,水泉,水道等穴,皆可與之相應。
5.與衣著服飾比擬命名:如絡卻、頭維。
二、審形推理
1.以所在與鄰近部位推理命名,以各種俞穴為多,如膀胱俞。
2.以人體局部形象推理命名,根據名稱就可以聯想到大體位置,如頭面部的百會、上星;四肢的腕骨、偏歷。
3.以孔穴的功能推理命名,根據孔穴的功能及作用,給予相應的名稱,如承光、承泣、承漿、迎香、地機等。
4.以經穴的彼此關係命名(詳例見下文)
5.以取穴時的特定體位推理命名,如支正,支溝。
三、其他零星命名法
因重視而推崇命名,如孔最。
瞭解穴位的含義有如下幾個作用:
1.由表知裡:臟腑深藏,經穴四布,經依髒分,穴與髒應。
2.顧名知用:穴名與所主病症有關,是古人孔穴命名的另一基本思想。
3.見名求位:通過對穴名的瞭解,對於指示穴位所在,也將有助於記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