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0日 星期三

文始派傳承

文始派傳承12.17.2018
道家之學源遠流長,肇始自伏羲、黃帝,光大於老子。伏羲、黃帝、老子是為前古三聖。老子之後,道派繁多,其中,流傳最大者當為少陽派,包括後世的全真龍門,都是少陽派的支流。最早形成宗教教團的,當為正一派,世代家傳,後來的閣皂山、閭山乃至茅山都歸於正一。而最隱秘但卻是與老子有最直接關係的,當為文始派,又稱隱仙派,由老子親傳尹喜而流傳下來。
尹喜得老子傳授大道後,修成正果,號曰文始真人,陝北農村最常見的橫聯就是紫氣東來,說的也是老子傳授尹喜道德經的典故。老子親傳尹喜無疑,然尹喜之後的法脈傳承,鮮有文獻提及,即是有說,也是一言半語、模棱兩可。
文始派自尹喜之後,直到漢朝,有兩位傑出的傳承人,一位是河上公,一位是魏伯陽。河上公注解的道德經非常出名,但是少有人知他是文始派易學的重要開拓者。河上公得文始派河圖、洛書及連山、歸藏、乾坤易的真傳,作無極圖,這張無極圖濃縮文始派學術的精華,後來輾轉傳授給魏伯陽,魏伯陽吸納並再次闡釋其奧妙,並以之融匯黃老學術及方外爐火之說,於是寫成周易參同契,這就是丹道的祖經,魏伯陽也是丹道最早的真正的創立者。
(明•黃宗炎太極圖說辯曰:「考河上公本圖名無極圖,魏伯陽得之以著參同契,鍾離得之以授呂洞賓。)
晉朝文始派的代表性傳承人是李和,世人稱為麻衣道者。麻衣道者生於東晉孝宗穆帝年間,他的師父號稱左元太極,是文始派的一位得道高人,姓名不詳。麻衣道者得道後,駐世數百年,直到五代時還有活動,最後不知所終。麻衣道者李和生平極具傳奇色彩,他不但是文始派大道的傳承者,他還立足文始派之易學,生發出一種道術,命相術,成為劃時代的相學宗師,江湖流傳的麻衣相法柳莊神相等等都是源自麻衣道者。因為這位道師的影響力極大,所以,朝廷、民間乃至一些宗教家為了利益都在積極拉攏他,衍生很多附會之談。其實,麻衣道者從來不曾出家,也不曾入仕,他是隱於山林、性行高潔的文始派傳承人。文始派有最上乘的先天易,有上乘的丹道,至於一些道術,只不過是不同傳承人在不同的時代,對大道的闡發和應用,並非根蒂。
到五代的時候,麻衣道者找到心儀的弟子,將大道傾囊相授,就是陳摶老祖。陳摶老祖是文始派承前繼後的傑出宗師,他早年飽讀詩書,參加過進士考試,因出身寒門,不第。後入武當山,得孫君仿和獐皮處士傳授,又入邛州訪何昌一,得鎖鼻術,然而於大道之細微,始終不曾了了。別何之後,入華山,終遇真師麻衣道者,二人一見默契,定下師徒關係。麻衣道者將文始派大道及道術,都毫無保留地傳授予陳摶,陳摶也不負所望,將文始派之學與自己過往所學融會貫通,了無疑義,達到大成的境界。
(張三豐全集記載:「大道淵源,始於老子,一傳尹文始,五傳而至三豐先生。雖然,老子之所傳亦甚多矣,其間傑出者,尹文始、王少陽,支分派別,各有傳人,今特就文始言之。文始傳麻衣,麻衣傳希夷,希夷傳火龍,火龍傳三豐。」)
由於陳摶並非有度牒的官方認可的道士,所以,初到華山,只是棲身在雲台古觀的遺址之上,然而陳摶的道德和道術,還是招引了大量的慕名而來者,後來就有了唐明宗、周世宗和宋太宗的召見。皇帝召見之後,才有資格修葺雲台觀。但是雲台觀的真正管理者不是陳摶,而是賈德升,賈德升是符籙派道士,具有合法的官方認證,他負責管理雲台觀並照顧陳摶的日常起居。
陳摶在賈德升的照顧之下,得以心無旁騖地修煉和著述,先天圖易龍圖無極圖,還有正易心法注陰真君還丹注等等,都是在此期間寫成。先天圖蘊藏著古太極圖和先後天八卦、六十四卦;易龍圖的核心是三墳四易圖,是文始派學術的根本,隱藏著河圖、洛書和連山、歸藏、乾坤這三墳,乃最上乘的無為之道;而無極圖則進一步把周易參同契的秘密發揮,定下丹道五部法則,煉己築基、煉精化炁、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陳摶之後的丹道各門派,都遵循這五部法則。
陳摶雖然是隱士,但聲名遠播,不但皇帝要見他,許多道門高人也是他的座上賓,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鍾離權、呂洞賓、李八百、白鹿先生等等,這些人是不同的道門法脈,然或多或少曾受益於陳摶,如呂洞賓,就尊稱陳摶為先生
(呂洞賓曾兩次作詩贈陳摶老祖,其一名贈陳處士:「青霄一路少人行,休話興亡事不成。金榜因何無姓字,玉都必是有仙名。雲歸入海龍千尺,雲滿長空鶴一聲。深謝宋朝明聖主,解書丹詔詔先生。)其二名哭陳先生:「天網恢恢萬象疏,一身親到華山區。寒雲去後留殘月,春雪來時問太虛。六洞真人歸紫府,千年鸞鶴老蒼梧。自從遺卻先生後,南北東西少丈夫。」記載在呂祖全書。另:歷代真仙體道通鑒記載:「陳康肅公堯諮既登第,過謁先生,坐中有道人,髽髻,意象軒傲。目康肅公,連言曰:南庵。語已,徑去。康肅公深異之,問曰:向來何人?先生陳摶曰:鍾離子也。」鍾離權是呂洞賓師父,陳摶當面直呼鍾離權名字,由此也可見陳摶與呂洞賓當是道友關係。)
陳摶在華山的後期,開始學術的傳承工作,他的主要弟子有張無夢、賈休複、張遠霄、劉海蟾,都是得到全部法訣的傳承者,陳摶把先天易、最上一層無為法和丹道都傳授給他們。陳摶其他的弟子還有種放、塗定祥、皇甫、楊扆、蘇澄隱、武元亨、寇朝一、張詠、金礪、釋夢英等,或得相術,或得睡功,或得丹道,或得易學,皆非文始之全學,但這些人都是社會名流,或是朝廷重臣,或是地方賢達,或是名醫,或名道、名僧,經他們的傳播,形成了圍繞陳摶為核心的華山學術圈,讓文始法脈大放異彩。文始派之學術向來一脈單傳,但是到了陳摶老祖之後,形成了盤根錯節、枝繁葉茂的傳承線。
(北宋高道傳記載張無夢:「入華山與劉海蟾、種放結方外友,事陳希夷先生。」南宋嘉定赤城記也記載:「本朝張無夢與種放、劉海蟾為方外友,師陳摶。」)
在五位得全學傳承的得意弟子裡面,張無夢劉海蟾是較早從學的。賈休複與賈德升是兄弟,賈休複為兄長。張遠霄悟性極佳,成就很大。劉海蟾後來又經陳摶的引薦,跟陳摶的道友呂洞賓學習少陽派的學術,後來收了藍養素、馬自然、晁迥、王筌、張伯端等人為徒。張伯端寫悟真篇,帶有少陽派和文始派的特色,也是丹道名作,但是缺少了文始派的核心先天易,因此比起周易參同契還是遜色不少。
賈休複號火龍真人,駐世極長,直到元代還出來收徒,他的著名弟子,就是張三豐。張三豐徒弟有沈萬三、邱玄靖、孫碧雲等等,沈萬三家傳沈線陽、余十舍、余飛霞等人,孫碧雲傳李春芳、陳蓮溪等,邱玄靖傳趙太斌、何九天等。由於張三豐在武當山創立太極拳,流傳到全世界,影響極大,因此張三豐傳承的這一脈,又是文始派裡面的顯派。
張無夢首傳許修真,再傳賈德升。德升本是服侍陳摶的道士,但他是符籙派出身,開始並不重視內煉,兼之管理、應酬的外務較多,所以並沒有真正得到陳摶的傳授。陳摶當時是根據賈德升的具體情況,重點講授太上靈寶洞玄淨土生神經,以及太玄真一本際經裡面的淨土品。這兩部經典可用於個人日常修行,並可用做宮觀道眾的早晚課,賈德升早晚誦讀,並應用於一些齋醮活動,取得極大證驗,後來甚至被皇帝召入宮中做法事,亦大驗,故發生極大的思想轉變,認識到內煉之道才是諸多法術的根本。然而,此時陳摶已然羽化,不得已,求學於陳摶的真傳弟子張無夢,初不允,再三懇請,方得列門牆,又經九年歷煉,方得文始派全部真傳。數年後,張無夢金陵羽化,賈德升回華山,為陳摶建希夷祠,並比較之前得之於陳摶的太上靈寶洞玄淨土生神經淨土品,發現其中之優勢與不足,漸有新意,於是毅然將宮觀事務交付其他道士接手,下山南行,隱於終南、太白一帶。
(宋•李易簡混元仙派圖列舉的陳摶直傳弟子有鴻蒙君、張乖崖、付林、李挺、張四郎、皇甫、塗定祥,再傳弟子有賈德升、王袞。張無夢自號鴻蒙子,即混元仙派圖所說的鴻蒙君無疑。張詠,北宋名臣,自號乖崖。惟混元仙派圖將賈德升列為種放弟子,大疑。種放主要是繼承陳摶之易學,宋史朱震傳記載:「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修傳李之才,之才傳邵雍;放以河圖、洛書傳李溉,溉傳許堅,許堅傳範諤昌,諤昌傳劉牧。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其他宋人著作,如邵雍之子邵伯溫的易學辨惑,也列舉種放弟子,也都沒有賈德升。種放後入朝為大官,其思想偏於儒家,賈德升乃雲台觀道士,歷史上,道士拜儒生為師的例子幾乎沒有,因此所言更符合史實與情理。)
賈德升離開華山之後,先是與兄長賈休複同入終南,後離開自行覓地靜修,終成大道。賈德升得道之後,除了梳理先天易金鼎火符之外,更在當年陳摶祖師傳予的淨土品基礎上,頓悟真正淨土乃眾妙之門,將過往之淨土法由小成品位昇華到大成品位,因而為文始派留下寶貴的大成淨土法脈
賈德升祖師居村十餘年,臨行之際,將文始派先天易、金丹大道及自己領悟的大成淨土法訣,傾囊授予寧經符,並賜號道守,然後飄然離去,不知所終。
寧經符悟大道為本,於是經符傳授了外姓李如同、萬清和等人,事後追隨德升祖入終南而證道。明萬曆年間,經符了手而去之前,暗回寧氏故里一睹,發現其中有後輩女子名寧亭淑,心懷出世之志,聰慧嫻能,於是多方考察,確認為載道之器,乃顯身並授予文始派全部法訣,賜號包玉。此時,文始派之學術,經經符之手,進一步發展,先天易、金丹大道、大成淨土三足鼎立,道術並用,體用兼賅。
寧亭淑得全法訣後,獨喜道家大成淨土法,畢生精勤並以此成就。亭淑祖又並兼丹道及先天易,發心擔當,後傳子侄數人,分別為寧定明(括厄)、寧觀法(括乾)、寧昆卿(括中)、寧其邁(括虛),其中寧括虛本姓張,為寧亭淑之子,得法之後隨母姓。其時,滿清入關,其邁將全部精力發在大道之修證之上,他苦志大道,發展並完善了先天易、大成淨土法,堪稱宗師。寧其邁在當時雲貴陝之隱士圈裡頗有神異之名,龍門閔一得曾訪其邁,得到部分大成淨土法之傳授,然未窺堂奧。
(閔一得古書隱樓藏書:「二懶心話曰:冥爾目,調息片時。覺息調矣,始以意凝神於腦隨以意引到中黃,亦如上法存之,覺中黃純白,此淨土法也。」此處淨土指修煉關竅,其意狹小,非真淨土,可知閔雖是丹道高人,然於道家淨土之大成境界,確實未得真傳。)
寧易之是寧其邁祖的小孫子,自幼好道,甚得其邁喜愛,於弱冠之年授受,盡得文始派真傳,賜號萬都。修學以先天易之無為法為主,然於道家大成淨土和丹道都有深研,每每入室常一坐數日,逆料人事一語中的。文采飛揚,然而不喜作文,常言:「大道無名,豈區區方塊可攀擬?」真得文始心髓者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