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日 星期五

陶神寧封

陶神寧封04.29.2020元始道長
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的遠古時期,在岷江出口南面的青城山下,有一個開闊而平坦的地方,居住著一個以芒為首領的原始部落。部落中有個小夥子名叫寧封,他心靈手巧,肯動腦筋,聰明勤奮,是一個制陶的高手。
陶器作為人類的重要生活用品,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出現了。青城鳳凰山麓,在遠古時期就是一個生產原始陶器的地方。一開始,人們用手把黏泥做成種種小器物,放在露天火堆裡燒。但這樣燒制出來的陶器,既不規整,又不耐用,還十分難看。
寧封心靈手巧,對此進行思考與改革,先對黏土進行挑選、篩濾,去掉石子雜物,再淘洗、沉澱、反復踩揉,對坯泥像搓麵條一樣,進行反復揉搓,然後用這種細柔的坯泥製作陶坯,能做得像雞蛋殼一樣薄。把陶坯先晾幾日,待其乾固定型後再入窯焙燒,這樣就降低了燒裂變形的概率。繼而他又發明了制陶旋車,用這種旋車製作陶坯,既省力又規整,速度又快。
為了提高燒成溫度,他又在鳳凰山上挖了個形狀像饅頭一樣的陶窯(俗稱饅頭窯),把陶坯擺放在窯的中上部,在窯下火膛裡,用柳柴燒七天七夜,然後再閉火、冷卻、出貨。這樣既提高了燒制的窯溫,又增加了燒制的數量,增強了陶器的硬度,降低了陶器的吸水率,使之經久耐用,從而使陶器產生了質的飛躍。
有一天寧封在家休息,有個老者路過家門,向寧封借火,寧封便把火燧借給了他。只見老者把火燧拿在手上一敲一吹,忽然冒出黑、白、灰、紅、黃等五色煙來。寧封覺得很奇怪,便虛心地向老者請教學習,老者為寧封的熱誠與真情所感動,便向他傳授了火生五色的技巧。
寧封受火生五色的啟發,後來便把它用在了制陶上。他在燒陶時先不用明火,用窯煙將陶坯在窯內熏一段時間,然後用明火進行焙燒。燒幾天幾夜後,閉滅明火,再用濃煙熏幾天,最後出窯。這樣不僅使黑煙附著在陶器表面,還能深入陶胎,使之變得鳥黑發亮。這就是我國制陶史上有名的黑陶。這樣製作出來的陶器,十分美觀,很受人們的喜愛。用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黑陶罐、黑陶瓶、黑陶尊、黑陶壺,既是一種實用器,也是一種陳設品,在當時就極為珍貴,至今更是收藏界難得的珍品(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來的黑陶,現在四川的汶川、理縣、茂縣和山東的龍山均多有出土)
此外他還利用當地的白色黏土(白善泥)燒制出灰陶,利用紅色黏土燒制出紅陶。他在制陶中發現,一種灰亮發光的石頭(鐵礦石)在經高溫後變成了黑色,一種紅黃發亮結晶的石頭(銅礦石)經高溫後,變成了綠色和紅色,於是他便把這兩種石頭分別碎成粉末進行調和,在灰陶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圖案,從而燒制出了一種帶黑色和紅色花紋的彩陶,成為陶器繪畫藝術史上的一大發明(按他這種工藝生產的彩陶,在今甘肅馬家文化遺址中多有出土,最具代表性的彩陶尊現陳列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了解決陶器的滲水間題,他還把石英石打碎搗成粉末,按一定比例和鐵石粉摻和,再加少許草灰,調和均勻後塗抹在陶坯外面,從而燒出了原始青瓷
寧封高超的制陶技術不脛而走,在神州大地廣為傳播,最終傳到了黃帝的耳朵裡。黃帝覺得寧封制陶奇特,人才難得,於是不辭辛勞,跋山涉水,從數千里之外的陝西來到青城山下,進行實地考察。在察看了寧封的陶器產品和製作過程後,大加讚賞,當即便封寧為陶正(監督、管理、指導天下陶器生產的官員)。於是,寧封便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督陶官,被國人尊為陶神,尊崇供奉。
寧封被黃帝封為陶正後,不負所望,恪盡職守,先後到甘肅馬家坡、山東龍山、浙江越州河南定州、陝西耀州、湖南長沙等地巡視,檢查、指導制陶活動。現在甘肅出土的彩陶壺,山東龍山出土的蛋殼黑陶尊,四川汶、理、茂三縣出土的黑陶罐,浙江越州的古青瓷,都是受寧封指導、影響制出的佳品,這些陶器都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在世界歷史上中國以陶瓷著稱於世。但是時至今日,許多人不知道寧封是中國的陶神,更不知道陶神寧封,就誕生於都江堰青城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