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通教必用集稱「童子長成,教習音韻。單聲誦念,贊助行持。傳聞舛差,蹈襲蕪鄙,悉加厘正,俾就謹嚴」,就是透過誦念經文,幫助行持,修習道學的意思。
誦念方法,同一般詩文的朗讀不同。詩文朗讀,一般按文意抑揚頓挫,節奏化,但誦念經文,大多呆板平穩,與意無涉,其節奏往往由某種打擊樂器控制。誦念時,有個人單獨誦念的,也有多人集體誦念的,有誦念一遍而止者,也有反復誦念多遍的。
經文的選擇。道教一直重視道德經的誦念。洞玄五稱經稱:「太上玄一真人曰:道德五千文,經文至微,宣道之意,正真之教,煥乎奇文,誦之千日,虛心注玄,白日升仙,上為西華真人,此高仙之宗也,亦能致慶於七祖。」
出家道士,每日要上殿奉誦經文,這一制度是從金代王重陽開創全真道,建立叢林制度以後確立下來的。
誦經對道士而言,又稱為玄門功課、日誦功課。通常早、晚各一次,每次約一小時左右。早課時間大約在四點至五點之間。每日晚課通常在下午六點半左右。在家修持道教徒亦尊此例。
道教徒初誦經文以常清常靜經、太上感應篇為主,經文以講心靜、靜心入手,談到觀、寂等修養法的上乘學說。知禍福承負之旨。認為真靜、真寂就是所謂的常清靜,充分發揮了老莊修養法清靜無為的宗旨。經文字數不多,文淺意賅,適合道教徒每日功課念誦。
誦經,在南北朝時期,經寇謙之、陸修靜改革,變直誦為音誦,增加了音韻和器樂伴奏,沿襲下來,平時道士的早晚功課用的法器,主要有木魚、提鐘、磬、鈴、鼓、鐺等。功課經用韻各地不同,全國大約有五種:北京韻、嶗山韻、東北韻、子孫韻、十方韻。較大的叢林宮觀,一般均以十方韻為通用主韻。
見經典如見聖真。凡翻閱經典之前,先沐手叩齒,平神靜氣,恭敬不二第一。凡玄門經典,乃三界自然之真氣凝結而成,來之不易,故要用黃布、紅布層層包裹。所陳之處,必有鋪墊。開卷之前,雙手捧經,平舉齊眉,後揭開包裹,左手開經。翻閱頁碼,不得用手,一般須製作經簽來翻頁。
凡經書,不得塗改、書寫。或經書錯字,或口傳秘旨,或神靈諱字,或運氣存意,或種種用法,均是心記。心記不能又恐遺忘時,另備潔紙,把經文頁碼文字抄謄一遍再添修改。熟記之後,焚化筆記。凡寫有經文的書卷紙張,均不得任意丟棄,應在僻靜無人的地點焚化。更忌心性放蕩,折損破壞經書。
學習經典,一般選擇乾淨、僻靜處,在黃紙上用繁體漢字毛筆書「學習經典,諸神迴避」八字,貼於牆上。誦習經典,有度人度己之功,讀錯一字,傷及十類萬靈,背負無窮罪孽,請私下學習熟悉,習練無錯,再公開諷演。若不慎讀錯,及時悔改。殿堂之內,不得喧嘩。誦經之時不得言語不潔。
讀經時,應謙虛謹慎、誠惶誠恐、畢恭畢敬,不生一絲懈怠。 經者,口口相傳,秘法均不在字面。習閱經典,先拜明師或請有緣老修行,進行教習過經。未過之經,不得修持。經不過,則無師承;無師承,則失其魂。若是居士讀經或跪經,須在前一日起齋戒沐浴。女人經期不進殿堂。
凡在道觀遇到道士或其他善人誦經,若能陪同跪誦,專誠用神,獲福無量,罪業蠲除。遇殿堂誦經,不得湊身觀望、翻拉經書等。凡有生靈讀經,必有丁甲護持。凡一人誦經,附木精靈、路過蟻蟲、蜎飛禽畜,均沾利益;若遇有慧根者,聞經悟性,可以直接拔離五道六橋。聖號持誦,亦有同功。
居士若念經一半身體遇急症或其他緊急事項,可以三拜後,脫去經服,離開經壇;事畢後,返回搭衣,三拜後繼續誦經;若是重疾病,可以由道友同修代替,完成誦經,並代為叩首禮謝神靈。或禮拜祖師,暫停修習,視自己情況而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