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成仙09.13.2008元始道長
道教認為,人透過修煉,物質生命(肉體)可以得到延續,精神生命(魂魄)也可以得到昇華,最終成仙得道。為此,歷代道教名家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非常積極的探索修仙的途徑,總結了豐富的修煉學說和修煉方法,他們的精神動力就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度己之外,還要度人。所以,道教一直說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還有個得道二字。
道就是宇宙運行的規律和法則,修道之人如果掌握了這些規律和法,去造福人類,就能如仙人那樣成為大智大慧者。因此,學道、修道者,不僅要延續生命,做到肉體的健康長壽,還要成為大智慧者,生化精神(也就是魂魄),濟世利人,積功累德,以達到死後的精神(魂魄)的永存。
道教張天師道陵在立教時,將傳統的民間巫術及神仙信仰和道教思想為一體,完整了道教的信仰體系。他在老子想爾注中說:「生,道之別體也。」又說「道意賤死貴仙。」珍愛生命和追求健康長壽,既是道教勸善成仙、生命倫理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最終目的。
道教徒總是嚮往自由逍遙,及生命與大道合一的神仙生活,相信透過修道、悟道及煉養,不僅可使精神生命(魂魄)得到昇華,而且還可以使生理的生命(肉體)達到脫胎換骨。而作為一個道教徒,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含義,才能在修行中真正體悟到大道的精髓。
首先道教是把人看成是形、氣、神或命與性的統一體。在對人的基本結構的認識上,道家透過形氣神理論和性命理論,以及臟腑經絡理論(中毉理論),從而完成對人的縱橫各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完整把握。在對人生歷程的認識上,道家提出了一套從先天一氣到胎兒、嬰兒、孩兒、成年、並最終死亡成鬼或修道成仙的完整過程的理論。
在對人生特性和人生價值觀的認識上,道教認為,人生存在生難永恆性、形體滯礙性、苦痛常伴性、禍福無常性等一系列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而人要從根本上擺脫這些有限性和局限性,惟有修道以成仙。所以道教將成仙之說理論化、宗教化並且實踐化之後,有許多成仙的途徑與方法,如符籙、咒語、服食丹藥、存神(也稱冥想)等等。然而透過歷代前輩高真們的實踐證明,存有機心的外丹服食等技術方法,不能系統的解決得道成仙的問題。所以自東晉以後,天師許遜就靈劍子一書,提出修煉內丹藉以成仙的方法。隋唐五代時期,茅山派道士蘇元朗、雲陽派道士張果老、靈寶派道士鍾離權也非常重視內丹術,他們在許遜的觀點之上提出了性命雙修,重視內在精神涵養(魂魄)與外在煉形體(手提)和服食丹藥相結合,基本上達到了三合一修煉的境界。張果老還注解的陰符經撰寫的神仙得道靈藥經、丹砂訣和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以及鍾離權寫的靈寶畢法都是當時修仙的秘笈。
修煉內丹成仙的方法,到宋代算是一個高峰。再此之前,天師葛洪在抱樸子內篇‧對俗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提出了要想成仙,就必須從培養自己的品德開始。而修品德又稱謂外修,但外修是為內修打基礎的,只有內外兼修才能進入修真的深層領域,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得道。
所以真誥說:「不修道德,乃學道無成。」金蓮仙史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宋代金丹派道士張紫陽,根據自身修修仙經驗寫出悟真篇,在修仙需要道德的基礎上,開始提出了修煉內丹成仙除了道德之外,也要修煉功德的說法,表示沒有功德的人,練內丹也是沒用的,把修仙和個人的功德修為有機系統的結合起來,這樣就堵塞掉了那些不修功德的人的成仙途徑。
全真派王重陽提出修仙也要以內丹為首要任務,主張性命雙修,明心見性。性就是指人的心性、思想、性格等。命指人的身體、生命、命運等。性命雙修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面修煉。性即是吾人之靈覺,命即是吾人之生機。認為人的生命實際上是兩個生命即精神生命(魂魄)和生理生命(肉體)的雙重融合,它們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所以修仙是一個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同時並重的事情。
當然性命雙修,也並非單獨的要長生不死,人終歸是要死的,宋朝以後,歷史上記載了很多的道士長壽,並沒有記載一個道士不死,所以這裡有一個道教生死觀的問題,葛洪重肉體長生,而莊子就是對死置之度外。其實,葛洪是從修仙的迫切實踐角度來談生死、成仙。他怕人們不重視生,錯過了即身成仙的機會,人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生命,所以要講究一種對肉體生命的自控自主,講究修煉之方法,同時又對肉體生命並不執著,對得道成仙、長生不死的目標不存在機心,順其自然,隨遇而安,逍遙自在。其實,在道教修煉成仙的過程中,如果存在著對生執著的機心,就會存在著羈絆和束縛就一定不會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時空、超越生死、物我兩忘的境界,才能成就最終的得道成仙。
張紫陽和王重陽開啟了中國修仙歷程的派別南北區分。元代全真派道士陳致虛在修仙著作金丹大要提出「怡神守形,養形煉精,積精化氣,煉氣合神,煉神還虛,金丹乃成」分階段的練習法門。陳致虛還比較迷信陰陽雙修之法,男女交媾之術,這種修仙的理論,並且加以實踐,因此受後人的詬病。主要反對者係明朝著名文學家,金瓶梅的疑似作者王世貞。
由於古時內丹術的傳授大多師徒相承,口口相授,外人很難瞭解,這樣就封閉了普通人的修仙途徑,所以在古代除了加入道教,有著明確的師承關係之外,基本沒有另外的修煉途徑。
總結修仙的一些必需的要素:財侶法地:財,就是有一定的經濟條件;因為在修道的初級階段,要把心思和時間在最大程度上用來修行,相應的就沒有更多的時間工作維持日常生活,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是很難修道的。俗話說無財不足以養道,就是這個意思。
侶,就是同修、道友,在修仙時候作為互相扶持的護法者,防止邪魔外道的侵襲;法,就是教法,方法。修仙要得法,不得法,就是盲修瞎練,容易走火入魔;地,就是修仙的場所,修仙講究風水跟人要適應,要搭配,就是某地的氣場或者磁場,跟人本身發出的磁場是否相符合。道家談天人合一或者天人感應就是這個道理。當修到一定程度與修行的地點達到感應一致的時候,再想往上修就很難了。這也是很多高真經常變換修行地點的原因。道門中修行對地的選擇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想修仙,必須要懂得風水。
道教修仙,除了符咒、內外丹法之外,種種戒律教義也對修仙者有明確的制約,雲笈七籤說:「與時爭之者昌,與人爭之者亡。」要求道士不與人爭俗世的功名利祿,而且對於合乎天道自然運行法則的事,則要盡力而行,除了達到道教不爭的教義要求之外,道士的修行和處世,還應嚴格節制個人的私欲,道教認為過多的物欲只能引起心志的昏亂。所以,道教修仙是一個多方面結合並重的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