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何處07.26.2004元始道長
一直以來,道教信眾們,皆普遍對於自己百年之後的歸依之所模模糊糊。一般略有學識的信眾們,都片面的認為死後前往之地是仙界,更多的信眾,甚至完全對此問題絲毫不查,乃至於部份道眾對此也毫不知情,實為憾事。
道教神仙聖境之說,起源甚早,秦漢時期已有十洲三島等海島仙山為論,諸多經典之中,也相繼說明講演。只是可惜大眾不查罷了。
道教義樞說道:「神仙聖境者,途開汲引,事假因緣,寶淨業之有誠,妙心識之所托,此其致也。」此處不但說明了神仙聖境的作用,也說明了前往神仙聖境的法門。
略說道教神仙聖境
三清聖境
而道教神仙聖境之中,我們最為熟悉的便是三清境了。玉清、上清、太清,這三境也稱為三天(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分別由天寶君治理玉清境、靈寶君治理上清境、神寶君治理太清境。此三境分別對應大乘、中乘、小乘。
太清境內,修學洞神之教,位業之品階稱為仙,便是:上仙、高仙、大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靈仙、至仙。其中至仙為太清境位業初進品階。太清境內純是仙人,所以在道教神仙聖境觀點中,將太清境視為仙人土。
上清境內,修學洞玄之教,位業之品階稱為真,位業名稱為:上真、高真、大真、神真、妙真、天真、仙真、靈真、至真。上清境內純是真人,所以稱為真人土。
玉清境內,修學洞真之教,位業之品階稱為聖,位業名為:上聖、高聖、大聖、神聖、玄聖、仙聖、真聖、靈聖、至聖。玉清境內純是聖人,所以稱為聖人土。
三清聖境,不但是諸多經典之中經常提及的地方,也每一位元修道者最高目標。不過由於其要求甚高,不是一般修行者,以及信眾能夠前往之地。故而三清境其下便有了四種民天。
四種民天
四種民天,又名四梵天,聖弟子天。雖然處在三聖境之下,但是此四天之人已斷生死,三災不及,即便三界毀滅,四天依舊。這四天的名字分別為:無上常融天、太釋騰勝天、龍變梵度天、太極賈奕天。道教經書中記載,登上四天者,王母迎之。既登上此四天聖境,就已經超離三界。
當三界二十八天毀滅的時候,天人之中有修真學道(道教九宮品階之上乘飛仙品階才能久住於此),或者有較大功德的人,都能由王母迎接前往四種民天。四種民天為道教正式的接引度人的聖境。
太真科說:「已出三界,雖未登舉,預種民者,皆無退轉。若運開須化,應感下生,龢光同塵,不累其德,接引後生,申明道教。」也就是說,到達四天的人,已經永遠出離輪迴生死。雖然不能達到三聖境,但是也不會退轉。三界覆滅的時候,災障不干,三界再度形成的時候,可以隨緣下界度人傳教。但是四種民天的境界,或許對於部份人來說,還是太高。故而,十方天尊又有十方聖境來接引眾生。
十方聖境
十方聖境是十方救苦天尊所化淨土,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說,只要眾信眾,修種種福田,以及照經書中要求修持,便能隨願往生十方聖境。
十方聖境分別為:東方聖境仁愛世界、東南方聖境慈和世界、南方聖境禮教世界、西南方聖境威範世界、西方聖境義讓世界、西北方聖境成化世界、北方聖境智德世界、東北方聖境智積世界、上方聖境無量世界、下方聖境載德世界。
此十方聖境,都由一位天尊主持,自然化出寶台寶殿,寶樓寶閣,都是百種寶物莊嚴而成,內外洞徹。聖境之中,天尊常在寶殿之內講說三洞無上經典,教化往生到其中的人。還有諸多真人解釋疑難,為往生至聖境的人民,啟問天尊講演教法。諸多童子誦經行道持齋禮拜,以種種行為教化勸說往生之人。諸多玉女常散花燒香,歌詠讚歎,供養天尊。又有諸多神將、神王、將軍保護往生聖境中的人。
生此十方聖境的人民,壽命長遠,沒有夭折或者任何傷害。世間男女臨終的時候,隨願神生聖境,聖境中眾聖都會前來迎接。這十方聖境之中,國土莊嚴,山林草木,與世間都大不相同,亭臺樓閣等等建築業與世間不同。
十方聖境之中,各自都有浮雲之觀、大道之觀、獻壽之觀、萬壽之觀、昌樂之觀等觀。還有靜念之樓、燒香之樓、望仙之樓、浮空之樓、四明之樓等樓。還有延真之台、舞鳳之台、舞龍之台、散花之台、結香之台等台。也有凝靈之閣、祥鸞之閣、飛香之閣、澄真之閣、凝仙之閣等閣。也有八真之宮、十輪之宮、光明之宮、洞陽之宮、青元之宮等宮。也有萬歲之殿、寒靈之殿、紫霞之殿、福德之殿、興聖之殿等殿。也有無為之堂、迎真之堂、九合之堂、華月之堂、萬寶之堂等堂。也有紫翠之房、寶蓮之房、雲碧之房、瑤芝之房、靜神之房等房。
這些建築在聖境之中都是自然化出,十分莊嚴,有的是真氣結成,有的是雲凝固而成。或是放出九種光芒,或是放出七寶光芒。或者是在空中自然移動、或者隨風轉動,一切都隨心所欲。十方聖境之中,還有寶蓮之池、浮金之池、清香之池、沐浴之池、含香之池等池。這些池水都清明洞徹,不流動,但是也不會有任何污濁。
七寶堆積成岸,池水中有金沙。還有各種各樣的流水,如智惠之水、洞明之水、開心之水、滿虛之水、負明之水等。這些水都十分香美芳潔,永遠都是流動的。此外還有各種仙草,如延靈之草、長命之草、安神之草、保年之草、神仙之甘露之草等仙草,這些仙草都是金玉為枝葉,不會掉落,蘊含露珠隨風舞動,並飄散香氣。還有諸多仙果,這些仙果取之不盡,並且隨個人意願改變甜味,味道以及形狀有千萬種。
還有各種仙花,這些仙花如同金玉,花中蘊含流動的光芒,聖境之中隨處都有,香味能飄傳數裡。還有各種仙鳥,這些仙鳥都有五色羽毛,羽毛能放出光明。還有各種動物,這些動物聲音和雅,能夠知道人心裡在想什麼。還有各種香,如千合之香、萬和之香、生神之香、反魂之香、化形之香等。還有各種樹,這些樹高大的有三十里,其次有二十里,小的也有十里,都永不凋零,花葉永遠繁榮。
聖境之中,名香寶器,音樂衣服、飲食等等都從花中化出,自然清淨,出現的任何物件都符合個人的意念。聖境之中還有鳳凰、孔雀、青鸞、等等鳥類棲息在淨土之中,這些鳥類經常吠鳴翔舞,吟詠洞章。還有神龍、靈虎、麒麟等猛獸在聖境之中遊戲,這些猛獸能夠吐出玉石,或者寶珠等物。還有各種蓮花生在聖境之中,大小有三里、五里那麼大。往生到聖境中的人,在不遊玩的時候,就會到天尊面前,聽天尊講經說法。
十方救苦天尊所化的十方聖境,便是道教專為信眾以及修行層次稍差的人,大開的方便之門。這一類,由大道真聖所化的聖境稱為化物方便聖境。以上聖境介紹以及聖境之中部份景色,都出自道藏之中淨土(聖境)生神經。
淨土(聖境)生神經中也有說到往生聖境的法門。經文中說道:「天尊告諸仙曰:夫!罪極報對,宿命因緣,皆是眾生業緣所感。猶如鏡像,隨分見形,好醜短長,永不差失。
若持齋奉誡,行道誦經,發願懺悔,造像寫經,建立玄壇,修營靈觀,供養三寶,佈施貧窮,放贖眾生,作諸功德,常行敬信,清靜六根,制斷欲心、不造諸惡,正心至念,隨願往生,克之聖境,快樂無為。
若行妄想,煞生偷盜,邪媱放蕩,慳貪嗔怒,顛倒愚癡,綺言妄語,惡口兩舌,祝咀罵詈,輕慢三寶,呰毀經文,不敬出家,五逆不孝,造諸惡業,不信善緣,一旦捨生,即入九幽地府,受諸苦惱,萬劫沉淪,後得受生,處於穢土,形容醜陋,年命夭傷,聾盲六疾,怨家惡對,蟲獸虎狼,荊棘毒草,杻械枷鎖,饑寒困苦,種種惡緣,鎮相仇對,辛酸惱難,一切及身,晝夜煩冤,不曾歡樂,輪迴生死,永劫未期。皆是眾生業緣所得。
吾今為汝說此因緣,汝等勤心勸示男女,勤修善道,聖境生神,隨願應心,永不差矣。」
十方救苦天尊十方聖境,可以說是道教大部份信眾的依託之處。不過,可能還是有少數人,根器魯鈍,因為種種原因,甚少誦經、禮懺、造諸功德等以求往生十方聖境。如此,難免百年之後淪沒諸途,不能免除苦難。但是諸天真聖,還是為次等信眾另開法門,免除苦難。這便是天宮聖境。
天宮聖境
太上中道妙法蓮華經卷八之天地物像品記載到,不周山中,南面有無量七寶宮殿,去地面萬里,其中有一名天王,名為毘留勒叉。此天宮之中衣食自然,壽命八萬七千歲。若世間男女能夠皈依三寶,持守九戒,孝敬父母,供養師長,死後既能得生其中。
不周山西面同樣也有無量七寶宮殿,其中天王名毘樓愽叉,此處天宮,同樣衣食自然,不會有任何缺乏,其中人民壽命也長達八萬七千歲,世間男女,若能皈依三寶,持守五戒,孝敬父母,供養師長,奉祀三尊無有違犯者,可以再死後生在其中。不周山北面、東面,同樣有無量七寶宮殿,得生其中的男女壽命同樣是八萬七千歲,飲食、衣服,永不缺乏。
另外,還有轉輪聖王所住的地方,同樣有無量七寶宮殿,離開地面在空中二百萬里處。生在其中的男女,壽命有二十五萬歲。
天宮聖境,便是三界二十八天勝境。雖然說是聖境,可是這些聖境不能免除生死,只能暫時免除苦難。當福盡壽終之時,依舊墮入輪迴,生於三界之中,依舊也是憑藉個人所作功德與精守何種戒行,而隨福德之力,生在三界二十八天之中,所以這類聖境稱為業報差別聖境。而三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中,人民壽命長遠,都是黃金為地、白玉為階。珠寶以及各種珍寶,不需要找尋、挖掘自然而然就有。
三界之中,人民的壽命也各不一樣。
欲界有六天,分別為:太皇天、太明天、清明天、玄胎天、元明天、七曜天。生在欲界六天中的人,壽命數萬歲不等,生時不犯身業等殺生、偷盜等罪,死後就能隨福力生在欲界六天之中。
色界有十八天,分別為:虛無天、太極天、赤明天、恭華天、耀明天、竺落天、虛明天、觀明天、恭慶天、太煥天、元載天、太安天、顯定天、始黃天、太黃天、無思天、上揲天、無極天。生在色界十八天中的人,壽命能夠擁有數億萬歲,若人一生之中,不犯心業貪嗔之罪,死後便能隨福德之報生色界十八天中。
無色界有四天,分別名為:霄度天、元洞天、妙成天、禁上天。此四天中的人民,壽命數億劫歲,若人一生不惡口兩舌,妄言綺語,死後變成隨福德之報生無色界之中。
洞玄靈寶諸天世界造化經說,三界之中,有三生,分別為:花生、化生、胎生。得花生的人,為積累福德深厚的人,所以生在三界之中時,是由蓮花之中生出。其次化生同樣也是積累諸多福德,但是略有不及,所以只是從變化中生出。最次胎生,是因為積累福德甚少,所以托神肉形而生。
天宮聖境,雖然有諸多福報,有多種快樂、不需要擔憂飲食、生計等事。但是依舊有壽命,壽命終時,便入輪迴,得道機會渺茫,故而天宮聖境,一般不做提倡。
道教聖境,實則諸多種類,學者也各有所依之法。可依憑修道證果,而登上道境。也可持戒行善、誦經拜懺、行各種功德,求生十方聖境。也可持戒行善,而生天道三界之中。或者精行法戒,終生不犯,則名記仙錄,死後能得入五嶽等靈山洞宮之內任職,還能依憑自己的繼續修學,步步升遷,直至最上大羅天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