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13日 星期一

倉頡造字的傳說

倉頡造字的傳說03.03.2000元始道長
倉頡,原姓侯岡,名頡,俗稱倉頡先師 ,又云史皇氏,又曰蒼王、倉聖。關於倉頡的身世,有兩種說法:
一是史官說
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跡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衛恒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
史官是古代的一個職位或工種。從結繩記事開始,各部落就有專門從事記事記史這項工作的人。史官是職業性的,且一代又一代相傳,在戰國、漢代皆如此,這是古代中國的一個傳統。研究證實,倉頡是那個時候一個出色的史官。作為一個史皇氏的子孫,又是黃帝時代負責記史的史官,他擔負著解決記錄語言文字的重任。
當年黃帝統一華夏後,政通人和,經濟發展很快,結繩記事法,已開始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於是,命史官倉頡想法造字。倉頡禪精竭慮,日思夜想,處處觀察,看盡天上星宿的分佈情況、地上山川脈絡的樣子、鳥獸蟲魚的痕跡、草木器具的形狀,描摹繪寫,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並且定下了每個符號所代表的意義。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號拼湊成幾段,始把這種符號稱作
二是帝王說
漢代緯書集成春秋元命苞說:倉帝史皇氏,名頡,姓侯岡,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化,觀奎星圜曲之勢,俯察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此處言倉頡為一部落首領,以陽武為都,自立為帝,號倉帝。
河圖玉版亦有記載:「倉頡為帝,南巡狩,登陽虛之山,臨於玄扈洛汭之水,靈龜負書,丹甲青文,以授帝。」
倉頡在位時,向南巡狩其領土,倉帝登上陽虛之山,然後順著洛水而下,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之處發現靈龜負書,由此倉頡拜受洛書。洛汭在今洛陽市洛寧縣境內,今洛寧縣興華鄉西北仍留有倉頡造字台,是後人為紀念倉頡帝而建造。在幾千年前的上古,河圖、洛書的出現,預示著天象的變化,人間新帝王的誕生。因為歷史上許多文明始祖都和它有過一段故事,倉頡也是其中一位。
倉頡在位執政四十二年,卒於倉頡四十二年(乙酉,前4596),享年七十一歲。死後遺體葬在利鄉,尊號倉帝。
說文解字世本淮南子記載倉頡是黃帝時期造字的左史官(沮誦為右史官),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河圖玉版禪通記記載,倉頡曾經自立為帝,號倉帝,是上古時期的一部落首領。倉頡在位期間曾經於洛汭拜受洛書。倉頡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據史書記載,倉頡有雙瞳四個眼睛,天生睿德,觀察星宿的運動趨勢、鳥獸的足跡,依照其形象首創文字,革除當時結繩記事之陋,開創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為文祖倉頡。
倉頡創造的鳥跡象形文字,結束了遠古結繩記事的歷史。因此,倉頡作為文字之始祖被後人尊為制字先師、造字聖人,與炎帝、黃帝、伏羲、女媧並成為人文初祖!
倉頡造字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已經廣泛流傳,秦漢之後亦多有記載:「荀子解蔽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
呂氏春秋記載:「奚仲作車,倉頡作書。」其注曰:倉頡生而知書寫,仿鳥跡以造文字。
韓非子五蠹說:「古者倉頡之作書也。」又說:倉頡作書也,自環者謂之私,背私者謂之公。
淮南子本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
通鑒外紀說:「倉頡見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字。」
衛恒書勢:「黃帝之史沮誦、倉頡,視彼鳥跡,始作書契,紀綱萬事,垂法立則。」
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跡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又說:「倉頡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乳而寢多也。」
緯書春秋元命苞進一步記載:倉頡「龍顏侈侈,四目靈光,實有睿德,生而能書。於是窮天地之變,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晉皇甫謐帝王世紀記載:「黃帝史官倉頡,取象鳥跡始作文字,記其言功,策而藏之,名曰書契。」
世本作篇記載:「沮誦,倉頡作書。並黃帝史官。」
幼書故事瓊林卷四:「上古結繩記事,倉頡制字代繩。」
初學記卷二十一記載:「易曰:上古結繩以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又「倉頡造文字,然後書契始作,則其始也。」
禪通紀說:「倉帝史皇氏,姓侯岡,名頡。實有睿德,生而能書;龍顏侈侈,四目靈光…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羽、山川、指掌而創文字…天為雨粟,鬼為夜哭,龍乃潛藏。」
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言:「頡有四目,仰觀天象。因儷烏龜之跡,遂定書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故有畫,天地聖人之意也。」
中國人名大詞典記載:「倉頡,黃帝時為左史,生而神聖,而四目,觀鳥獸之跡,字成,天雨粟,鬼皆夜哭。」
辭源倉頡條注:「也作蒼頡。傳說始創漢字者。」
辭海倉頡條注:「也作蒼頡。舊傳為黃帝的史官,漢字的創造者。」
1930年出土的居延漢簡倉頡篇開頭兩句是「倉頡作書,以教後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