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日 星期日

道教符籙書寫的靈異世界


道教符籙書寫的靈異世界11.10.2004
道教具象的內容,遠遠不止符籙一項,此外還有繪畫、建築、雕塑、服飾、法物等。形象史學研究的開展,將對道教研究有促進作用。
人們常常以具有特色的標誌為依據,將道教劃分為丹鼎派和符籙派兩大派。丹鼎派的標誌有煉丹圖、修真圖等,符籙派的標誌有符圖籙印(統稱符籙)等。
符籙是道士使用的一種文字或圖形,種類繁多,數不勝數。符和籙尚有細微區別。符的內容主要是禳詞、咒語、鬼像、神像和其他圖形等,籙的內容主要是鬼神的 名諱、服飾描述、職能等。道教稱符籙具有神力,符籙派道士經常憑藉符籙遣神役鬼、鎮魔壓邪、治病求福等。道教又稱,人若佩戴符籙,可以祛邪避鬼、虎狼遠 遁、刀兵不侵。
符籙一般書寫、塗畫在紙、絹、竹、木等載體上,有些則鐫刻、鑄造在建築物有關部位及碑石、金屬製品上。一些符籙是抽象的符號,大部分符籙的文字似字非字,圖形千奇百怪,外人難以辨認,有師承的道士則能誦能畫。也有一部分符籙的文字和圖形,雖外人亦能讀能識。
符籙的內涵非常豐富,對符籙的內涵進行仔細發掘,可以發現一些有趣的內容。比如,五嶽真形圖是一種道教符籙,大約出於魏晉之際。這一符籙在六朝道士 中的地位非常高,當時道士入山時常常佩帶該符。葛洪抱樸子內篇登涉篇說:「上士入山,持三皇內文五嶽真形圖,所在召山神,及按鬼錄、召州 社及山卿宅尉問之,則木石之怪,山川之精,不敢來試人。」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3卷指出,真形圖類似于山嶽的等高線圖。
那些錯綜複雜的旋圈看上去像人的腸子,這表明它們所代表的可能是山的內部。靈地的黑白輪廓圖還附有說明,告訴弟子如何在草圖上為洞穴和水道著色。小川琢治的中國地圖學之發達、李約瑟的中國科學技術史、盧嘉錫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史地學卷,以及姜生、湯偉俠主編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漢魏兩晉卷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南北朝隋唐五代卷,都對五嶽真形圖做了研究。
再如,道法會元259元帥真形符中繪一把刀尖下指的短柄寶刀圖像,響刀現行符中繪一把刀尖直上的長柄龍刀圖像;卷260朗靈符中繪一把刀尖直上的短柄寶刀圖像;卷259元帥真形符中繪有關元帥右手捧敕令、左手持鐵鈴鐵索圖像,變形書迎刀符中繪有一幅關元帥右手執刀、左手持鐵索圖像;卷260朗靈符中繪有關元帥頭頂天雷、足踏地電、左手執寶刀圖像。這些圖像出現在明道藏版中,是否宋元符圖原貌,不得而知。這些圖像不同於俄國人柯茲洛夫1908年從甘肅望城子盜走的金代關羽畫像。
即是說,這些圖像既 不能稱文人畫,也不是年畫,而是符圖,頗像剪紙。如果道藏道法會元中的關羽圖像(包括關羽大刀圖像)是宋元符圖的原貌,則可能與古代剪紙、影戲 有某種相互作用的關係。
國外學者很早即重視對道教符籙的研究。概述說:經過康得謨和石泰安的研究,漢代以前封建習俗中符的起源已頗為明瞭。法國學者石秀娜認為,符是寫有契約的書板,分成兩半後雙方各執一半。
合符是一種封建忠道儀式,對道士則意味著它與經由符而通達的神聖力量交 流的不同方式。美國學者鮑菊隱對以下符籙進行了分析:五嶽的迷宮圖和天界、陰間圖;畫於九宮魔方中且以九為佈局單位的空間圖;星圖、祭 壇和祈禱室的平面圖,以及對人體微觀世界景觀的描摹。
學者也對符籙進行了一些研究。認為,中國古代道符大致經過了這樣一個歷史過程:符籙源於早期的靈物崇拜,是諸靈物中的一種。兩漢時期由於帝王將符與天命結合在一起製造出符命,大大提高了符的社會地位和影響。東漢中後期道教人物接過這種崇拜形式,並將其至少發展為六種類型,形成道符的第一發展階段。
魏晉南北朝時期,道符的形式逐步統一,使長條類型道符成為最基本的符制,形成道符的第二個發展階段。自隋唐時期開始至明清,由於道教的復興,道符也 進入它的鼎盛狀態,在長條類型道符為主的情況下,創造出靈寶天文、符印等新品種,並且在其他一些物品上出現,以至於越過大海傳入日本等國家,形成道符的第三個發展階段。
從符號學角度對道教藝術進行探討,指出道教藝術本身就是一個符號象徵系統。區分道教藝術的自然符號與人工符號的特性和功能,考察了具象符號與抽象符號在道教藝術中的不同表現及其象徵蘊含。在此基礎上,從道教藝術的審美功能上,發掘隱含於道教藝術中的人的精神,說明道教的生命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過符號象徵來體現的。道教藝術之所以充滿生命的氣息和律動,在於關注生命之精神的作用;也正因為此,這種藝術形式才閃爍著獨具 魅力的美的靈光。
雖然學者們對符籙進行了相當多的研究,但研究空間仍然十分巨大,特別是運用形象史學的方法進行研究,前景更是廣闊。道教具象的內容,遠遠不止符籙一項,此外還有繪畫、建築、雕塑、服飾、法物等。形象史學研究的開展,將對我國的道教研究起到促進作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