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文化05.11.2010元始道長
風水文化是中國古老的文化現象,對中國的社會、經濟、文化都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建築是道士佈道傳教,供奉、祭祀神仙和舉行各種宗教儀式的場所,它不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響,而且其建築設計也體現了風水理念和原則。
從本質上看,風水文化和道教文化是兩碼事情,風水立足於世俗社會的生存需要,追求現實生活中的理想環境;而道教立足於超世俗的仙界和仙境,追求一種精神世界中的理想環境。但是二者從內容和形式上表現出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理想環境的追求,又使二者之間產生了密切聯繫。二者都包含了陰陽、五行、周易、八卦、九星、氣論等思想,風水中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的理想環境模式中的四靈獸,與道教中四個方位的守護神頗有淵源,道教中的符錄、齋醮、咒語等術語也同樣流行於風水中。道教經典道藏中收錄有如宅經這樣的風水著作,道教叢書中也有關於風水師相地的記載,而許多道士同時也是民間的風水師。正因為風水文化與道教文化之間有諸多關聯,道教建築除了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外,還包含了大量的風水理念和原則。風水理念和原則,在道教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中,始終都影響著道教建築。東漢末年道教成立之初,便有治的修道場所的設立,三國時期有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空間概念,道教早期的治已經有了風水文化的蘊涵。如雲笈七籤中收錄有二十四治的首治陽平治的資料,「治在昌郡彭洲九隴縣,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羅江水兩岐山入水路四十里。治道東有龍把守,神水二柏生其上;西南有泉,決水東歸。」在資料中,作者記載了治所的路、門、泉、交通、方位等事項,這些關於治所山川形勢、水流、方位等地理環境的描述,也正是風水文化所看重的。資料中,關於道教早期治所地理形勢的提示性描述,說明在道教初創時期設立修道場所的時候,不僅考慮到了道士、香客和遊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於傳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覺不自覺地運用了風水文化中的系統性原則。所謂系統性原則,即綜合考慮地處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資源、地質條件等客觀環境因素。
道教建築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反映,是道教思想和信仰體系的生動呈現,其建築設計深受道教文化的影響;不僅如此,道教建築自道教成立以來,就受到風水文化的影響,在諸多方面都打上了風水文化的烙印。加強對道教建築和風水文化研究,可以説明我們全方位、多層次地瞭解中國傳統文化,也可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