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戒經02.20.2004元始道長
戒上
老君西遊將之天竺。以道德二經授關令尹喜。喜受經畢。又請持身奉經之法。老君於是復授喜要戒。普令一切咸持度世。於是說頌三章。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遺所欲。淡薄正氣庭。蕭然神靜默。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鬱鬱家國盛。濟濟經道興。天人同其願。飄渺入大乘。因心立福田。靡靡法輪升。七祖生天堂。我身白日騰。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啟。練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超度三界難。地獄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於是尹喜聞說頌已。稽首而立。請受戒言。
老君曰。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媱(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是為五戒。若清信男與清信女。奉持五戒。畢命不犯。是為清信男清信女。
老君曰。戒殺者。一切眾生含氣以上。翻飛蠕動之類。皆不得殺。
老君曰。戒盜者。一錢以上。有主無主非己之物。皆不妄取。
老君曰。戒媱者。非夫妻。若出家人不妻不娶。若男若女皆不得犯。
老君曰。戒妄語者。若不聞不見非心所了。而向人說。皆為妄語。
老君曰。戒酒者。非身病非法禮。皆不得飲。
老君曰。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不毀。是為清信。得經得寶。永成道真。於是尹喜聞受既已。再拜而問。何故有五。
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地有五藏以攝群生。人有五行以攝神明。戒者防也。防其失也。失而不防。則三途盈逸。天人虛空。是故五也。
尹喜曰。大乎戒也。何故失耶。
老君曰。本得無失。既失而得。亦無所失。
尹喜曰。敢問其本。
老君曰。今當為爾具說其本。諦聽諦聽。受持普為一切之所知也。
老君曰。五戒者。天地並始。萬物並有。持之者吉。失之者凶。過去成道。莫不由之。故其神二十五也。經文五千是其義也。
老君曰。五戒者。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見災祥。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藏。五藏失戒。則性發狂。
老君曰。是五者。戒於此而順於彼。
故殺戒者東方也。受生之氣。尚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
盜戒者北方之氣。太陰之精。主於閉藏。而人為盜。則腎氣受殃。
媱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媱。則肺受其沴。
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
妄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五德相貴。不可虧缺。
老君曰。此五失一。則命不成。是故不殺者。乃至無有殺心。不盜者。乃至無有邪取。不媱者。乃至無有邪念。不酒者。乃至無有勢力。不妄語。乃至無有漏泄。如是可謂成也。
老君曰。戒中媱酒能生五惡。戒者戒惡也。惡世之中男女讙媱。羅於骨肉。上慢下暴。毀蔑天德。沈酗爭訟。禍命辱身。妄詐欺誑。罔有所由。六親相盜。非但於他。殺害眾生。利養身口。如此等輩。見生受業。永墜諸苦。備加五惡。無有休限。如有出者。當在邊夷。短命傷殘。夫婦醜惡。及不貞廉。貧窮凍露。在處不安。如有財畜。為人所奪。言說不信。人所不親。意慮昏塞。眾所慢輕。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奉持戒行。見世安樂。無有憂惱。眾所恭敬。見者懽喜。常蒙利養。一切歸仰。其智深微。處在清靜。四大完堅。故能修集眾法。以成道真。
尹喜再拜曰。敢問受持之法。
老君曰。若男子女人聞法生信。歸身三寶。及時稽顙。歸身大道。歸神大道。歸命大道。男子女人。捨世邪法。奉持正戒。盡身盡命。終不毀犯。於是讚誦。恭心而受。
老君曰。若復男子女人。受正戒已。進求經法。先當受戒。一一堅淨。然後授與。月修十直。年用三齋。誦經萬遍。白日登晨。若為人敷說宣通妙義。大利眾生。乃拔三途一切諸苦。以是功德。能斷宿命無量諸根。得昇上清。無復退墮。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在家出家。受持經法。願樂神仙。日夜誦讀。求諸妙義。去諸諠雜。調心制性。柔顏善氣。勸諸男女。遠離五惡。受持五戒。供養三寶。取令成就。不擇甘苦。若具持大戒。苦行精懃。佈施忍辱。捨身救物。若復離世。獨往幽栖。專想至寂。眾難不驚。必至無為。
尹喜曰。奉經有犯乎。
老君曰。十有三者也。
尹喜曰。何謂也。
老君曰。爾諦聽之。十有三者。六塵六識。皆由於心。是故淫貪疾恚。欺盜妄詐。綺言兩舌。諂利持權。溷集破法。非清信也。天網不失。生死無地。如此等人。非其智分。染洿至法。毀廢善根。不為善人之所知識。備眾生身。種於媱慾。無所憎避。常懷怖畏。若在地獄。五痛無間。如此受身。備諸苦惡。物所懷惡。無有救治。生死輪轉。無聞無見。皆由一念中。生至無數念。其對無窮。
太上老君戒經 竟
太上老君戒經簡稱戒經,收錄於正統道藏之洞神部•戒律類,是道祖太上老君授尹喜真人道經和德經之後,準備前往天竺之前,尹喜真人請問持身奉經之法,老君對尹喜真人所講的一部短經。經中言,普令一切,咸持度世。
經前有五言讚頌三篇,每篇八句。玄門日誦晚壇功課經開經時道眾吟誦的步虛韻就取自於戒經。第三首誦詠以大道洞玄虛,有念無不啟。煉質入仙真,遂成金剛體開始,言大道在杳冥之中,有感必應,接引無量,人能潛心修至道,可得法身圓滿、脫殼出幻,出離三界五行、逍遙十洲三島,成大羅金仙。以超度三界難,地府五苦解。悉歸太上經,靜念稽首禮作結,表示戒經可以超度欲界、色界、無色界二十八天之中一切眾生的厄難,消除溟冷、鑊湯、銅柱、刀山、劍樹五種地獄之苦;三界眾生感念太上廣大威神力,悉數皈依受戒,靜心念誦太上真經,齊作稽首禮。
整部戒經的核心,是太上老君傳授五戒、解釋五戒的意義和其受持之法。五戒,即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它們也被稱為積功歸根五戒。目前道教徒所持的戒律主要分為三壇大戒,分別是初真戒律、虛皇天尊授中級三百大戒和天仙大戒(含二十七條十種不可稱量)。
初真戒律包括三皈依戒、積功歸根五戒、虛皇天尊初真十戒和女真九戒。三皈依戒和積功歸根五戒是道教居士、入門道士所持的最基本的戒律,也是認定是否是太上法授弟子的最基本準繩和尺規。
何謂五?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地有五行,以攝群生。人有五臟,以攝神明。何謂戒?老君曰:戒者,防也,防其失也。失而不防,則三塗盈逸,天人虛空。不持五戒而行五惡,那受三塗之苦的生靈將會越來越多(三塗:畜生道眾生相互澉食,稱為血塗;地獄道眾生受猛火炙烤;稱為火塗;餓鬼道眾生受刀劍逼迫;稱為刀塗),而無色界、色界眾生也會墮入欲界,沉入苦海,致使天堂無人。三界眾生,應常發願、立志,懺悔、積德,消盡前世惡業,今生不欠新帳,猶如懸崖勒馬,常保道心,不墮三塗。
五戒是人、天之間的津梁。苦海需要慧舟接引,或有可依據的橋樑供人行走。若無此有為法,上天則無梯蹬,如欲求碩果而樹無根,如大鵬欲摶扶搖九萬里而無風,如有屠龍之力而無屠龍之術,如懸崖邊的盲人沒有手杖和欄杆的指引。又猶如有屋漏雨,必先修繕,方能外部堅固、內可安居無憂,安爐立鼎,全憑五戒為前提和保障。
三界眾生本性無二,與道同體。因貪因著,流浪迷離,而不知返還。這就好比一杯清潔的水,本與天炁相接,無塵無雜。突然離本,起了妄念,污穢氾濫、欲花激蕩,而使自性障蔽、煩惱叢生。本不離人,而人忘本。死死生生,生生死死,倏忽如活馬剝皮,忽而如生龜脫殼,地府煉度,業報纏身,而不知懺悔精進,怨天恨地、詈口噁心,殺害物命、偷盜人財、淫欲亡身、心口不一、嗜酒傷神,繼續造惡業種種,漸漸迷喪自性,不識歸途。
太上立教,隱聖顯凡,八十一次化度,為救世間一切苦厄,無非教人識其根本,返璞歸真,觀心渾融,自然抱柔,與道合一。一切生死往復、禍福承負的根本是什麼?不了業緣。一切苦厄的源頭是什麼?十種惡業。哪十種惡業?殺生、偷盜、邪淫三種身業,貪、嗔、痴三種心業,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種口業。眾生為何生生不自由,苦難隨身不可解脫?皆因此十種惡業隨身,被系被纏,不能返本。惡業誰造、禍福誰種?皆是自種自收、如回應聲,無關天地寰宇。
真藏經中,元始天尊於靈解山八騫樹下七寶林中告訴眾仙弟子有內三寶,受持者,可脫苦海。經曰:「貪性寂滅,塵累無染,戒行不虧,名為法寶。嗔性不起,不憤外塵,定無生轉,是名師寶。癡性無取,無惱無患,慧通無礙,是名道寶。」依此內三寶,就是成道的法徑。
欲求仙道,先立人道。修橋補路,斷惡修善,省心受戒,懺悔前業。這是千聖萬仙總結出來的必由之路。所以,才將三皈五戒作為入門之法經。背離無上大道、三十六部尊經、玄中大法師三寶,則徑路已非道,非玄門弟子。違逆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言、不酒葷五戒,何談行之千里?修真不假,萬法之基,千載功德,全在此五戒中。萬千法門,種種方便,施顯濟物,自度度他,皆不離此五戒。
惡業不斷,何談修仙?惡業最重,最縛人身,惟此五類。修道遠道,補一虧萬,豈不殃哉?
戒經中說:老君曰:五戒者,天地並始,萬物並有。持之者吉,失之者凶。過去成道,莫不由之。太上感應篇中,也說:欲求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當立三百善。世間哪個善人,福德長壽,災殃不侵的人,是殺、盜、淫亂、妄語、酒肉之徒呢?自古成仙成聖的祖師,不是經由持此五戒而得道的呢?萬法千術,不如補有漏之身。外在積功累德,不如修身檢己,使不過錯。所以,老君說此五戒,又名積功歸根五戒。外修一萬善,不如內補一惡。苦煉萬般法,全靠身心口安寂、三魔不擾元神,防失防危。身心口造業,常失常危,何談修煉?
常犯殺戒,冤親債主討命,萬魔滋擾。常犯盜戒,心不端正,好走小徑,此心難通天地。常犯淫戒,精氣神耗散,無藥何來丹,神仙也難救其命,只見無常。常犯妄語戒,口舌之禍,常有小人滋擾,傷人傷己,損天損道,惹禍招災,犯神觸靈,毀壞五臟。常犯酒葷戒,傷其先天之元炁,練功數載進一,而此一日退萬,損其功行,濁其清靜,何日超脫三十三天,面禮三清真境?
積功歸根五戒,哪個不與長生有關?眾生不悟,口談而身不行,貶低老君戒言,終歸在凡塵,依舊煩惱。非道法不靈驗,在於眾人貴言不貴行,貴虛不貴實,貴假不貴真。或者,心高突兀,遠觀大道,而腳下行;或者,心不專、意不靜,難以持之以恆;或者,心急切、貪生怕死,妄圖大道,而哂笑戒律,叱為小乘。此之謂忘真存妄,未積功,未歸根,不得其宗,不得其本。未見瓊樓,故不知梁棟;未知大海,故不知窪塘。心慕道,而亡其行。口言道,而不知道在身中。說修行,而不知修什麼,修哪個,從哪裡著手。只知道在象帝之先,而不知道在平常日用之中。只知神仙在虛玄之內,不知自身就有成仙之法。更不知天尊、神仙祖師時時刻刻遍滿十方界,普度萬類,而自身不力行,奈何接引大眾去仙境?
行一善,善不會離,自有功曹仙官記錄。功圓行滿,天尊接引,不遺一個善人。渾渾濁濁、鈍鈍庸庸,身心口造業,不知精進勇猛,形同世俗,何德何能,可以窺見天顏?
故祖師教導弟子,思沉淪苦,發清靜心,超塵脫俗,方見大道。一切的源頭在哪裡?就在此三皈五戒,此是入門之法寶,亦是成道之法寶。不離三皈五戒,則不離法界慈航,不離修行正道,不履邪徑,不沉諸苦。不解三皈五戒,行多偏移,則實非太上弟子,而是偽教徒。口為揚道,實為敗道。口為利人濟物,實為毒人害物。冒名為玄門弟子,身著玄門衣巾,實不解太上真義。
戒經中,老君說與尹喜真人道: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子、善女人,願樂善法,受持終身不犯,是為清信。得經得法,永成道真。
老君提到本、根二字,即是基礎、根本之意。否則,不是他的門徒,不是清信。離此根本五戒,則不能得真經,不能得真法。眾人知道,真經是沒有文字的,真法是不留表相的。眾人若背棄根本五戒,就猶如身處茫茫暗夜之中,沒有了明燈指路。到頭來,念經修法只成了鏡中花、水中月,何能煉質入仙真,何能遂成金剛體,何能堅貞不壞、不墮沉淪、永成道真?
老君在戒經中啟示門人:五戒者,在天為五緯,天道失戒,則見災祥。在地為五嶽,地道失戒,則百穀不成。在數為五行,五數失戒,則水火相薄,金木相傷。在治為五帝,五帝失戒,則祚夭身亡。在人為五臟,五臟失戒,則性發狂。又說:是五者,戒於此而順於彼。故殺戒者,東方也,受生之氣,尚於長養,而人犯殺,則肝受其害。盜戒者,北方也,太陰之精,主于閉藏,而人為盜,則腎受其殃。淫戒者,西方也,少陰之質,男女貞固,而人好淫,則肺受其沴。酒戒者,南方火也,太陽之氣,物以之成,而人好酒,則心受其毒。妄語戒者,中央土德信,而人妄語,則脾受其辱。五德相資,不可虧缺。
陰符經中說:天人合一,萬變定基。人心不正,人行不端,外犯綱紀法條,內傷五臟十二脈,破損精炁神三寶,陰陽失調,則自崩自裂、自傾自亡。人心無私,其行端正、表裡不二,則內外俱有神靈護持,物事不相傷,百害不相侵,吉星照臨,凶曜退散,千祥雲集,百福並臻,安寂無憂,壽果長延。
戒經中,老君誡訓,眾生誦習道德經,先當受戒。持戒堅淨,沒有詬病,方可讀經。同時,每月十直、每年三元誕辰須要吃齋。如此,日日精進,歲歲不斷,齋戒、讀誦,兩者不可廢其一。誦持萬遍,白日登晨。若為人敷說宣通妙義,大利眾生,乃拔三塗一切諸苦。以是功德,能斷宿命,無量諸根,得升上清,無複退墮。
皈依老君門下,無論在家、出家,無論市井、山林,無論觀中、隱修,無論丹道、齋醮,無論大乘、小乘,無論全真、正一,都須皈依此三皈五戒。身心意不犯,念行無違,方為老君弟子。行十惡業,是謂外行、外道,是為瀆神明、破教門、壞大道。老君曰:淫貪疾恚,欺盜妄詐,綺言兩舌,諂利持權,溷集破法,非清信也。
關於具體的行持之法,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在家出家,受持經法,願樂神仙,日夜誦讀,求諸妙義,去諸喧雜,調心制性,柔顏善氣。勸諸男女,遠離五惡,受持五戒,供養三寶。取令成就,不擇甘苦。若具持大戒,苦行精勤,佈施忍辱,捨身救物,若複離世,獨往幽柄,專想至寂,眾難不驚,必至無為。
這便是無為之法,修道之門徑,精義奧妙,句句詳細,老君已說得明明白白。只恐眾人葉公好龍,不生誠心,不抱堅信,難以精進,故最終半途道廢、難得甘霖。
對於非清信之徒,常行五惡,遠離善道,墮於地府,陷於諸苦,老君曰:如此受身,備諸苦惡。物所懷惡,無有救治,生死輸轉,無聞無見,皆由一念中生至無數念,其對無窮。沉淪之人,不知自拔,不願精修,則善舟慈航不能救度。非不救度,在於人不自度。故元始天尊常救人,能使堅信者白骨成人,而難度自沉不悟之人;救苦天尊遍滿十方界,常以威神力救拔眾生,而眾生不知覺,如盲眼之人不睹日月之光。業障過多,法緣淺薄,積功不行,累德不做,命輕福薄,不辨真假,人命危危。人之難度,道之難成,就在於此。故上乘大善者,積極行道;中乘者,不惡不悟,可保人道;下乘者,常笑於道。餘下之人,則不通道,自我流離、漂浪愛河。若人能堅信至道,精進無虞,則地府成空。
然而,地府能成空嗎?答案是否定的。末劫之時,天地合併,日月遁消,無間地獄的眾生將魂魄粉碎,永消滅跡。
大道無情,天地不仁,升沉由人,福禍由己。有勤於道,有廢於道。有五仙,有四生五道。有常行十方世界逍遙無生無死者,有沉淪萬丈苦海受油煎寒冰升沉輾轉者。
所以啊,大家要發大志願,恒心不怠,抱道至靜,杳杳冥冥,混融合一。
人生短暫,不足彈指一揮,神靈觀人,猶如人觀蜉蝣,朝觀其生,暮睹其死,欲圖接引,而終生不行,何以救度?種種法門,勸君早行。種種救度,奉三皈五戒為基。道在日用,道在平常,道在寸心。行善不怕早,斷惡不嫌遲。惟願地府空,眾生上天堂。
戒經有誦,曰:樂法以為妻,愛經如珠玉。持戒制六情,念道遣所欲。淡泊正氣庭,蕭然神靜默。天魔並敬護,世世受大福。
願眾生常清常靜、脫離惡苦,不墮輪轉、早證大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