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4日 星期一

臘八節


臘八節01.02.2016元始道長
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傳說從上古聖王神農氏堯帝開始,就在年底十二月進行蠟祭,報答農神護佑。這一套儀式傳承下去,夏代稱為清祀,商代稱為嘉平,周代稱為,傳承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規範,稱做天子大蠟八。比如規定八蠟以祀四方,即祭祀四方的八種神,如禮記˙郊特牲鄭玄注所記:「蠟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農三也,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先嗇類似於神農;司嗇是農神后稷;農是田地;郵表畷是田間的疆界;祭祀貓虎是因為貓吃老鼠,虎吃野豬,都會破壞田地;坊是堤防;水庸是灌溉用的溝渠;昆蟲不解釋。
秦時期,蠟祭和臘祭是冬季兩個重要的祭祀活動。隋朝杜台卿在玉燭寶典中寫道:臘者祭先祖,蠟者報百神,同日異祭也。
我國自古就重視農業。每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時,古人便認為是天地萬物諸神助佑的結果,要舉行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報謝典禮,稱為大臘。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郊特牲之中記載說:臘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祭萬物而索鄉之也。
其中,臘祭是歲終對八位農神的祭祀,是為了報答眾農神對農業種植的功勞和貢獻。臘祭在禮記˙月令中有記載,孟冬之月,…是月也,大飲烝。天子祈求來年于天宗,大割祠於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勞農以休息之。其過程主要是用獵獲的禽獸祭先祖及五祀(門、戶、井、灶、中溜),祈求的是來年的收成。
臘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鄉活動,用新產的黍糜作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最初的臘祭,也包括祭祀祖宗在內,後來發展成以祭祀祖宗為主,稱為臘祭。風俗通說:「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改曰臘。臘者,獵也,田獵取獸祭先祖也。」反映了社會在不斷向文明進展的變化。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其中禮記˙郊特牲記載,天子大蠟八。古人認為合併後的臘祭以農業祭祀為主,屬陰,應用陰數之日;最高的單偶數是八,象徵地數;又臘八與蠟祭之八相合。由此種種,也就把臘月初八定為臘日。比如,南朝梁人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寫道: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諺語:臘鼓鳴,春草生。
臘八節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人們還要逐疫。作為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在臘八這一天,老百姓就會吃臘八粥等傳統的食品來慶祝,並且還會到比較有名的廟宇拜神,以驅邪避鬼,求家人一年的平安。由此可見,很多傳統習俗都跟我們本土宗教道教文化息息相關。臘八節也就是道教的三元五臘日之一的王侯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