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四海龍王


四海龍王07.11.2008元始道長
龍王,道教神祇之一,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和海神信仰。因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日本亦有信奉。被認四海龍王為具有掌管海洋中的生靈,在人間司風管雨,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古時先民民智未開,認為龍王只與降水相關,遇到大旱或大澇的年景,百姓就認為是龍王發威懲罰眾生,所以龍王在眾神之中是一個嚴厲而有幾分兇惡的神。中國東部的廣大地區由於多受旱澇災,民間為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來供拜龍王。廟內多設坐像,通常只立有一位龍王。
唐玄宗時,詔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1108年)詔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龍王之職就是興雲布雨,為人消滅炎熱和煩惱,龍王治水成了民間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淵神咒經中的龍王品就稱,國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兩兩莫知何計時,元始天尊乘五色雲來臨國土,與諸天龍王等宣揚正法,普救眾生,大雨洪流,應時甘潤。
四海龍王是中國道教和民間所敬之神。即東海龍王、南海龍王、西海龍王、北海龍王之總稱。龍王信仰起源較早,後漸遍及中土。早期的龍神,雖有降雨等神性,卻無守土之責。如漢代祈雨時則祭土龍。龍王是管理海洋及人間氣候風雨的龍神。道教認為東南西北四海都有龍王管轄,名四海龍王。另有五方龍王、諸天龍王、江河龍王等在屈原楚辭九歌當中,則提到了一些上古的龍神,對其有描述記載,能上天下海,呼風喚雨。所以龍為靈獸之首,又是炎黃華夏歸一的見證。被歷代帝王視為君者象徵,故古代帝王多次下詔封龍為王,以求社稷風調雨順。
四海龍王是道教神,最先由道教提出,最早出現在道教的太上元始天尊說大雨龍王經。是中國古代龍神崇拜,關於龍的來歷描述,龍是現今宇宙生成時,智慧元氣凝聚的精神,受玉皇之令成為保護太極生靈的神明。龍神按職能,大致有天龍神、地龍神、海龍神等,在道教典籍中:天龍神輔佐勾陳上宮天皇大帝、雷部眾神(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等天神行雲施雨,阻擋能損害、毀滅太極的元素與災害。地龍神輔佐后土皇地祗、南極長生大帝、五嶽大帝等蘊育、管理大地上各區域的陰陽、物產,管理山陵、江河、平原高地等,以及神仙、陰冥眾生,海龍神輔佐媽祖管理海洋生靈、是漁民的保護神。
道教有四海龍王致雨之說,四海是指東、南、西、北四海,但四海龍王的名字卻有不同的說法。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五十四名龍王名字和六十二名神龍王名字。其中稱四海龍王為:「東方東海龍王,南方南海龍王,西方西海龍王,北方北海龍王。」道法會元100則稱「東海廣德龍王,南海廣利龍王,西海廣潤龍王,北方光澤龍王。」封神榜裡則為東海龍王名為敖光,南海龍王名為敖明,西海龍王名為敖順,北海龍王名為敖吉。乾隆17臺灣縣誌:雍正二年敕封四海龍王之神,東曰顯仁,南曰昭明,西曰正恒,北曰崇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