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雨與龍雨12.28.2018元始道長
原文
癸亥夏,高川之北墮一龍,裡人多目睹之。姚安公命駕往視,則已乘風雨去。其蜿蜒攫拿之跡,蹂躪禾稼二畝許,尚分明可見。龍,神物也,何以致墮?或曰:「是行雨有誤,天所謫也。」按世稱龍能致雨,而宋儒謂雨為天地之氣,不由於龍。余謂禮稱「天降時雨,山川出雲」,故公羊傳謂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崇朝而雨天下者,惟泰山之雲。是宋儒之說所本也。易•文言傳稱之從龍,故董仲舒祈雨法召以土龍,此世俗之說所本也。大抵有天雨,有龍雨:油油而雲,瀟瀟而雨者,天雨也;疾風震雷,不久而過者,龍雨也。觀觸犯龍潭者,立致風雨,天地之氣能如是之速合乎?洗鮓答誦梵咒者,亦立致風雨,天地之氣能如是之刻期乎?故必兩義兼陳,其理始備。必規規然膠執一說,毋乃不通其變歟!
注譯
癸亥年夏天,高川的北面墮落了一條龍,村裡多有目睹的人。先父姚安公命人駕車前往觀看,但到達現場時,龍已經乘著風雨飛走了。它的曲折爬行、張牙舞爪的痕跡,被它糟蹋的兩畝地光景稻穀作物,還分明可見。龍本是神物,何至於要墮地呢?有人說:「這是行雨發生錯誤,被天謫罰下來的。」按照世人的傳說,龍能行雨。但宋儒認為雨是天地之氣,不是由龍造成的。我認為禮經上稱「天降時雨,山川出雲」,才有公羊傳所謂「觸石而出,膚寸而合,不到一個早晨就會使雨降天下的,只有泰山之雲。」這是宋儒之說的來源。易•文言傳稱雲從龍,才有董仲舒的祈雨法,召請土龍行雨,這是世俗之說的來源。大抵有天雨和龍雨兩種:油油而雲,瀟瀟而雨的,是天雨;疾風震雷,來去匆匆的,是龍雨。根據觸動龍潭,立致風雨來看,可見是有龍雨;不然的話,天地之氣能交合得如此迅速嗎?根據洗盞謝神,答誦神咒,也能立致風雨來看,又可見是有龍雨;否則的話,天地之氣能交合得這樣準時准刻嗎?因此,必須兼述天雨和龍雨這兩層雨義,有關雨的道理才能完備。倘若必定偏執一說,豈不是太不通變化之理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