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6日 星期四

大雪


大雪12.06.2018元始道長
大雪,蓄陽補精,養生做好三件事,這個冬天不生病。
大雪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國曆十二月七日前後,更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冬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時,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大雪。
大雪,顧名思義,雪量大。古人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範圍也廣,故名大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大雪,十一月節,至此而雪盛也。」節氣是天地間陰陽二氣交流變化狀態的顯現,雖因地域不同而物候各異,但趨勢卻一致,此時氣溫更低,白晝更短。
北方已有積雪,天寒地凍。長江中下游地區則剛剛進入隆冬季節,氣溫將顯著下降,陰冷寒濕。而在南方與北方的氣候相差很大。大雪時節過後,南方地區此時正值季節轉換,冷空氣時而南下,氣溫往往驟升驟降。
大雪在物相治事中,表述水變雪從小發展至大的時間之數,空間之度,動態之信。
類經圖翼‧卷一‧運氣():大雪:初候,鶡鴠不鳴;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一候:鶡鴠不鳴
複卦,初九。周易複卦爻辭:「不遠複,無祗悔,元吉。」曰:「不遠之複,以修身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覆艮為鳥,故曰鶡鳥。震為鳴,初爻動,震變為坤,震象不成,故曰不鳴。」
大雪時候,鶡鴠鳥因天氣寒冷,不再鳴叫了。鶡鴠這種鳥非常特殊,除了中國古代的這個鳥名以外,中國近代和海外也把它稱為寒號鳥,或寒鳴鳥。下面這一段古籍中的文字,介紹了鶡鴠的知識,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進行研究:「說文解字曰:鶡似雉,出上黨。禽經曰:鶡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鬥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說:黃黑色,故名為鶡,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餘錄作鴈,亦恐不然。
淮南子作,詩注作渴旦。列子曰:黃帝與炎帝戰,以雕鶡為旗幟。續漢書:輿服志曰:虎賁武騎,皆鶡冠,以其鬥死乃止,故趙武靈王以表武士焉
魏陳王曹植鶡賦曰:「鶡之為禽猛氣,其鬥,終無勝負,期於必死,遂賦之焉,美遐圻之偉鳥,生太行之岩阻,體貞剛之烈性,亮金德之所輔,戴毛角之雙立,揚玄黃之勁羽,甘沈殞而重辱,有節俠之儀矩,降居檀澤,高處保岑,遊不同嶺,棲必異林,若有翻雄駭逝,孤雌驚翔,則長鳴挑敵,鼓翼專場,逾高越壑,雙戰只僵,階侍斯珥,俯曜文墀,成武官之首飾,增庭燎之高暉。」
二候:虎始交
複卦,六二。周易複卦爻辭:「休複,吉。」曰:「休複之吉,以下仁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震伏艮,艮為虎。或雲震二爻納寅,寅為虎。震為生,故曰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
此時是陰炁()最盛時期,正所謂盛極而衰,陽炁()已有所萌動,所以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
三候:荔挺出
複卦,六三。周易複卦爻辭:「頻複,厲,無咎。」曰:「頻複之厲,義無咎也。」
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三爻動,卦變為明夷。互震伏巽,故曰荔挺。下離為見,故曰出。」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荔,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臣、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云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
荔挺為蘭草的一種,也感到陽炁()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主太陽終氣。
:配足少陰腎君火。
坐功:每日子、丑時,起身仰膝,兩手左右托,兩足左右踏,各五七次,誠正,咽液吐納。
治病:足膝風濕毒氣、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腫、煩心心痛、黃疸腸癖、陰下濕、饑不欲食、面如漆、咳唾有血、渴喘、目無見、心懸如饑、多恐常若人捕等證。
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道醫上素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所以冬屬陰,要以固護陰精為本,從道醫養生的角度出發,大雪節氣也適宜進補養生。
大雪前後,人們會明顯感到寒氣的威力,一股寒風吹來,全身都涼颼颼的。大雪時節,萬物潛藏,養生也要順應自然規律。陽氣內收,蓄積於內以禦寒,因此,冬季養生重在一個藏字。
大雪節氣階段,主運客運都是寒氣不及,兩者相疊,則寒入骨髓,主氣為太陽寒水,客氣為少陰君火,冬季反溫,兩者交加,則表示的是寒熱交替,甚是折騰。
黃帝內經六元正紀大論講到陽明司天之歲:「終之氣,陽氣布,候反溫,蟄蟲來見,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溫。」
所以稱為冬季反溫,症見熱內蘊鬱,具體的指導意義就是少吃油膩熱燙以及煎炸燒烤品,及時舒解腸胃積食,特別是一至五歲的小孩,積食更是容易導致腹脹和發燒。
大雪節氣階段,寒邪更盛,四肢最需要保健,平時沒有多少條件運動的人,可以安排時間休閒散步來暖腳,實在沒有時間的,可以用熱水泡腳的方式來暖腳。冬季風寒天氣多,膝蓋、上臂、後頸等部位,最容易被我們忽視,易受風寒,寒傷腎陽,故大雪節氣期間多注意節制私生活,藏精益腎,在冬季如果不注意腎精維護,再強大的補品都彌補不了的。
大雪節氣到來,意味著壬子月的月運到了,壬子月令,寒水通天徹地,於寒性體質的人更為不利,是比一般人更加需要保暖的,暖則不鬱,經氣暢通,少折騰。特別提示的是,今年的大雪節氣在終之氣階段裡,主氣太陽寒水(膀胱),客氣少陰君火(心、腎),冬季反溫,也就是說溫陽不潛藏反而活躍,容易引發人的發熱、出汗、煩躁、失眠等等現象。
對於日常冬湯,推薦一個小湯底:桂枝二,川芎二,知母二,白芍二,茯苓二,灸甘草二,菟絲子二,大棗三個(切開),單位克,如果有失眠的情況,可加酸棗仁二克。以上組配,用來做湯鍋底(可加生薑幾片),也可以單獨飲用,代茶飲。大雪節氣十五天,連續用四天即可。
寒性體質者伴有或輕或重、不同程度的肝寒現象,其次加上冬季,再次加上壬子月令,寒氣程度自身寒氣更加容易被激發,臨床表現有憂慮膽怯,倦怠不耐勞,四肢不溫,脈沉細而遲等,中醫的說法是寒滯肝脈。肝的經脈絡於外陰部,經過小腹,分佈兩脅,寒邪凝滯於肝脈,可使經脈攣急,症見下腹脹痛,牽引睾丸墜痛,並見肢冷畏寒,舌苔白滑,脈沉弦或遲等。治宜溫肝散寒,經典的溫肝散寒代表方如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由吳茱萸、人參、生薑、大棗組成,具有溫肝暖胃、降逆止嘔之功,主治厥陰經頭痛、胃中虛寒及少陰吐利等症。
順以天時,靜以養陽
遵生八箋曰:「仲冬之月,寒氣方勝,勿傷冰凍,勿以炎火炙腹背,毋發蟄藏,順天之道…君子當靜養以順陽生。」
起居調養宜早睡晚起,並要收斂神氣。出門注意防風防寒,不要著涼。也不能過度取暖,腹部背部不宜艾灸,以免陽氣耗散。靜養是一種平淡恬靜,卻充滿生命力的狀態,如同掩埋在大雪下的種子和根須。
宜增苦絕鹹,靜攝以迎初陽
大雪是進補的上好機會,但不可太過或亂補,尤其今年終之氣是陽明燥金在泉,是個燥冬,用性味溫潤的補品為好,以助陽氣生發。如果平時就是陰虛、濕熱、痰濕體質,這個冬天可能會不大好過了,稍補就生「內火」:皮膚乾燥、口腔潰瘍、便秘…
還好,白蘿蔔可「消食祛痰癖」。好東西吃得多,吃下去用不完就上火生痰了,蘿蔔這時候就要用上。生吃清熱化痰,熟食益脾順氣。特別是吃多了補品上火時,一杯白蘿蔔汁效果是最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