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藥論09.12.2018元始道長
丹本非丹,強名曰丹;藥本無藥,強名曰藥。
因其剛柔相合,渾然天理,有丹之名;
因其天理,須賴剛柔成全,有藥之名。
丹也藥也,同出異名,總而言之,即本來一點真靈之氣。此氣生於先天,藏於後天,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以言其無,則不識不知;以言其有,則順帝之則。不識不知者,寂然不動也;順帝之則者,感而遂通也。寂然不動即是真空,感而遂通即是妙有。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藏真空。不剛而剛,剛之至;不柔而柔,柔之至。剛柔如一,絕無形跡,絕無勉強。
即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即人生本來乾元面目。在儒則謂至善,又謂至誠;在道則謂金丹,又謂黍米珠。此性此道,含陰陽,統五行,無理不俱,無物不備,先天而立其體,後天而發其用,處聖不增,處凡不減。因其陽極生陰,後天用事,假者出而真者藏,客氣雜於正氣之中,真假不分,邪正相混,非複本來原物矣。聖人不得已而設金丹有為之道,使人返本還元,復全當年原物耳。返還之法,仍不離剛柔之道,故以剛柔為藥物。剛柔即陰陽二氣之發煥。陰陽者,體也;剛柔者,用也。剛柔之外,別無陰陽;陰陽之外,別無剛柔。同出異名。
陰陽而統五行,五行有內有外。內五行,精神性情氣;外五行,仁義禮智信。性統仁,屬木;情統義,屬金;神統禮,屬火;精統智,屬水;氣統信,屬土。人秉陰陽五行之氣而生,即俱精神性情氣之五行,有仁義禮智信之五德。欲復本來原物,還要用仁義禮智信做出。不仁而必期其仁,不義而必期其義,不禮而必期其禮,不智而必期其智,不信而必期其信。仁義禮智信歸於一家,則陰陽混合,剛柔如一,而一點真靈之氣凝結不散,圓陀陀、光灼灼、淨倮倮、赤灑灑,是即所謂丹。
如采藥物用火煆煉成丹之義;仁義禮智信,剛柔之性,即成丹至真之藥,此外別無藥。若以後天有形有象、五金八石、三黃四神、萬草千方等等非類之物為性命之藥,則與金丹大道遠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