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 星期四

煉心志道


煉心志道07.12.2018元始道長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修仙之道,別無他事,只是煉心二字。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心,如主人,目,如門戶。本來之真心,空空洞洞,無人、無我、無物,與太虛同體,焉有生死?其有生死者,後天血肉之心耳。心,不可見,因物而見。見物,便見心,無物,心不現。此主人,或生或死,物生之,物死之。其所以使物心生死者,皆由目之開門揖盜耳。蓋,目有所見,心即受之。此心,生死之機,實在目也。人能:返觀內照,外物無由而受,生死從何而來?古云:「滅眥,可以卻老,此至言也。」無眼界,無意識界,即此之義也。無眼耳鼻舌身意,亦此義也。
人有:九竅。九竅者,即人身上七下二之竅也。九竅中有三大要命關口。三要者,即:耳目口也。人身九竅,皆是受邪之處也。惟耳目口三者,為:招邪之要口。耳,聽聲,則:精搖。目,視色,則:神馳。口,多言,則:氣散。
精氣神一傷,則全身衰敗,性命未有不喪者。人能:收視、返聽、希言。閉其要口,委志虛無,內想不出,外念不入,精氣神三品大藥,凝結不散,九竅,可以動,可以靜,動之靜之,盡是天機,並無人機,更何有邪氣之不消滅哉?
天機者,本性也。本性者,即:天性也。天性者,即:天賦之性、真如之性,此所謂:道心。道心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而人得之,以為人者,是也。氣質之性者,即:知識之性,思慮之心,名曰:人心。人心,即所謂:機心,見景生情,隨風揚波,而人因之,有生有死者,是也。天性者,天機,即是:天道;人心者,人機,即是:人道。守天機者,存。順人機者,亡。惟大聖人,觀天道,執天行。中立不倚,寂然不動,感而遂通。修真性,而化氣性;守天道,而定人心。不使有一毫大意,雜於方寸之內。
然,煉心有不同。有煉:聞見之心。有煉:無聞無見之心。
何謂:聞見之心?事至物來,隨感而應,無入而不自得,取之左右逢源,譬如:明鏡寶珠照物者,鏡光珠彩而鏡靜常明、珠圓自皎,何常因所照而輒變?因照多而輒晦耶?
何謂:無聞無見之心?寂寂反照,朗朗內觀,無人見,無我見,無有見,無無見,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無有見,無無無見,有鏡之光,而實無鏡,有珠之彩,而實無珠。當此之時,大覺神仙亦當讓子一座,而諸色聲界盡在子光明白毫中矣。
然,煉聞見之心,須於動處煉之。炎炎火炕,焦天爍地,而我心清涼自在,如一滴楊枝露水,此謂:動處之煉。
煉,無聞無見之心,須於靜處煉之。一覺萬劫,泡影電光,隨起隨滅,而如如不動,慧性常空,此為:靜處之煉。
雖然聞見之心,與無聞無見之心,總一也。則動處之煉,與靜處之煉,總一:煉心,何分?何不分之有?務要淘盡宿塵,獨顯一條大路,使學者朝發而夕至,凡有慧根,無不可以造淵微,證大羅金仙之位。然而難矣!即如煉心兩字,為成道一貫之學,苟非坐破蒲團、磨穿膝蓋,豈能不起思為、一無染著、洞見本來面目、證徹無上根源?
故煉心,為道家鐵壁銅關。攻得此關破,打得此壁穿,所謂:圓陀陀,光灼灼,赤灑灑,黍珠一粒,陽神三寸,自在玄宮,周通法界。雖有烹煉之功,養火之候,亦可謂造塔七層,獨餘一頂,直頃刻間事耳。
深有道心者,勇於砥礪,誠當今之豪傑,何患道之不明,金丹之不就?
然,靜觀工夫,非心如死灰、形同槁木,不能撇棄一切、撒手懸崖。若世念雖輕,家緣未斷,何由卒新此種襟懷、這場事業?
修道之法,千言萬語,總盡煉心兩字,而煉心之法,不必出世,不必避靜離俗。
古之成仙者,豈盡入林、杜人事,而後得跨鸞乘鶴、逍遙紫府哉?總之,日用飲食,無非是道;仰事俯畜,無非是道;戎馬疆場,亦無非是道。
經曰:掄刀上陣,也能見性。昔人所謂:「動處煉神,靜處煉命。」旨哉其言乎!人間煉心,山中煉命,不得大藥,入山無用。當得其金丹大藥,得漏盡通後,方可入山面壁而煉命。
至於習靜工夫,中庸說:「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人能不睹不聞時,戒慎恐懼,致中而天地位,致和而萬物育,便是修道最上一乘。乘獅坐象,不過此心此理,何以異於人哉?嗟乎,青春易過,白髮催人,勉之勉之,宜自警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