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3日 星期日

道教的戒殺護生思想


道教的戒殺護生思想06.02.2018元始道長
天道好生,不喜殺戮,生命是神聖可貴的,所謂螻蟻尚且偷生,學懂珍惜生命就是修道的根本。道教講求貴生、護生,就是珍重、愛護生命之意,戒律有云:不殺生者,所以存仁愛也。這是護生的出發點。
護生就是護心,愛護生靈,勸戒殘殺,可以涵養人心的仁愛,可以誘致世界的和平,故我們所愛護的,其實不是禽獸魚蟲的本身小節,而是自己的心。
愛惜生命,不只是以救護普世萬物為目的,乃透過尊重物命而培養慈愛心。慈愛是道教不時宣揚的重要教義,道德經以慈為三寶之首,強調修行當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古來修道的人都愛生護生,即使自然界一草一木,皆護惜無偏,不忍殘害。
太上感應篇訓誡:「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古時有一位牛文侯的道人,「每冬凜,則布穀於地,使禽蟲有所食。陰功密惠,大以及於人,小以及於物。」然護生是否菜也不可割,豆也不可採呢?非不得已,非必要,亦不可傷害…例如散步園中,看見花草隨手摘取以為好玩之類,亦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人為了要生活而割食它們…不是無端。
道教主張把恩惠施及草木,由於植物是無情的,是無胎魂可言,只要遵循生態規律而食用,便不妨害慈愛心,也不違背護生之旨。
生命是最寶貴的。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生命之花,開得璀璨奪目,過得舒適安樂。一旦生命受到威脅,危害損傷,就會不惜一切代價去保衛他。平時膽小怕事的人,會勇敢的起來搏鬥。一貫省吃儉用的人,會傾家蕩產給與醫院,醫治危及生命的疾病。講究儀錶容貌的人,甚至也會割去身體的一部分,來保全生命,減輕痛苦。
人類如此,動物何嘗也不是如此?為了不受無故捕殺,深入山林,遠避人間。為了延續生命,晝伏夜出,小心謹慎的覓食。一經被捕,又垂死掙扎,盡力反抗,也有寧捨一足而逃命的。凡有靈性有感受的,無論人還是其他動物,都知道貪生怕死,遠離痛苦渴求安樂。生命是這樣寶貴,所以以救命之恩是大恩,殺生之仇是大仇。
自己要求離苦難,也希望人家得安樂。推己及人之心,是人之常情。有惻隱心的人,看見動物將被殺時,恐懼得全身發抖,也會感傷落淚。有同情心的人聽到被殺時候的悲慘哀號,而不忍食其肉。有惻隱心和同情心的人,才配稱為萬物之靈,才是當之無愧的。
現在有一些人,一朝得志、有財有勢,就窮奢極欲。弱肉強食之野性大發。貪吃之心,使人難以想像。連螞蟻、蝸牛、蜘蛛…都列入美肴之譜。酒席上的歡笑的代價,竟是千萬條生命的厄難。
且看廚房裡,刨腹剜心、斬首刮鱗、油炒刀割、撥皮抽筋、火灸水煮、鹽醃酒浸…一幅幅悲慘景象。豈不是人間活地獄,常言道,福兮禍之所倚。享受口福的時候,埋藏著多少殺身的災殃,將來還要自己承擔,去償還。我們在恣心快意的時候,要冷靜觀察一下它的後果才行。
什麼事都離不開因果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誰都不會反對這幾句話,所以害人終必害己。常言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時間一到、條件成熟,統統要報。時間是善業惡業的催化劑,有的時間長,要到下世或下下世才成熟。有的時間短,今世或眼前就能看到。
放眼當今的下元時代,愚昧無知、不明因果的世人為了賺錢糊口、口腹之慾每天都在殘殺無數無辜的生命,實在令人觸目驚心。迷茫的人們只知道自己的生命可貴,孰不知包括螻蟻在內所有的眾生,無一不是如此,每一個眾生都同樣有避苦逐樂、求生怕死的念頭,慘無人道地奪去這些可憐生靈的性命,無論是從世間法還是道法的角度來說,都是情理難容。在世間上,人們將那些啖食溫存的羔羊等其它動物的豺狼等,稱為兇狠猛獸,將那些泯滅良知、逆行倒施、殺盜淫妄無惡不作之人,痛斥為衣冠禽獸;殺生之人將飽嘗惡果。
那麼反過來我們不難推知,戒殺放生的功德也極為廣大,假設有一位已判處死刑的罪犯在刑場上被人救下釋放,那麼他當時的喜悅心情可想而知。與此相同,當我們將屠刀下待宰的眾生解救出來,使它們能重新回歸自己的天地,自由自在地生存於世,那對它們來說該是何等的快樂。
在這個世界上,生命是最可貴的。當我們瀕臨死亡而被人救度,那將比得到全世界的財富還快樂;反之,如果我們被奪去生命,那痛苦比傾家蕩產還要大無數倍。我們人類是這樣,其他生命,大至獅子老虎,小至昆蟲螞蟻,都一樣是貪生怕死。它們雖然不會說話,但對痛苦的感覺則和人沒有兩樣。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該將心比心,推己及物,和動物們友好相處,讓世界充滿和平與幸福呢?
道教的終極關懷是天人合一,追求天、地、人三者之間相愛相通、協力同心,達到與自然和諧共存,世間和平,而發揚護生愛生,正是修行上濟世利人的根本。若無護生之心,輕視物命,而妄談弘道立德,其人已悖正道,遠離修行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