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0日 星期四

鬼的由來

鬼的由來07.29.2002元始道長
我們從中國傳統靈魂觀念的角度,去探究挖掘一下,看看中國人真正的死亡觀念是什麼樣的?以期正本清源。
鬼的觀念存在得非常久遠,在甲骨文中的鬼字是一個人頭上戴著一個很恐怖的面具,說明中國古人很早就認為鬼與人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
最早鬼並不是指人死後靈魂的狀態,而是一個囊括一切妖魔鬼怪統稱,泛指那些人們難以見到的靈異存在。到了商朝的時候,鬼神系統開始慢慢分化,分出天神、地祇與人鬼,後來鬼才演變為人死後靈魂的專稱。
鬼的概念,混指與早期中國人對生命、靈魂與世界萬物的存在方式的想像有很大關係。中國人很早以前就覺得天地萬物的生命與息息相關。死亡之後留存的氣就會離開肉體,所以這股氣可鬼可神,千變萬化。
在這一觀念下,天地中的神靈與妖魔鬼怪,都是道中不同性質之氣的變化,所以鬼的觀念與道與氣這種世界觀是分不開的,只是後來分化後,專門指人死後的靈魂。
鬼的概念分化後的天神、地祇與人鬼系統非常龐大,包括三皇五帝、日月星辰、祖宗先人等等,並且很大一部分都享有祭祀。古代將祭祀天神稱之為,祭祀地祇稱之為,祭祀祖先稱之為
中國的古人認為,如果人死後不進行祭祀的話,鬼魂就會作祟,帶來災禍,所以必須進行祭祀,祭祀之後,祖宗先人就能保佑子孫後代。
不過在中國古人的觀念裡,人死之後是不是立刻成為鬼呢?其實也不是的,能不能成為真正的鬼,關鍵看有沒有人祭祀。
說文解字中說到鬼字:人所歸為鬼從人,像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凡鬼之屬皆從鬼。
禮記祭法中說:大凡生於天地之間者皆曰命,其萬物死皆曰折,人死曰鬼。這裡(禮記祭法)只是籠統地說人死為鬼,而在後文則具體闡釋了鬼的形成。認為,人死後要根據等級進行祭祀,等到祭祀停止之時,亡者就會轉化為鬼:「天下有王,分地建國,置都立邑,設廟、祧、壇、墠而祭之,乃為親疏多少之數。是故王立七廟,一壇一墠,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曰顯考廟、曰祖考廟,皆月祭之。遠廟為祧,有二祧,享嘗乃止。去祧為壇,去壇為墠,壇墠有禱焉,祭之;無禱,乃止。去墠曰鬼。」
在先秦時,普通百姓死後是沒有資格被祭祀的,只有貴族階層才能被祭祀。秦始皇之後,原先的貴族階層逐漸被消滅,祭祀祖先的習俗,才逐漸蔓延到社會各個階層。
所以享有祭祀的靈魂,並不是我們後世眼中的鬼,只有沒人進行祭祀之後,鬼魂才會進入地府,成為真正的鬼。
在後世中國鬼文化的發展中,不但自己的祖先要被祭祀,一些死去的英雄人物與對民眾有功的人物,也應該被祭祀,後者甚至可能會逐漸成為地方乃至國家層面的神靈。
道教中有一部分神靈就是這樣逐漸發展而來的,比如關聖帝君與文昌帝君。這也表現出,道教的祭祀觀念也受到這種崇宗敬祖觀念的影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