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氏遺書07.13.2003元始道長
提要
褚氏遺書一卷,舊本題南齊褚澄撰。澄字彥適,陽翟人,褚淵弟也。尚宋文帝女廬江公主,拜駙馬都尉。入齊為吳郡太守,官至左民尚書。事跡具南齊書‧本傳。
是書分受形、本氣、平脈、津潤、分體、精血、除疾、審微、辨書、問子十篇,大旨發揮人身氣血陰陽之奧。
宋史始著於錄。前有後唐清泰二年蕭淵序,云黃巢時群盜發塚,得石刻棄之,先人偶見載歸,後遺命即以褚石為槨。又有釋義堪序,云石刻得之蕭氏塚中,凡十有九片,其一即蕭淵序也。又有嘉泰元年丁介跋,稱此書初得蕭氏父子護其石而始全,繼得義堪筆之紙而始存,今得劉義先鋟之木而始傳云云。
考周密癸辛雜識,引其非男非女之身一條,則宋代已有此本,所謂刻於嘉泰中者,殆非虛語。
其書於靈樞、素問之理頗有發明,李時珍、王肯堂俱採用之。其論寡婦、僧尼必有異乎妻妾之療,發前人所未發。
而論吐血、便血,飲寒涼百不一生,尤千古之龜鑒。疑宋時精醫理者所著,而偽托澄以傳。然其言可採,雖贗本不可廢也。中頗論精血化生之理,所以辨病源、戒保嗇耳。
高儒百川書志列之房中類,則其誤甚矣。
褚氏遺書
受形
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後沖,血開裹精,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後參,精開裹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
陽氣聚面,故男子面重,溺死者必伏;陰氣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獸溺死者,伏仰皆然。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駢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男必弱。
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補羸女先養血壯脾;補弱男則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婚,此疾外所務之本,不可不察也。
本氣
天地之氣,周於一年,人身之氣,周於一日。
人身陽氣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腦;橫過右腦、右肩、右臂手指、脅、足,則又子中矣。
陰氣以午中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脅、左足外腎、右足、右脅,則又午中矣。
陽氣所歷,充滿周流,陰氣上不過腦,下遺指趾,二氣之行,晝夜不息,中外必徧。
一為痰積壅塞,則痰疾生焉,疾證醫候,統紀浩繁,詳其本源。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惡中,遏氣之流,艱於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鬱下,臟腑失常,形骸受害。
暨乎氣本衰弱,運轉難遲,或有不周,血亦偏滯,風濕寒暑乘間襲之,所生痰疾,與痰積同。
凡人之生,熱而汗,產而易,二便順利,則氣之通也。陽虛不能運陰氣,無陰氣以清其陽,則易獨治,而為熱。陰虛不能運陽氣,無陽氣以和其陰,則陰獨治,而為厥。
脾以養氣,肺以通氣,腎以洩氣,心以役氣。凡臟有五,肝獨不與。在時為春,在常為仁,不養不通,不洩不役,而氣常生,心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肝虛則氣入而目昏,腎虛則氣入而腰疼。
四虛氣入,脾獨不與,受食不化,氣將日微,安能有餘以入其虛,烏乎?茲謂氣之名理與。
平脈
脈分兩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曰關,去肘度尺曰尺,關前一寸為寸。
左手之寸極上,右手之尺極下。男子陽順,自下生上,故極下之地,右手之尺為受,命之根本。如天地未分,元氣渾沌也。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尺上之關為脾,脾上生金,故關上之寸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為腎,腎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上之寸為心。
女子陰逆自上生下,故極上之地,左手之寸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左手寸下之關之脾,脾土生金,故關下之尺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為腎,腎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下之尺為心。
男子右手尺脈常弱,初生微眇之氣也;女子尺脈常強,心火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婦人則男脈應,動以男子則女脈順指,不察乎此,難與言醫。
同化五谷,故胃為脾府,而脈從脾;同氣通洩,故大腸為肺府,而脈從肺;同主精血,故膀胱為腎府,而脈從腎;同感交合,故小腸為心府,而脈從心;同以脈為竊,故膽為肝府,而脈從肝。
澄生當後世傳其言而已,爾初決其秘,發悟後人者,非至神乎。
體修長者脈疏,形侏儒者脈蹙,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而正浮者愈浮。
未燭斯理,曷愈眾疾,表裏多名,呼吸定至,抑皆末也。世俗並傳,茲得略云爾。
津潤
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氣,而水氣蒸達,土潤膏滋,雲興雨降,而百物生化。
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上為痰,伏皮為血;在下為精,從毛竅出為汗;從腹腸出為瀉,從瘡口出為水。
痰盡死,精竭死,汗枯死,瀉極死。水從瘡口出不止,幹即死。
至於血充目則視明,充耳則聽聰,充四肢則舉動強,充肌膚則身色白。
漬則黑,去則黃。外熱則赤;內熱則上蒸喉,或下蒸大腸為小竅,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殺人。
便血猶可止,咳血不易醫。喉不停物,毫發必咳,血滲入喉,愈滲愈咳,愈咳愈滲。
飲溲溺則百不一死,服寒涼則百不一生。血雖陰類,運之者,其和陽乎。
分體
耳目鼻口陰尻,竅也。臂股指趾,肢也。雙乳外腎,關也。齒發爪甲,餘也。枝脂旁趾,附也。
養耳力者常飽,養目力者常瞑,養臂指者常屈伸,養股趾者常步履。
夏臟宜冷,冬臟宜溫。背陰肢末雖夏宜溫,胸包心火雖冬難熱。
熱作腫而竅塞,血不行而肢廢。
餘有消長無疾痛,附有疾痛無生死,關有生死疾痛無消长,有消長疾痛生死者,疣瘤而已。
精血
餘食五味,養髓、骨、肉、血、肌膚、毛發。
男子為陽,陽中必有陰,陽之中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之中數七,故一七而陰血升,二七而陰血溢。
陽精、陰血皆飲食五味之實秀也。方其升也,智慮開明,齒牙更始;發黃者黑,筋弱者強,暨其溢也。
凡充身、肢、體、手、足、耳目之餘,雖針芥之瀝無有不下。
凡子形肖父母者,以其精血嘗於父母之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廢則子一肢不肖其父,母一目虧則一目不肖其母。
然雌鳥牝獸無天癸而成胎者何也?鳥獸精血往來尾閭也。
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
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內敗小便道澀,而為淋。
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疼,愈疼則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
女人天癸既至,踰十年無男子合則不調,未踰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之腫,或雖合而難子。
合男子多,則澀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人。
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除疾
除疾之道,極其候證,詢其嗜好,察致疾之由來,觀時人之所患,則窮其病之始終矣。
窮其病矣,外病療內,上病救下。辨病藏之虛實,通病藏之母子。相其老壯,酌其淺深,以制其劑,而十全上功至焉。
制劑,獨味為上,二味次之,多品為下。酸通骨,甘解毒,苦去熱,咸導下,辛發滯。當驗之,藥未驗,切戒亟投,大勢既去,餘勢不宜再藥。
修而肥者,飲劑豐;羸而弱者,受藥減。
用藥如用兵,用醫如用將。善用兵者,徒有車之功;善用藥者,薑有桂之效。
知其才智,以軍付之,用將之道也。知其方伎,以生付之用,醫之道也。
世無難治之疾,有不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民中絕命,斷可識矣。
審微
疾有誤凉而得冷,證有似是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壽命。
浮栗經‧二氣篇曰:諸瀉皆為熱,諸冷皆為節,熱則先凉藏,冷則先溫血。
腹疾篇曰:乾痛有時當為蟲,產餘刺痛皆變腫。
傷寒篇曰:傷風時疫,濕暑宿痰,作瘧作疹,俱類傷寒。時人多瘧,宜防為瘧。時人多疹,宜防作疹。
春瘟夏疫,內證先出。中濕中暑,试以苓术,投之發散劑,吐汗下俱至,此證號宿痰失導,必肢廢。
嗟乎!病有微而殺人,勢有重而易治,精微區別,天下之良工哉!
辯書
尹彥成問曰:五運六氣是邪非邪?
曰:大撓作甲子,隸首作數,志歲月日時遠近耳。故以當年為甲子歲,冬至為甲子月,朔為甲子日,夜半為甲子時,使歲月日時積一十百千萬亦有條而不紊也。
配以五行,位以五方,皆人所為也。歲月日時,甲子乙丑,次第而及,天地五行。寒暑風雨,倉猝而變,人嬰所氣,疾作於身。氣難預期,故疾難預定;氣非人為,故疾難人測。推驗多舛,拯救易誤,俞扁弗議,淳華未稽,吾未見其是也。
曰:素問之書,成於黃岐;運氣之宗,起於素問。將古聖哲妄邪?
曰:尼父刪經,三墳猶廢;扁鵲盧出,虛醫遂多,尚有黃岐之醫籍乎?後書之托名於聖哲也。
曰:然則諸書不足信邪?
曰:由漢而上,有說無方;由漢而下,有方無說。說不乖理,方不違義,雖出後學,亦是良師。固知君子之言不求貧朽,然於武成之策,亦取二三。
曰:居今之世,為古之工,亦有道乎?
曰:師友良醫,因言而識變。觀省舊典,假筌以求魚,博涉知病,多診識胍,屢用達藥。則何愧於古人?
問子
建平王妃姬等皆麗而無子,擇良家未笄女入御,又無子。
問曰:求男有道乎?
澄對之曰:合男女必當其年。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氣完,實而後交合,則交而孕,孕而育,育而為子,堅壯強壽。
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陰氣早洩,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壽,此王之所以無子也。
然婦人有所產皆女者,有所產皆男者。大王誠能訪求多男婦人,謀置宮府,有男之道也。
王曰:善。未再期生六男。
夫!老陽遇少陰,老陰遇少陽,亦有子之道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