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龍擡頭03.18.2018元始道長
每逢農曆二月初二,是主管雲雨的龍王擡頭的日子。從此以後,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 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擡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宛署雜記記載:「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擡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宅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明人于奕正、劉侗帝京景物略卷二記載:「二月二日龍擡頭,煎元旦祭餘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
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其崇高的地位,古時認為龍是天子的象徵,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龍擡頭這句諺語表示春季來臨,萬物復甦。蟄龍開始活動,預示一年的農事活動即將開始。
二月二還有一種名稱為春龍節。許慎的說文解字記載:「龍,鱗中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長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潛淵。」這大概就是春龍節習俗的最早記載。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面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猛然想起,這玉米就象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裡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到:「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裡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詔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
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慣,每到二月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有的地方在院子裡用灶灰撒成一個個大圓圈,將五穀雜糧放於中間,稱作打囤或填倉。其意是預祝當年五穀豐登,倉囤盈滿。節日時,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吃水餃稱為吃龍耳;吃春餅稱為吃龍鱗;吃麵條稱為吃龍鬚;吃米飯稱為吃龍子;吃餛飩稱為吃龍眼。
這一天,其它習俗也很多。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擡頭,龍不擡頭我擡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有的地方婦女不動針線,怕傷了龍的眼睛;有的地方停止洗衣服,怕傷了龍皮。
在道教中,龍王爺主掌著人間一年的風雨運程。龍王,又被尊為法雨流潤天尊,意思是說龍王爺施法降雨,保佑百姓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二月二龍擡頭,正是龍王爺開始準備行雲布雨的日子。為了祈求一年順遂,老百姓都會在二月初二這天上午到龍王廟或者其他道教宮觀去拜龍王。
農曆二月初二是在驚蟄前後,大地開始解凍,天氣逐漸轉暖,農民告別農閒,開始下地勞作了。因此,盛行於中國民間的春龍節,在古時又稱春耕節。古時把二月二又稱做上二日。這一天,各地宮觀的道長們也會早早地準備開壇請神,把眾人祈福的心願上送到龍王爺座下,請龍王廣開慈悲之心,為世人降下甘霖,掃除污穢,滌蕩煩擾,以保一年平安順利。
二月二,也是土地爺的生日,舊時各家各戶都要到土地廟祭拜。光拜土地還不行。北京還有一個風俗是進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額上貼了金字,騎上毛驢相繼來到道觀廟宇燒香,寄託自己美好的願望,希望得到神仙眷顧。雖名為到廟上香,實則為踏青外遊。
歲華紀麗譜記載:「二月二踏青節,初郡人遊賞,散在四郊。」
總之,到了二月二,也意味著春天真正到來了,萬物復甦,預示著新一年的好年景。
龍王寶誥:
至心皈命禮
大海波內。琉璃宮殿做主將。九江八河起波漲。常降風雨潤枯焦。大地山河使津梁。龍宮殿內都為宗。大海波內顯神通。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五方行雨龍王。英烈諸位等神。五龍澤潤天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