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2日 星期六

清靜

清靜07.22.2017元始道長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已經深入人心,許多人對古老的道教越來越不屑一顧。道教主張以清靜無為教化天下,而現在的人們對於清靜無為如何能產生教化作用?起了很深的疑惑,這種疑惑不僅普遍出現在一般社會民眾和學術界,在道教界人士和道教文化愛好者中也廣泛存在。這種疑惑的存在加劇了道教日漸衰微的形勢。
道教界人士有感於此,也做出了許多積極的努力。但是自然界的發展運行是時刻不停的,用進廢退是一個普遍的法則。沒有任何存在價值的事物,終究要在歷史的前進過程中消亡。道教會不會最終面臨消亡的命運呢?要解答上述疑問,還是要從道教本身出發進行分析。道教所追求的清靜無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境界?怎樣的一種行為?這種行為如何對社會產生影響呢?
在道教的經典著作中,道德經的地位無疑是最高的,其次還有清靜經清靜經的全名是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這部經書對道教中的修心、悟道說得非常透徹,可以說是對道德經的一種很好的補充。經中對修心是這樣描述的:「人心好靜,而欲牽之。人神好清,而心擾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
可見,只要能做到遣欲澄心,自然就能清靜。經中對不修心的後果是這樣描述的:「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可見,心若不修,就好像荒地一樣,日久天長無人耕種,必然雜草叢生,不可救藥。
所謂真清靜是要求人在一天24小時內,無論有事無事,無論行住坐臥,無論何種環境,都能做到內心不起絲毫雜念,常清常靜。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而常年累月的保持真清靜,就是修行中的積功累行功夫。這樣的真清靜,不要說是對社會中的普通人,就算是道教界人士和道教文化愛好者,也是很難做到的。做不到真清靜,無論練習什麼功夫、練習多久,都是沒有入門的門外人,根本無法入道,更無法領悟清靜無為的真實含義。
對於社會大眾來說,雖然人與人有所區別,但是身心大致相同。所思、所想、所感區別並不大。如果以思慮之心去揣度道教的事情,顯然是門外人推測門裡情況,永遠不可能弄清楚。而入門之人都是真清靜的人,思慮之心已經除盡,不存在思慮揣度的情形。因此,一門之隔,真的是兩重天地。
所以,是否入門的這個門,並不是一個有形的門,並不是一個看得見的門,而是一個無形的門。門外的一切都是俗世,門內的一切都是清靜。這個門,可以稱為清靜之門。道教有諺語說,人心死,道心活。要入道,並不是指穿上道服,練一練功夫。入道是指人心死,道心活,從此進入清靜之門。
清靜兩個字,是道教的根基。很多人急於追求實效,這種情況可分為幾類:一是重視煉氣、養生,二是重視神通,三是借修行之名斂財、出名等等。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有一個通病,就是輕視修心,忽視修心。都不知道修心的重要性,也不清楚修心最終能得到什麼好處。看見眼前的一點點利益就認為是大道,不惜費盡心血去苦苦追求,至死不悔。
古往今來,無數求道者,都被這些所迷惑,終究不能進入大道之門。懷揣著一顆充滿功利、充滿浮躁的心去養生、去煉氣、去養內丹、去通神、去出名、去斂財。如此作為,遠遠背離道教清靜無為的宗旨,不僅不能悟道,不能教化社會,反倒使大道越來越昏暗不明。豈不知道德經上說:「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想要立竿見影地見到奇效,是不可能的。瞬間的清靜人人都能做到,常清常靜卻沒幾個人能做到。而做到了真清靜,卻經年累月見不到任何實質效果,也是不可能的。經年累月追求清靜卻毫無效驗,只能說明一點,並沒有做到真清靜!
做到真清靜並不容易。剛入手時,很快就會有一些清靜的景象出現。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5年、10年、15年、20年,種種外界的干擾,自己信心的消磨,各種似是而非的景象的出現,人生的種種磨難,都會導致信心的徹底喪失。或者徹底失望,或者始終疑惑,或者以煉氣為憑據,或者以有點心靈感應為榮,或者以得到名利為實。種種現象不一而足。古人所謂十魔九難並非虛言。積功累行的重要性,也正是呈現在此。只有經歷千磨萬難的考驗之後,終於落個一心清靜,才能漸漸體悟大道之妙。
學道並無巧妙捷徑可走,唯一的捷徑就是修心。學道之妙,不在於富貴名譽,而在於經由不斷的積功累行,心由狂躁不定,變得漸漸安定,從安定之中,漸漸體悟到清靜之中自有實在。於是心變的非常充實。雖然並沒有得到什麼,但是心卻變得非常充實、踏實、自信。心外的事物如健康、富貴、財物、名譽等等,在自己心裡的分量卻變得越來越輕,甚至連生死也置之度外,只求心中清靜無染。
但凡心外事物,終究有離我而去的時候,唯獨此心始終不離我。不說其他外界事物,只說自己的身體,即便是修為很高的人,也有身體不適的時候。然而不論處於何種環境,此心始終清靜。從內心的清靜之中,自己得到了真正的滿足。這才是學道之妙。況且此心清靜,身體也隨之發生變化,玉液金液自在其中,又何必貪戀社會中的種種事物呢?

做到了真清靜,就進入了大道之門。然後才能談道教的作用。道教對社會的教化作用,正是在追求清靜的過程中逐步實現的。因為心清靜了,心中就沒有私欲雜念,自身的行為自然端正。在潛移默化之中,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就會對身邊的人、周圍的人產生影響。不需要特別的說教,也不需要特別去做什麼,只是為了追求自身的清靜,教化社會的效果就自然達到了。道德經上說:「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說的正是這個意思。而道教對社會的教化作用也正是在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