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06.14.2016 元始道長
古人說:一言可以興邦,一言也可以誤國。蘇秦憑三寸不爛之舌而身掛六國相印,諸葛亮靠經天緯地之言,而強於百萬之師。
傳說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於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麼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就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後,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說不同的話,卻能讓一個人生,也可能讓另一個人死;一個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象徵著是兩種不同的人生軌跡和命運。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說話的方式,然而失敗的人生可以有千萬種,成功的人生卻都不盡相同。如果說,相由心生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可以看出性格。那麼,一個人只要一張嘴說話,往往就能聽出這個人的處事能力與做人的境界。
說話的最高境界就是天人合一,真正的大師應該是從深層的心靈的角度與您交流,是一種情感的溝通,這時的語言可能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卻也是最樸實、最能打動人的,正所謂真水無香,真愛無痕。這像是一種返樸歸真的境界,或許他的語言,明明說起來一點都不花俏,卻能筆直的滲入人的心坎裡,能夠恰如其分的表達,而沒有多餘的贅述。他們閱歷豐富,且極有涵養、極有悟性,能夠推己及人,他們的話是出於自身的一種積累,一種提升,能讓周圍的人都聽得進去並且無比信服。簡而言之,說什麼話別人都願意聽。
人生之中,我們必將經歷波折坎坷、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唯有如此,才是真正的人生。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是從稚嫩到成熟再到老練的一種過程。
而人生,無非就是活在這四種境界裡:
痛而不言,是一種堅強的境界。
雄鷹,痛了便嗷叫,那麼它便失去了搏擊長空的可能。兔子,痛了便停下來呼喊,等待它的將是成為別人一頓豐盛的晚餐。可見,若痛便喊痛,就會失去磨練的機會,人生的軌跡也隨著不同。痛,為我們提供了成功的基礎。
痛而不言,我們需要人性的堅強來踏破荊棘阻礙,我們需要人生的智慧來抵擋風雨飄搖。其實,痛而不言是在向我們傳達一種信念:風雨過後,必將迎來彩虹。到那時,回首過往蕭瑟處,必定是無風雨也無晴!
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的境界。
所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有時一個微笑可以讓兩個宿怨之人冰釋前嫌,可以讓異國他鄉之人倍感溫暖。世界上最簡單的動作,卻完美地詮釋了人世間最複雜的道理。
人生,與其天天生氣抱怨,不如靜下心來深思;流年似水,灼痛終將沉澱成為一種經歷。
迷而不失,是一種智慧的境界。
不迷失,需要的是內心強大。古諺說得好:哀而不傷。遇到很痛苦的事情,我們可以悲哀,這是自然而必要的情緒狀態。但悲哀的同時,得保持一份覺察,保有自己的第三隻眼睛在看著這一切。
通常有一類人能做到:有著堅定智慧信仰的人。他們往往對生死、對無常、對姻緣有著清醒而超脫的認識。相反,沒有智慧信仰的人,則容易在挫折來臨前,覺得自己充滿能量,一切都在掌控中,自己能改造自然、決定命運。然而一旦意外發生,就立即陷入莫大的無助、慌亂、痛苦之中。
也許外界影響力太大了,在情緒中迷失、失控了,但當自己內心擁有足夠的智慧,能讓自己一段時間後,還是能慢慢恢復,有著奇妙而偉大的自癒力。
驚而不亂,是一種淡定的境界。
臨大事而不亂,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是一種從容不迫、應付自如的處事態度。當大事來臨的時候,不驚慌失措,鎮定沉著;面臨利害衝突的緊要關頭,不患得患失,保持常態。這裡顯示的不僅是膽識、毅力,還是經驗、才幹和正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