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后土皇地祇

后土皇地祇05.23.2010 元始道長
后土皇地祇,又稱后土,地母、土皇等,四御尊神之一,道教尊為萬物之主后土皇地帝祇、后土掌劫天尊,居瓊闕下蕊珠雌一宮九華玉闕,統轄三十六土皇,是主宰大地山川的女性神祇,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
自秦漢以來,歷代帝王皆祀后土。宋史‧禮志七:「徽宗政和六年九月朔,地祇未有稱謂,謹上徽號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上皇地祇。」與主宰天界的玉皇上帝相配,並規定享用同玉帝一樣的禮儀規格。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天地部謂:「三十六上皇,上應三十六天,中應三十六國。如是土皇皆位齊玉皇之號。」
關於后土皇地祇的聖誕的說法,一般以為在三月十八日。
一、土皇地祇統轄三十六土皇
禮記‧郊特牲載:大地承載萬物,上天垂示景象,從大地取材,從上天取法,因此尊崇天而親近地的。所以教化民眾善良回報。古代人們生活有賴於地,故親於地,並加以美報、獻祭
重刊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一后土皇地祇有:「天地未分,混而為一,二儀初判,陰陽定位,故清氣騰而為陽天,濁氣降而為陰地。為陽天者,五太相傳,五天定位,上施日月,參差玄象。為陰地者,五黃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曰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土母焉。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七月二十三日誥封后土皇地祇,其年駕幸華陰親祀之。今揚州玄妙觀,后土祠也。殿前瓊花一株,香色柯葉絕異,非世之常品也,真宗皇地封曰:「承天郊法厚德光天法后土皇地祇。」
在道教宮觀很少有供奉三十六土皇神像或立聖位的殿堂,但道教啟建大型齋醮道場時,多供奉三十六天帝和三十六土皇的聖位。隋唐以來,凡是動土、上樑、安宅、鎮宅、鋪路、建橋時,常要舉行答報土皇的科儀。按照古禮,工程竣工後,要舉行謝土的宗教活動,以祈求家宅平安、路橋暢通。五方謝土結束後,在中央設壇舉行土皇正朝。可見,后土皇地祇信仰的普遍性。
二、土皇地祇與北京地壇祭祀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場所,也是中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地壇內有方澤壇、皇祇室、牌樓、齋宮等。神庫建於明嘉靖九年(西元1530年),這組小建築群是由四座五開間的懸山式大殿和兩座井亭組成。正殿叫神庫,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鳳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轎子)、龍亭(抬配位、從位諸神位的轎子)和遇皇祇室修繕時,臨時供奉各神位的地方。東配殿叫祭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庫房。西配殿叫神廚,是製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樂器庫,是存放祭祀所用樂器和樂舞生服的地方。東、西井亭專為方澤壇內澤渠注水和為神廚供水。南殿及兩井亭於清乾隆十四年建成。
方澤壇,為明清兩代皇地祭祀皇地祇神之場所,因壇台周有方形澤渠,故稱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西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西元1750)遵乾隆之旨諭進行改建,將黃琉璃磚壇面改換為艾青石壇面。現建築為1981年按清乾隆時形制恢復。壇平面呈方形,以象徵天圓地方之傳說。中心壇台分上下兩層,周有澤渠、外有壇壝兩重,四面各有欞星門。下層壇台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山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時奉安五嶽、五鎮、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水形紋石雕座,其上共設山形紋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瀆之神位,外壝東北部為望燈杆,與其對稱的西北部原有瘞坎一處。
四御總誥
至心皈命禮。
渺渺紫金闕,巍巍碧玉宮。掌紫微七政之權,作皇朝一脈之主。三華毓秀,五緯霓旌。為造化之樞機,作人神之大柄。大羅天上,金闕宮中。四御四皇上帝,金容玉相天尊。
后土寶誥
至心皈命禮。
九華玉闕,七寶皇房。承天稟命之期,主執陰陽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數蓄於柔順利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嶽瀆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至心稱念  后土掌劫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