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正一與貧道

正一與貧道10.01.2010 元始道長
我們經常聽到道士自稱貧道,那麼為什麼要自稱貧道呢?有人以為是因為道士經常雲遊四海,身上沒錢,所以才自稱貧道,其實這個不對。
貧道是道士自稱的謙詞,學道的人不害怕貧困,唯獨把刻苦修道當成是人生最大的目標,也只有這樣才能制服心魔,戒除華想綺念,所以道士要自稱貧道來時刻警示自己。
另外一種解釋是,道士自稱貧道是因為自己在義理的鑽研上還沒有深入,理解還沒有透徹,當然,這也是一種謙稱。
道士們相互之間通常互稱道長、道友、道兄等,這些稱呼是男女通用的,道教以外的人也可以這樣稱呼他們。學問精深、修煉有成或德高望重的道士可以被尊稱為先生、真人,這些稱號一般是朝廷頒賜的。
作為一個正一道士,首先應當瞭解正一派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也就是要瞭解正一的內在含義。我們知道,道教有兩大宗派,正一派從張天師立教開始,全真派從宋元之際的王重陽先生開始。可能很多人會說,這只是兩個道派的名稱而已,也就是兩個名字而已,並不一定有什麼內涵。其實不然,這個名稱就包含著我們所追求的意義。
全真追求的是真,要全其真。如何全其真?就是要行真功,踐真行。也就是道教所追求的返朴成真的真,也就是道的根本屬性。那麼,正一是什麼意思?張天師當時立教為什麼要以正一為名?道經告訴我們,張天師得到太上道祖親授他正一盟威之道。也就是說正一之道是太上道祖親授張天師的,要在以信行正一演教布化。因而正一之道從天師立教之時就開始了,就成為我們入道、學道、行道人的目標了。
正一具有怎樣的意義呢?雲笈七籤中說:正一者,真一為宗。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為宗本的。道經裡面說正即正以治邪,正的反面就是邪,要以正的東西來克服邪的東西。一就是一以統萬道德經中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我們一切的根本的是道,開始的是一。所以一能統萬,一的根本就是道。因為一以道為本,是有形的開始。就像大地萬物,只要有了一粒種子,就會繁衍不息。但一背後有一個根本的東西,就是惟恍惟惚的。所以正一就是說我們所行的道是正道,是真道,目標是正與真。南北朝時陸修靜先生曾告誡他的道門弟子說:「臨奉老君三師,謂之正教」,就是說正一道才是真正體現道祖精神的宗教,是一個根本的信仰,是正信正行的教化。
所謂正一,誠然也是針對邪偽提出的,因為在當時,張天師立教的時候,還有六天妖氣即「巫覡鬼道」流行鄉里,熒惑百姓。道書上說當時是人鬼交錯,精邪遍行。想爾注中也說:「悉世間常偽伎,非真道也。」因此,從引導人們信仰和社會文明發展兩個方面來說,都需要一種正教來引導大家,讓大家皈依正信,所以張天師立教,以正一為名,以真一為宗。二十四治中講到,張天師的正一盟威之道是伐誅邪偽,整理鬼氣,統承三天,佐國育民的正教。伐誅邪偽是要去除邪偽的東西,整理鬼氣就是針對當時巫覡鬼道流行鄉里,熒惑百姓之邪徑進行整治。也就是說,正一道的信仰是從三清道祖那裡來的,所以叫統承三天,以此來佐國育民,即有利於家國,有利於百姓。
對於修道人來講,我們應該如何修行?正一盟威的盟威,就是要與萬神訂立一個盟誓,共同來奉持這樣的正教。而作為入道修道者來說,就是我們要向神明發誓,奉持正教,不履邪徑,真一不二。唐代宗在一個贊張天師的贊文中說,「道心不二,是為正一。」也就是說,我們信奉道教,皈依在張天師門下,應該是道心不二的。已經皈依道教的人,特別是通過授籙,成為道教的法師、大師的人,如果所做的事情不符合正道的精神,就不是道心不二,就違背了它的意義。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在他的道門十規中特別強調的是真一不二。真一不二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指,我們所奉持的道教,太上道祖的精神是真一不二的,對信仰者以及對道教文化有興趣的人來說是一個真理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我們奉道的人應該真一不二,不能有邪偽的東西,應當真一不二。
道教正一道有三山符籙為其大宗,但三山都與正一之道有著非常密切的淵源關聯。南北朝的陸修靜先生既是上清派的第六代宗師,同時他對正一道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他曾說自己是「祖述三張,弘衍二葛。」三張就是天師張道陵、嗣師張衡、系師張魯。二葛就是葛玄與葛洪。陸修靜可謂是集正一、上清、靈寶之大成的一代宗師。另外,上清派裡面的潘師正宗師有一段話告訴他的弟子司馬承禎說:「我自陶隱居傳正一法,至汝四世矣。」陶隱居就是陶弘景,也是茅山上清的第九代宗師。所以,正一之道成為三山符籙的統一宗派。還有正一之道本來就是統承於三天的大道,信仰上一致性必然促進其形成為一個整體。

張天師尊太上之道立教布化,其最大的意義就是整理與整合了以往的傳統信仰,作為正一道士應該明白正一是有其內涵的,它不只是一個名稱。正一道從張天師得太上道祖親授正一盟威之道開始,一直傳到今天,是貫穿於整個道教教團兩千餘年歷史的。它能生存、流傳兩千年,也說明道是真一不二的,即永恆精神的理想的信仰追求;也是福國利民的,即有利於大眾,有利於社會,有利於國家。道祖的精神、道德經的精神,不僅是道教的,而且是整個人類的。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學、藝術,甚至是現代科學,它都能給予我們啟迪,讓吾輩從中找到玄機、找到真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