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學說之探討二03.01.1996 元始道長
有關元始天尊開劫度人的說明,也見於古靈寶經太上洞玄靈寶智慧罪根上品大戒經中。元始天尊分別以不同名號,先後在龍漢、延康、赤明、開皇、上皇等劫運中出世度人。所謂無形常存之君和無名之君,也是源於老子和早期道教有關道的說明。老子云:無名,天地之始。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注曰:無名者謂道,道無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氣布化,出於虛無,為天地本始也。老子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曰:吾,道也,還歎道美難可名字,故曰道也。老子云道「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像,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老子想爾注釋為:「道至尊,微而隱,無狀貌形像也;但可從其誡,不可見知也。」「不可見知,無形像也。」想爾注本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獨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老子想爾注釋曰:「歎無名大道之巍巍也,真天下之母也。」可見古靈寶經雖然直接吸收了道教的劫運學說,但是對其至上神元始天尊的塑造仍保留了深厚的早期道教的傳統。而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又直接出現了元始天尊。因此,該經中的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實際上可以看成是劫運時期元始天尊的不同名號。宋董思靖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卷一釋曰:「自無而有,有亦強名。從一而三,三不離一。雖三元之號異,本一致以同歸。謂之年殊,則龍漢、赤明、上皇之分。謂之號異,則玉清、上清、太清之別。然實本於元始之祖」,「故雲本同一也。」
其稱元始之祖即元始天尊,元始天尊亦是道與氣的統一。華陽複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卷上云:「天寶君,玉清元始天尊也,本玄一之,凝結至高;」「靈寶君,上清天尊也,自一生二,為元一之」;「神寶君,太清天尊也,由二生三,為始一之。」元始天尊實即神格化的大有之祖氣。
第二,這部靈寶經已將三洞尊神與出書和出書度人相結合。該經中還直接提出了三洞神經。這種結合,使三洞一詞真正具備了三洞經書的涵義。在其它不少古靈寶經中,已經非常明確地將上清經、靈寶經和三皇經合稱為三洞神經或三洞寶經。例如唐代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所引古靈寶經靈寶金簡文三元威儀自然真經,記元始天尊告太上大道君曰:「大洞真經,幽升之道,拔度七玄,福流一門;靈寶大乘,普度天人,生死獲恩;皇文大字,通神致靈。三洞寶經,自然天文,並是度人升玄之法。」另一方面,這種結合則確立了元始天尊作為三洞經書的共同教主和道教最高神的地位。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作為古靈寶經中闡述三洞尊神緣起的經書,本身又是元始天尊為飛天神王所說。該經稱元始禁書,非鬼神所聞。元始即元始天尊。宋代董思靖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卷一釋經題:「此經乃三洞飛玄自然之,結成靈文,超於視聽之先,出乎名言之表,眾真欽奉,萬聖尊崇,本秘于玄都紫陽玉台,因飛天神王憫下世陽九百六之災,親禮天尊,懇請宣佈,於是高真得而降授塵世,得而流傳也。」唐代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卷一部秩鈔云:夫聖人應物必資經教,不立真寶,成濟何由?口吐瓊文,演茲靈秘,還淳反樸,要此憑心,就學有方,現於斯矣。生神章曰:天尊以龍漢劫說洞真經,赤明劫說洞玄經,開皇劫說洞神經。此三洞尊經,備明奧典,隨方教化,開度天人。能使六道歸真,三乘體悟。
以上所引生神章即指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朱法滿將三洞尊神出書直接稱為元始天尊出三洞經書度人。唐代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明天尊第二所引約成書于南朝的太上業報因緣經曰:始有天地,龍漢之初,吾號無形,化在玉清境,出大洞真經,下世教化,為萬天玄師,無上法王。延康之時,吾號無名,化在上清境,出洞玄寶經,下世教化,為三界醫王,太上真尊。赤明開運,吾號梵形,化在太清境,出洞神仙經,下世教化,為十方導師
太上業報因緣經應是以太上諸天靈書度命妙經中元始天尊開劫度人和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為依據,來敘述元始天尊傳授三洞經書的。
第三,九天生神章經敘述三洞尊神,突出了靈寶經本身的核心地位。在三洞尊神中,作為大洞尊神的天寶君和洞神尊神的神寶君,分別于龍漢元年和上皇元年出書。而洞玄尊神靈寶君則于赤明元年出書度人,這一方面極大地突出了三洞經書中靈寶經所具有的大乘度人救世的色彩,如前引靈寶金簡文三元威儀自然真經中元始天尊所稱,大洞真經即上清經為「幽升之道,拔度七玄,福流一門;皇文大字即三皇經可以通神致靈;而靈寶大乘,則能普度天人,生死獲恩。九天生神章經同時也是要突出靈寶經在道教中作為經教之祖的性質。宋代董思靖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解義卷一稱,靈寶君「生於龍漢之中,而出書於赤明之初也。加度人二字者,蓋靈寶君實為傳教度人之祖。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乃靈寶君所治之宮,亦藏經之所也。」案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本為元始天尊所居之地,亦是靈寶經的藏經之所。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作為古靈寶經中最核心的一部經典,其開篇即記載太上道君等眾神,乘九色雲龍等飛升到上清太玄玉靈丹殿紫微上宮,「詣元始天尊金闕之下,請受元始靈寶赤書玉篇真文。」敦煌文書P2256號梁宋文明通門論記靈寶經元始舊經紫微金格目,共十部妙經三十六卷,「皆克金為字,書于玉簡之上,題其篇目于紫微宮南軒。太玄都玉京山亦具記其文。諸天大聖眾,依格齋月日,上詣玉京,燒香旋行,誦經禮天也。值得指出的是,九天生神章經作為一部古靈寶經,其對三洞尊神的敘述順序雖然因襲了三皇經,然而並沒有特別尊崇作為洞真尊神天寶君的性質。宋代王希巢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解卷上曰:「元始法王乃造化之主,先天聖人得而名焉。洞真則見於三洞既分之後,元始又兼稱之。」其中元始和元始法王即元始天尊。王希巢又引藏經眾篇序義有云:「洞玄是本,靈寶為跡,是從跡而言也。大洞之,本生於空,流而為洞真;次為洞玄,洞玄之教,專名靈寶,是教之祖也。所謂跡者,文字是也。龍漢元年末有文字,乃至開圖,文字始露。道教所起雲道家之教,起自三元,從本降跡,方演經誥。今靈寶君生於龍漢開圖之初,是出書度人之始。觀其號與其時,乃知教之祖也。又號元都玉京七寶紫微宮,乃藏經之所也。」按照靈寶經的神學理論,當龍漢元年天寶君化生並出書時並未形成文字。只是到赤明元年靈寶君化生出書度人時方演經誥,即所謂赤明開圖敦煌文書P2399號古靈寶經太上洞玄靈寶空洞靈章稱:「梵形冠大羅,淳風抗玄紀。無形有常存,觀世翻然理,屢踐不終劫,探幽度生死。」「赤明開元圖,陽和回上虛。元始敷靈篇,十部飛天書。」「龍漢承康界,開圖號赤明。妙哉元始公,倏忽敷三靈。赤書朗長冥,十部大乘門,眾賢贊洞經。」梵形與無形都是元始天尊在延康劫和龍漢劫時的名號。只有在赤明劫時,元始天尊才敷衍靈寶十部妙經。所謂「妙哉元始公,倏忽敷三靈」,其三靈就是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是元始天尊演化出三洞尊神。正因為這樣,靈寶經是出書度人之始,也是道教經教之祖。
宋代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一曰:靈寶為三洞祖教,出生一切聖人。其書卷四十二曰:靈寶之道,正屬洞玄,然而貫三洞之樞機,涵諸經之奧妙。靈寶玉鑒卷一道法釋疑門稱:「靈寶經法,乃萬法之宗。」「道法之分門別派不知幾也,獨靈寶為萬法樞鈕。」宋代甯全真、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門稱:「三清三境天尊,人孰不知其為玄元始三?但聚則為形,散則複為,是萬化之源,三才之祖,天地之根,不可得而名,不可得而議。赤明啟運,大道流光,或火煉太空,或皇人按筆,真文降世,三洞宣行,故有洞真、洞玄、洞神之部,天寶、靈寶、神寶之稱。中古以後,遂立科法,三洞各有經,故謂之三乘九等也。」其中真文,即靈寶赤書五篇真文等靈寶真文。在古靈寶經中,靈寶真文本身也是道的本體和表現形式,是道與氣的統一。三洞經書本質上也是氣,是靈寶真文這種作為宇宙本源的氣按照三一原則演化的結果。
可見,這部古靈寶經一方面吸收三皇經 三洞尊神的神學理論,將東晉時代江南流傳的上清、靈寶、三皇三組道經看成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又突出了靈寶經本身的核心地位。而且,早期靈寶派將這種思想融貫在其對道教經教結構的系統闡述中。
最後,三洞尊神與三清、三、三天的結合,並具有了一化三清的實質意義。三皇經中即有玉清、上清、太極。所謂太極,道教義樞卷一所引八素經曰:太極者,此是太清境中之宮。可見太極實即太清。九天生神章經中的三清是指天寶君所在的高上大有玉清宮、靈寶君所在的上清玄都玉京七寶紫微宮、神寶君所在的三皇洞神太清太極宮,毫無疑問亦指其中三位具體的神靈。
而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所稱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三號雖年殊號異,本同一也,分為玄元始三而治。三寶皆三之尊神,號生三,三號合生九。其中玄、元、始三本為早期天師道的思想。前引曹魏時代天師後裔所撰大道家令誡,即稱太上老君以漢安元年(142年)五月一日降臨,造出正一盟威之道,分佈玄元始氣治民。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引劉宋初年問世的天師道經典三天內解經云:「幽冥之中生乎空洞,空洞之中生乎太無,太無變化玄氣元氣始氣三氣。」古靈寶經中三氣、三天的概念均直接源于天師道。敦煌文書S1361古靈寶經太極左仙公請問經云:「又有三天齋法,與靈寶相似。」仙公曰:三天齋者,是三天法師天師所受法,名為旨教經也。
以上三天法師天師即張道陵,而三天齋法中的三天,即天師道的大赤天、禹餘天、清微天。三洞珠囊卷七二十四氣品引洞玄經即曰:「三元以三氣置立三天。三天者,始氣為清微天,元氣為禹余天,玄氣為大赤天。」
大約在公元420年至425年成書的上清經太真科有關太真科的研究,吸收了古靈寶經所創造的元始天尊作為至上神的觀念,雲笈七簽卷二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引太真科云:「混洞之前,道氣未顯於恍莽之中,有無形象天尊,謂無像可察也。後經一劫,乃有無名天尊,謂有質可睹,不可名也。又經一劫,乃生元始天尊,謂有名有質,為萬物之初始也。極道之宗元,挺生乎自然,壽無億之數,不始不終,永存綿綿,消則為氣,息則為人,不無不有,非色非空,居上境為萬天之元,居中境為萬化之根,居下境為萬帝之尊,無名可宗,强名曰道。」而這部上清經典有關三與三天的思想,也與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完全一致。道教義樞卷七又引太真科云:三天最上,號曰大羅,是道境極地,妙氣本一。唯此大羅,生玄元始三,化為三清天也。一曰清微天玉清境,始氣所成;二曰禹餘天上清境,元氣所成;三曰大赤天太清境,玄氣所成。從此三各生三,合成九,以成九天。
後代三清尊神的排列也最早出現於古靈寶經中。洞玄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匮明真科中上啟對象有「虛無自然元始天尊、無極大道太上道君、太上老君、高上玉皇、已得道大聖眾、至真諸君丈人」等等。元始五老赤書玉篇真文天書經卷下有「元始靈寶東天大聖眾至真尊神、太清玄元上三天無極大道、無上玄老太上老君、太上丈人」等。正如學術界一般所理解的,元始天尊是靈寶派的最高神,太上大道君原是上清派的最高神,太上老君是天師道的最高神。而早期靈寶經已將它們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其以靈寶經為基礎整合道教各派的意圖是相當明顯的。而這也正是後來道教將三洞尊神與三清尊神加以整合的基礎在後代記載中,元始天尊、太上大道君、太上老君等所謂三清神也逐步融入三洞經書的傳授體系中。宋代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十散壇設醮品有云:「恭聞道不可得而名,因經而立教。經不可得而備,随運而開祥。元始一分三,是為玄元始三。玄為清微天,曰玉清境。元始以龍漢之劫說洞真經一十二部,于此天中出書,是名天寶也;元為禹餘天,曰上清境,元始以延康之劫說洞玄經一十二部,道君于此天中出書,是名靈寶也;始為大赤天,曰太清境,元始以赤明之劫說洞神經一十二部,老君于此天中出書,是名神寶也。及至開皇之時,敷揚三洞,下化人間,上皇以後,群經眾典,流怖無窮。」道藏第31册,p624。
北周道書無上秘要卷二十四三寶品、卷二十八九天生神章品,均依據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随著南北朝後期至隋唐元始天尊作為道教統一性教主地位的逐步確立,元始天尊作為道教三洞經典共同教主的形像越來越明證。雲笈七簽除卷十六收錄有靈寶洞玄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的全文外,其書卷六三洞經教部云:「原夫經教所出,按業報經、應化經倂云天尊曰:吾以道炁,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吾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號元始天尊,亦名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唐前期孟安排編纂的道教義樞卷二三洞義云:洞真、洞玄、洞神三教并能通凡入聖,又皆同一大乘也。然其教之迹本,洞真教主天寶君為迹本是混沌太無元高上玉皇之;洞玄教主靈寶君為迹本是赤混太無元上玉虛之;洞神教主神寶君為迹本是冥寂玄通無上玉虛之。其迹本之義,具如九天生神章經義迹及玄門大論所明。而道藏所收隋大業年間成書的玄門大義僅存十二部之解釋。其迹本之義即三洞原始部分已佚。然被道教義樞所徵引,其三洞教主迹本之義是直接出自其徵引的九天生神章經,即古靈寶經(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而宋代雲笈七簽卷三三洞義的敘述又直接引用了道教義樞。雲笈七簽卷三道教三洞宗元有關道教起始的敘述也是對九天生神章經的概括和闡明。其文云:原夫道家由肇,起自無先。垂迹應感,生乎妙一。從乎妙一,分為三元。又從三元,變成三炁。又從三炁,變生三才。三才既滋,萬物斯備。其三元者,第一混洞太無元,第二赤混太無元,第三冥寂玄通元。從混洞太無元化生天寶君,從赤混太無元化生靈寶君,從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寶君。大洞之迹,别出為化,主治在三清境。其三清境者,玉清、上清、太清是也。亦名三天,其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天寶君治在玉清境,即清微天也,其炁始青;靈寶君治在上清境,即禹餘天也,其炁元黄;神寶君治在太清境,即大赤天也,其炁玄白。故九天生神章經云:此三號雖殊,本同一也。此三君各為教主,即是三洞之尊神也。其三洞者,謂洞真、洞玄、洞神是也。
以上內容與唐初上清派道書道門經法相承次序卷上的敘述完全相同。明代道藏經目錄四卷又稱大明道藏經目錄,其卷首有道教宗源,反映了明代正統年間編纂道藏的基本思想。而道教宗源所述道教三洞之原始也是完全直接以道門經法相承次序的以上論述來說明的。除道藏中所保留的宋代以來董思靖、王希巢、華陽複等對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的注解外,又據華陽複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注卷首所錄太和真人張守清九天生神王章經注序稱,生神經舊注多達數十家,唐有著名道士衡岳薜幽棲、太清供奉李少微、西華法師成玄英等注解,「皆通玄究微,惜未之見。後之注者雖多,唯王隱賢、蕭真、浮山真率三家,發明頗詳盡。」三者唯存王隱賢一家。而這也從一個重要方面,反映了這部古靈寶經對中古道教神學發展的深遠影響。
三、結語
長期以來,中古道教三洞學說的出現是否與佛教三藏的觀念有關,一直是困擾國內外學術界的問題。通過以上討論可知,道教三洞學說的創立源於中古道教各宗派中最為密切的早期靈寶派(漢朝),早比佛教三藏的理論(南宋初)要早一千年以上。
而靈寶派恰恰又是以漢魏以來道教最根本的教義思想元氣說和三一理論來創立道教本身的三洞學說的。然而,早期靈寶派通過元氣說和三一理論將東晉末年江南流傳的三洞,道經最終結合起來的。
另外,在古靈寶經中,元始天尊只是三洞經書的最初演說者,並非是創始者。而三洞經書的形成則源于古靈寶經中一種特殊的天文,或稱真文、雲篆、秘篆文、天書、本文。從作為道與氣的統一的靈寶天文向道教三洞經書的具體演變,亦與早期道教的元氣說和三一理論有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