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族03.31.2015
元始道長
毫無疑問,貴族是個歷史和文化的概念,暫且不論。僅就現代貴族的基本內涵來講,一為富有,一為高貴。前者為物質財富的積累程度,後者為精神品質的超拔境界;前者為世俗物欲的現實炫耀,後者為個人道德操守的完美修養。貴族作為一種人格化的理想,是一種正義、責任、擔當,氣質、儀態、談吐、風度,知識、智慧和教養的優化總括。
人們也許從古典文學作品和進口電影中多少感知了在西方宮廷生活中養成的貴族風範,貴族意味著一個人身世顯赫,儀容華美,禮貌周全,體態優雅和幽默談吐;意味著熱愛藝術,善於歌唱,彈琴繪畫,擊劍游泳,騎馬打獵等文體運動樣樣在行;尤為重要的是品德高尚,作戰勇敢,有強烈的榮譽感和自尊心,特別尊重女性和老人,愛護兒童,自覺體悟低層社會的艱辛,具有高度的公平正義感、不計較個人得失、有悲憫良心和公益慈善行為,更有關注人類、國家、民族自身命運的強烈意識。某種程度上,貴族綜合反映的是一個人擁有的良好教養、高尚道德、審美情趣、人格魅力、高雅境界和關注社會人生、踐行公平正義的強烈程度。
然而,台灣人、中國人和西方國家相比,富人們仍是富人,尚未達到貴族的階段。台灣人、中國人一直沒有貴族階層,社會意識往往以錢為貴,以權為貴,為富不仁已不鮮見,斂財爭權鬥富至極。以至於人們信仰缺失,道德殘缺,價值觀破碎。貪則上千萬、上億,情人動則幾十、上百。如今的一些富人,這種貪得無厭的劣根性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不是國人仇富。一家研究機構對西方百萬富翁的研究竟然發現,富翁們大多數開平民車,用舊傢俱,為的是找個便宜的服務,大多數富翁以慈善募捐為美。這種幾個世紀培養出來的上流社會文化,是台灣人、中國人的富豪大爺們一、兩天、一、兩年學不來的。難怪中國富人捐獻的善款數在全世界同比排名名落孫山。
富是貴的基礎,但富絕對不是貴的內涵,一個人要想成為貴族,第一代要徹底擺脫貧困,第二代一定要道德提升,第三代才有可能成為貴族。做一名貴族至少需要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貴族之人一定是大慈善家,但大慈善家不一定就是貴族。台灣人、中國人缺少的就是這樣濟民益世的貴族人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