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01.30.2014
元始道長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日是灶王爺上天之日。一早擺上糖果送灶王爺上天。
臘月二十四,送神,撣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傳說玉帝會下界查訪,吃豆腐渣以表清苦。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人們只在一年一度的年節中才能吃到肉。
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春節所需物品都在此日置辦之中。
臘月二十八,打糕蒸粿貼花。古人以桃木為辟邪之木,後被紅紙代替。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對於祖先的崇拜,在我國由來已久。
大年三十,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大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壓歲錢,壓住邪祟。
大年初二,金雞報春。親眷人家去拜年,東家留吃飯、西家排酒筵
大年初三,肥豬拱門。女婿看望老丈人、媳婦回娘家,禮物帶雙數。
大年初四,三羊開泰。灶王爺要查戶口,恭迎灶神及諸神回民間。
大年初五,福牛耕春。五路接財神,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通。
大年初六,馬到成功。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
大年初七,人夀年豐。攤煎餅吃七寶羹,安頓身心,休養生息。
大年初八,放生祈福。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一寸光陰一寸金。
大年初九,玉皇天誕。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人們都會舉行祭典以表慶賀。
大年初十,祭石感恩。有天還有地,人畜房米麥百穀都生地。
正月十一,祭奉紫姑。深受壓迫的女性,把她奉為弱女子的保護神。
正月十二,搭建燈棚。元宵節將近,開始做元宵賞燈的準備工作。
正月十三,灶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
正月十四,臨水娘娘誕辰,又稱順天聖母。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
正月十五,夜照田蠶(神)。觀顏色判斷一年的豐歉,後演化為元宵節觀燈。
開正
每年農曆大年初一至初五稱為「新正」年頭,大年初一稱為「開正」,家家戶戶會舉行祭拜神明和祖先的活動,祈求自己及子孫在未來新的一年裡,能夠諸事平安、萬事大吉昌。開正的時辰,要隨著每年歲時日子的喜忌擇一吉時,打開神明廳堂的大門(城市公寓大廈住家門戶),點香祭拜并放鞭炮,稱為「開新正」。
開新正祭拜的對象是神明和祖先,所以要在神明廳進行。祭拜神明的桌面分為頂桌及下桌。
頂桌:準備鮮花兩束(忌用白色),柑橘(代表甘甜與圓滿),甜糕(年糕,表示年年高昇),發糕(表示發財),蘿蔔糕 (彩頭糕表示好彩頭),長年飯(白米飯一鍋表示豐衣足食),壽麵 (麵長120公分,有人用120公釐,須紮上紅紙,表示延壽),三杯清茶或甜茶(如紅棗茶、福圓茶),甜點(如甜花生仁俗稱土豆仁、紅棗、冬瓜糖、土豆糖、麻荖、米荖意指吃到老老老),糖果等供品。其中長年飯、年糕、發糕及蘿蔔糕上面要插著飯春,表示年年有春(年年有餘)和發財如意。
下桌:擺放三牲,四菓,應景節慶之敬品及金紙(壽金、四方金、大福金)。
祭拜祖先:準備十二碗菜碗(全素)及飯,五個碗(敬酒用,酒敬五巡,拜完後中間碗酒灑化在燒化的金紙上,用酒澆一圓圈,稱為圓或元或稱為鑳錢)五雙筷子(或者十個碗十雙筷子)。金紙(大銀或稱蓮花銀、小銀、四方金)。
開新正禁忌:
初一不吃粥:避免一年到尾都要靠吃粥過日子,甚至於有人認為,一年內如果有遠行時,會遇上大風大雨。
初一不煎粿:因為煎粿要煎到散赤(台語),散赤意指貧窮。新正期間不掃地,倒尿桶,怕家裡的財運和福氣都掃走、倒走。
新正期間不打人(含小孩)、不罵人、不啼哭、不說不吉利的話、不動刀(殺生)、不睡午覺。不下田工作。
接神:
由於十二月二十四日灶君必須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至正月初四日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虔誠的迎接神明下凡,故稱接神日。
接神時間,早、晚各依自己慣例,在神明廳準備三牲或四果,金紙(壽金、四方金、大神馬或甲馬)。
大神馬或甲馬:接神時的交通工具、車隊,以示接神的誠意莊重,又稱接神紙。
開市:
每年新正,也就是一年的開始,我們的民族性均認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每年都會擇一吉日,開市迎財神的到來,祈求日後一年大發利市、財源廣進、生意興隆。並用紅紙書寫,張貼甚或發紅包給員工,新春團拜或設宴招待親友等。開市時間,大都不超過午時。
祭拜地點有神明廳時應在神明廳或店面安置神位處所,如果沒有,那就在店面工廠前門,祭品三牲、四果或果品,金紙:壽金、四方金、大福金。拜完須放鞭炮。
天公生:
正月初九天公生,天公是指玉皇大帝,民間認為天上最大是天公,地上最大是母舅公。所以要拜這麼崇高神聖的天公,必須沐浴、更衣、穿戴整齊,並依長幼順序上香,並行三跪九叩禮,民間一般認為求神、求天公最靈,因為天公最大,只要天公答應,凡事都會順利。
拜天公的地點,最好選擇能見天見地的地點,所以最好是神明廳前面的大埕,現代都市的公寓大樓,神明廳都在樓上,外面如有空地,外面最好,其次是在神明廳有吊三界公爐下面(有稱為天公爐) ,再其次是將八仙桌往神明廳門口或向外面的窗戶向天的方向祭拜。
拜天公的擺設,拜天公分為大、中、小三種,大則如謝神、還願、入宅安香、取媳婦等,供桌比較特別,需設頂桌和下桌,下桌又分前後桌,五營兵將桌及婆姊桌,共三桌或五桌。頂桌一般是以長板凳將八仙桌墊高,八仙桌四個底各放一疊壽金,名為凳金腳,壽金墊法以丁字,稱為凳丁字腳,前兩腳壽金放直,後兩腳壽金放橫。下桌放在長板凳的前後,頂桌前面需繫上桌巾(神桌專用的) ,並在頂桌兩旁繫上有頭有尾的甘蔗(整支含根部,意指有頭、有尾、有節,步步高昇之意) ,甘蔗尾再以紅線繫在一起,桌上放三盞燈座,兩旁掛高錢、花治錢,中間擺上香爐,邊旁放鮮花、燭台、清茶(三—五杯) ,桌上擺放五牲(現代人改以素食材為主)、五果、五菜碗、壽麵、紅湯圓、發粿。桌下右邊橫桿掛5—7顆粽子(拜好時由主要人士解開,意指解開所有結頭)。
下桌(眾神桌) ,擺放五座中燈、小燈及小神燈、香爐、燭台、三牲、四果、菜碗、果品。
後桌亦擺放菜碗等敬禮物品,用以拜地府用,旁邊有五營兵將桌及婆姊桌,亦擺放菜碗等敬禮物品。後邊旁擺上生豬全隻、角羊全隻。門口邊桌擺上生魚、生雞、生鴨或生鵝,並貼上對聯。
金紙分為天公一份、眾神一份、地府一份、兵將一份、婆姊一份、另外準備一份進錢、一份補運。份量多寡有高功道長指示。以上為大排場拜天公。
中排場拜天公,頂桌與大排場相似,下桌不擺放燈座及燭台,敬物相似,無五營兵將桌及婆姊桌等其他邊桌。金紙分為天公一份、眾神一份。
普通小排場拜天公,不用頂桌,只有一桌。不用燈座,桌上擺放香爐、燭台、清茶(五杯) 、酒(五杯) 、五果、五菜碗、壽麵、紅湯圓、發粿及三牲。金紙為天尺金、太極金、壽金、四方金、大福金(五色金) 、保運錢及花仔錢。
上元節:又名元宵節
農曆春節一直延續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提燈籠、賞燈籠過後,才算真正的恢復正常的生活秩序。上元節又稱為小過年,是漢族傳統重要節日之一,也是三官大帝中天官大帝的聖誕日,俗稱三界公,神格與玉皇大帝同樣尊貴。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即上元節,民眾會在該日凌晨子時起祭拜天官賜福大帝,當日也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家中有小朋友的也會祭拜床母,宮廟晚上也會舉辦賞花燈及猜燈謎的活動。民間有一傳說:鑽燈腳,生卵葩(走花燈下生兒子)。因為燈台語讀音丁,因而產生許多求子的風俗。
拜天官賜福大帝與拜天公相似,祭拜方式與準備的供品相似,也分頂桌及下桌,地點:有外埕在外埕,有外面在外面,有三界公爐在三界公爐下,或門口或窗邊見天之處。
頂桌上放三盞燈座,中間擺上香爐,邊旁放鮮花、燭台、清茶五杯,酒杯五杯,五牲(現代人改以素食材為主)、五果、五菜碗、壽麵、紅湯圓、發粿、甜料、糖果。
下桌放三牲、四果、菜碗、發粿、甜料、糖果、香爐、燭台。
金紙:頂桌為天尺金、太極金、壽金、四方金、大福金(五色金) 、保運錢及花仔錢。下桌為壽金、四方金、大福金。
一般沒用頂桌者,不用燈座。金紙為天尺金、太極金、壽金、四方金、大福金(五色金) 、保運錢及花仔錢。
一般而言拜大神的東西可以拿來拜小神,拜神的東西可以拿來拜祖先。民間所謂:一付牲禮從頭拜到尾,就是這個道理。拜神明一般而言在早上,尤其早「卯」最為民眾喜愛。
拜祖先最好在中午之前。俗話說:早忌晚節。就是這個道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