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 星期六

太上洞玄寶元上經

太上洞玄寶元上經09.29.2010元始道長

太上寶元上經,一名源一妙訣,又名自然經,玉晨君所修五帝神旨,祕大有之房,傳無上真人也。

太上曰:大道浩浩,其中有寶,其寶甚精,莫倡其榮,其榮鬱鬱,莫儔其貴,其貴甚尊,莫齊其門,其門無雙,其戶獨立,子能尋之,無欲直入,有欲求之,莫或能及。少欲志慕,感有差級,法地則天,守道自然,自然妙黑,應以三位,三位之源,源本同實,實以鎮虛,以文成質,內外相須,混而為一,一接三才,才人出類,合德二儀,拔乎其萃,由識本源,守貸不失,永保生生。修之入室,靜篤精思,見妙如日,明來聞去,消除死黑。死黑稍遠,生黑浸長,長生不死,是日得常。常未即得,恆當存知,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凶資欲起,貪爭相牽,氛氳蓊鬱,罪障日堅,心神亂惑,災禍相纏。智慧悟此,抑欲鍊心,以清治濁,以正制邪,邪凶既去,正吉惟新,能成能蔽,與道合真也。

自然源一,應乎萬物為三,萬物作復,由乎四黑、五行,周流六虛,同歸宗一,一為道子,生二,二生三,三一之中,有數無量,一二三四,爰及五六,學者所修,以寡其欲,欲寡私少,道乃可弘,是以聖真尊一為主,事二為師,宗三為友,親四為朋,尋五為倡,遊六為常。常六者,合通不可離也。倡五者,思帝攜之宴也。朋四者,黑序為體也。友三者,景耀同明也。事二者,法則天地也。尊一者,敬重道君也。君母道源,無為湛存,是無欲所明,非少欲所習也。少欲之習,如母守子,是以,上學敬重道君。敬重道君者,修存禮也。法則天地者,習生施也。同明景耀者,晝夜照覽也。炁序為體者,行藏得時也。思帝君攜宴者,順王立功也。六合常通者,從道立德也。從道立德者守靜清虛也。順王立功者,隨時賞罰也。行藏得時者,嘿語有節也。晝夜照覽者,研經內觀也。習生施者,係道種也。修存禮者,續玄位也。續玄位者,積學立功,綠階入序,道德備充,昇玄極也。係道種者,建善相生,子孫傳業,成性存存,祭祀不輟也。研經內觀者,誦詠靈章,解了妙義,臨目思神,與真合也。嘿語有節者,物順則行,人忌則止,固窮港通,蒙養正也。隨時賞罰者,誅邪輔正,明道救俗,抑揚取中,無固必也。守靜清虛者,運值無為,無為無滯,三宮閑寧,五神安靜也。從道立德者,無之與有,適應逍遙,滌除己辯,玄覽備周,去來非我,唯道是從,出入為物,功德不去也。能明此六,由經有三。三經者,一以明天,二以明地,三以明人。人道、地道、天道,謂之三才。才者裁也,能也,裁製偏邪,同歸中正,能反流末,還至本源。源即道也。道元尊也。尊為人首,積善所宗,間塞得通,總名三道本一。應化分形,上者清暢為高,下者安順為貴,中者合二為尊,尊貴至高,名殊實一。一實者,不死不生,不元不有。殊名者,上覆非載非覆,中瞻雖周,非覆非載,由一切含黑無始中來,自然有三,不可頓一,三者滯有著元,又執不無不有,而才有利鈍平,識有初中末,末者沉以求安,中者浮以祈濟,初者飛以期寧,遂有群分類聚。聚分之中共有利鈍平,大道弗能使之,即一綠其感來,示以應往,飛浮沉等,各從其宗,故示之以乾,引諸飛倡,顯之以坤,接諸沉類,樹之以君,統諸浮徒。聖君與天地合德,善長分為三元,三元各有所尊,立號各有所議,況天曰帝,地曰皇,人曰王,王者,群生往崇之也。皇者,含黑大仰之也,帝者,一切的尊之也,後感參差,應化致異,沉中有浮,浮中有飛,飛行皇帝,九土王號,總稱褊名,先皇後帝,帝王合舉,隨時損增,出自物情,權化仍用,求其本旨,不可不明。明天道者,由吾上經,明地道者,由吾下經,明人道者,由吾中經。中經能明,明天明地。明地明天,未能明人。明人者,在中經也。人貌丈尺,所行者仁,縱復禮義,智信備修,則天法地,亦未成人。成人者,洞體中經,中經有真,真神有降,降與己神為一身。又一身二神,二神一身,混無分析,常存不改,乃成明人耳。真神者,大道妙黑,應感爰臻,與己神合,合無復分,己身素有,無始至今,今功備充,此神會道,道神合同,身亦符一,一則妙絕,非幾眼所見,故謂無形,非無妙也,聖則見之,見之即合,合而言見,明洞了也,內視無外,非如在外睹內也,見妙由無欲,無欲今忘言,言既可忘,存戒寡慾,日損之訓,得之者真,寡慾之流,回向正道,仰觀上天,俯察下地,然後內觀,洞曉中也。洞曉中者,存三一也。存三一者,先觀天文,次察地理也。

 

觀天文者,依吾上經。天文者,三光也。名為觀者,占三光也。三光者,日月星也。周娣三道,推步璣衡,日往月來,迴旋無極,歲及熒惑,太白辰鎮,行常為戒,示禍顯福,北斗九星,二隱、七章,皎昧相表,斟酌玄津,潤洽含黑,生成無央。觀春之詠,十有六篇也,陽律陰呂,喝和調通,繼朔十二,黑蘇為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節克會,屬於八音,相資繼用。觀夏之詠,暢篇二十,而火以扶木為禮,木以生火為仁,春以萌育為德,夏以滋長為功,律呂既協,八音亦諧,三光無武,歲序宣明,攝此朔節,謂之為年,是為屬天。天於第一章分為二者,廣生養之前,進引養生也。地於第八十一章合為一者,據殺藏之後,退避刑殺也。不得無此進退,是以證明優劣,優者賢哲所習,劣者愚瞽所行,標此感激,發悟迷濛,能曉覺者,識度日精,殺藏可元,生養可一,一降涉數,示物定名,名不能目,非數所拘,是以在於五九之中,又出四九之外,自古及今,其名不去,是以上經三十七章也。

 

察地理者,依吾下經。地理者,三色也。名為察者,候三色也,三色者,土山水也。歷覽五方干支,位次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此二十有二以為秋詠,嚴明分段,不相參雜也。次豫兗青徐揚刻梁雍冀九州也,太山、衡山,華山、恆山、嵩高山五嶽也,江河淮濟四讀也。四海環迴州土山水,分支幹二十二,又二十二章以為冬詠,崑崙極中鎮四序之際,四十五章是為屬地,推功歸天,揖斂讓上,則下有四十四章矣。

 

夫源一分為二儀天地,名曰兩半,兩半之中,黑序有四,一者正陽,春黑生也,二者陽中之陰,夏黑長也,三者正陰,秋黑殺也,四者陰中之陽,冬黑藏也。四序周而歲功成,三光迴而天德顯,是以上經有春有夏,有仁有禮,有木有火,有和有明,下經有秋有冬,有義有智,有金有水,有順有敦有信,通土周遍,合會一」經,二經開位,永明二儀各有上下,以標四序,五千其文,以究五行,生育無窮,合德成功,數極乎九,四序因天,仍以相乘,四九三十六,是以道經三十六章,五行緣地,相乘法天,五九四十五,是以德經四十五章,天地黑交,兩九相乘,九九八十一,是二篇有八十一章。天有八十一府,地有八十一域,人有八十一部,各有神明,通則得道,得道通神,由法地則天,天無為而無不為,陽唱而陰和,地無成功,推德歸天,天分首章,以明獎成之旨,無欲無為,開常生不死之路也。地合後章,以明謙讓之風,與利不害,弘上德不德之化也。凡不欲而自正,為善而不爭,不爭則善成,善成由玄獎,獎之以謙,知末守本,玄覽無疵,其衛無上,是以學此之儔,皆號無上真人也。

 

凡學無上之法,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天地之本,本無形也,無形者,是道也。應物成有,有形有名,名天地者,道之孫,一一之子也,道生一,元黑也。一生二,內日陰陽,外日天地也。二生三,內日和黑,外日人也。三生萬物,陰陽交和,三黑分布,隨分貸與,萬物羅陳。人得和黑多,故日二生三,三黑廣贍,人不得為萬物父母,是以同天地為父母,人之主至貴,號曰天子,一之孫,道之曾孫也。有道德者,堪為國師,天子尊之,皆稱曾孫也。天形資無,一得生生,形之大莫過乎天,抱一不離,故天字一大也,無形生有形,有形始無形,以始為父,以養為母,母久德合,合黑物成,物成昇上,上天歙之,引接弘納,似如天也,音訓日先,又日顛,又曰玄。玄則懸空虛映,在物上顛,為群生之先,故曰天也。土者吐也,縱橫三一,下上現上,生出一切,似如吐也,又曰地也,音訓睹第,又曰隸,又曰齊,廣大配天,與天齊德,接隸仰屬,引物睹尊,人物法之,柔順守靜,和而不唱,謙下成功,功成不居,貴賤前後,次第分明,正而不邪,以治濟亂,綠漸歸天,故曰地也。天文清明,地理寧平,是其常也。不明生妖,不明發怪,非其常也。非常之兆,非天地所為,為之欲以戒物,賞善罰惡,顯彰非常,由人失法,法不法地,妄動違天,天地妖怪,戒語之也,仰觀俯察,占怪候妖,妖怪各有所主,修德立功則消,能知改,惡,唯善是從爾。乃法地守靜篤也。運至應動,動則則天,則天之動,動以入道,入道之由,由於抱一,抱一無武,三一可明,明三一者,與道合真。真人學之,堅存三一。三一者,天一地一人一是也,又名上中下三元一也,又名玄元始太一也。天一在吾上經,地一在吾下經,人一在吾中經。中經內觀,別自有經。經所以有三者,自然三炁所生也,大道妙炁,一中有三,陰陽和、玄元始、上中下,自然而然,莫能使之然,莫能使之不然,故謂自然三炁也。上下二經,亦別有文,文所以五千者,道生三炁,三炁生萬物,物終為一道,始又一合此三炁,五數立焉,道之一炁,非是陰陽和,而位居三炁之上,物之一炁,亦非陰陽和,而位在三炁之下,三炁之下有三而麤,三炁之上有三而妙,妙炁無色,眾色稟之而成,麤炁有色,色雜亂而昧,昧者待妙降而得明,明昧輪三炁以運用,運用隱顯,五位遂成,天地二儀運用三炁,一變至極曰十,十變至極曰百,百變至極曰千,數極則變,變不過三,三精在道,過則在物,萬物變麤,求精還三,三變濟物,五性以成,故五千其文,理周遍也。理有始終,文有次序,所以道可道為首者,舉源本以攝流末也,無欲有欲與善惡共章分為二者,無欲則見妙長生,有欲則滯麤致死,死生由人本心,心識優劣永異,此明其大較,故分以為其次,此明細事,事在善惡,善惡可息,以開有心,有心未能頓息,無欲不即可登,欲無欲者,寡慾少知,知善為不善,故忘之以息欲,息欲之方,先資省事,省事之要,取實去華,除其虛妄,故次之以不尚賢。去尚救俗,故次之以道沖而用之,凡萬物云云,一生一死,未得長存,但崇常住,常住之道,無祖無先,應化隨時,無窮無極,初淳則行不言之教,後澆則言象互陳,近情未達遠旨,每滯言象以沉淪,故首章先遣言名,使知常住非名言所盡,得常住由於名言,名言非常住之體,本寂應動,真假有殊,權實眾妙,同出玄門,而眾生無始中來,有其心識,識神不滅,身有死生,死生之苦,煩惱識神,一混一分,紛綸無極,自非斷結,勇猛超群,增長善因,功德勤積者,莫由免生死之痛。生死之痛,由於出無入有,有欲最深,累罪纏縛,塹欲無欲,微善得生,生樂滯著,愛欲相賡,不能斷割,廣興善場,懈息狐疑,惡根滋盛,生事不成,死痛又及,年命淺促,憂畏延長,皆從欲來,故先明無欲有欲。有欲之禍,在於善惡,心耽各異,過執成災,捨惡就善,善惡未明,往反倒見,以美亂神,己之所美,未必是善,善善在己,又乖道心,道心去著,抱實任真,不空企尚,杜絕競風,嘿識潛習,不起驚疑,信順三寶,藏智忘功,能如此者,可與適道,故章開三變之後,明道沖而用之,而道無形狀,假言象以為津,既言沖用,用實無物,無物之物,在帝之先。在帝之後者,宜法後以歸先,故次明天聖可法。天聖法道,凡宜法聖,法聖非形力所造,必須神思精勤日進,然後可登玄峰。神不可擾,故次之以谷神。養神所之,之於不死,不死之妙,克與道同,同道乃為天地根,為天地根,又與天地合,合恥救物有方,證不求而自得,故次之以天長地久。長久之果,柔順是因,故次之以上善若水。水加之則盈溢,澄之則清映,故次之以持而盈之。不盈之趣,在功成身退,退之所居、居乎不二,故次之以載營魄抱一。抱一成乎玄德,玄德生而不侍,而物自歸之,故次之以三十輻。物宗一用空,空貴無色。色慾難除,故次之以五色,去外浮華,得內真實,時止則止,時行則行,行藏為師,又當世位,進退宜明,故次之以寵辱。寵辱皆驚,則昇降無滯,防禍匪懈,萬福惟新,自下之高,天下託之,天下託之,必能體道,道妙無形,故次之以視之不見。知道三一,執古御今,執古御今,在上為聖王,在中為聖臣,在下為聖民,聖是積善所成,故次之以善為士者。士者事也,上中下共以善為事也,善士體古,習學在今,今學同古,守靜不殊,故次之以致虛極。知常同道,可左可右,可下可上,可王可公,同天同道,永保久長,隱身不殆,顯亦不危,失此道者,德有劣優,故次之以太上。太上之章,是春詠之限,分上引下,開數推移,移太上為夏詠之始,齊至虛為十六之終。太上之應,出生就養,養之使成,成乎歲標,昆節朔符於光景,形神據乎崑崙,崙者輸轉化導,長生不死,故在養章之中,崑者混合還真,故在生章之內,內隱外安,不危不殆,安隱常存,幽顯所附,世罕能守之,故次之以大道廢。失道爭能,競崇外邇,使還內習,故次之以絕聖。自習存中,光而不耀,師資謙嘿,消患禳凶,故次之以絕學,外競既息,內無爭心,大無不包,故次之以孔德之容,忍辱下流不辭,所存者道,故次之以曲則全,曲而能全,自然之理,可以心得,難以言宣,數窮可避,守嘿可弘,故次之以希言,希言嘿識,杜虛慕之萌,故次之以歧者不立,不自矜伐,則稱有道,有道之道,在天地先,故次之以有物混成。混位為前,應化為後,分為四大,四大有方,相次垂法,貴靜為基,故次之以重為輕根,重靜得中,外邇無轍,接救無棄,師資和同,故次之以善行,師資同道,知剛知柔,柔剛相濟,復歸於朴,朴不常混,運開則散,散又應合,故次之以知其雄守其雌,能雄能雌,濟用官長,得中去奢,泰守無為,故次之以將欲取天下,朴散稍亂,不獲已而治之,治之不可以兵強,故次之以以道佐人主,不獲已用之,用之有功,功遂則退,不可骯之,故次之以佳兵,探知不祥,捨之合道,道體隱退,退位無疑,疑滯既遣,天下不能臣,在位王侯不矜居上守利,物自賓,故次之以道常無名,能令物自賓者,則與天地合德,甘露既降,天下太平,遇斯之由,由於自知,自知則知足,知足則不亡,故次之以知人死而非亡,託化隱景,神與道同,出沒自在,隨感而應,故次之大道汎兮,應物無方,所得有在,在乎妙黑,黑妙無形,無形有妙,故次之執大象物之所宗,能得此妙,引誘蒼生,抑揚有法,故次之以將欲歙之,張歙得中,利器常隱,為而非為,終與道合,故次之以道常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物作則鎮之以朴,朴既無欲,天下自正,正則永與道合,合則言忘,忘言在正,正以正邪,故歲功成熟,節朔周通,四黑五行,乘為二十,地不分功,拜德在天,一章為年,故二十有一春,則四黑自乘以明首德得專,專含四黑,故十六在前,包羅秋冬,欲內同生養,外其殺藏,使其謙退,捨陰還陽,兩半歸中,厲剛伏之,麤和柔通之,妙故成歲在上,上含乎下,下德之極,終稱上焉,上德之人,化導殺藏,迴向生施,降躬率下,下麤自殊,能妙則上合矣。

 

地是天之分形,德是道之出應,物有階漸,現形同人,人能覺悟,習此上德,德上同天,還與道合,故曰德經,以上德為首,首引後生,今其得道,得道無失,號為德焉,德有優劣,上中下品,廣明其義,次第相須,超卓綠漸,各有其方,今應法古,故次之以昔之得一,一為應主,主一應萬,萬有所宗,宗一宜守,守之不動,動與俗反,反俗還道,故次之以反者道之動,反者途逵,中逵既易,故次之以上士聞道,聞道勤行,必至源本,源本宜知,故次之以道生一,知一本源,保和乃合,故次之以天下之至柔,柔者謙退不競,競功名者,身亡神散,故次之以名與身孰親,茫茫守道,於俗不足,故次之以大成若缺,缺偽全真,除禍納福,故次之以天下有道,道無不在,內觀反求,得之在心,故次之以不出戶,出戶求益,麤而乖妙,督其悟斯,故次之以為學,學華可捨,損慾念真,順物通礙,不滯怛情,故次之以聖人無常心。心以赴感,感來則應,應非我求,心無此欲,適通無方,動靜唯道,道應之形,號之為聖,學道積德,亦號聖焉,二聖來殊,同歸一致,致心濟物,接生度死,死者能改,悔則還生,生者能攝,養則不死,死生由九竅四關,故次之以出生入死。死中願生,宜識源本,故次之以道生之。求生得生,生生多事,事有始終,防理用術,開塞有方,故次之以天下有始。始常明終,明終恆開,間資明濟,故次之以使我介然。能行大道者,光內晦外,探根固蒂,子孫無窮,故次之以善建不拔。修身至乎天下,懷道以全其真,故次之以含德之厚。嘿識勤遵,守之不失,故次之以知者不言。不言之言,言以救物,除邪定亂,故次之以以正治國。終貴無為,不顯繁法,故次之以其政悶悶。過去無極,當來無窮,現在無央,過去善者,思存學之,以自救援,其不善者,願念拔度,同登道場,當來無窮,精麤叵測,不得枉之,現在無央,尊卑相涉,善者立善,接之共善,同得昇濟,惡者化之,俱乘法橋,故次之以治人事天。秋詠方殊,殊而非善,不得擅位,會合相通,雖有二章,猶在五九之限,使歸長生久視,不復別立,其乘也能深根固蒂,可以濟之人神,故次之以治大國。德既交歸,靜以安小,故次之以大國下流。流何所歸,歸乎大道,故次之以道者萬物之奧。得知奧妙,以救群麤,不可為有,故次之以為無為。方息有為,杜漸防萌,故次之以其安易持。令堅修德,驗之先師,故次之以古之善為道者。為道多方,要在卑弱,卑以自牧,弱以為用,久忍不虧,則小能成大,故次之以江海。守此卑下,俗所不堪。故次之以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能有三寶,卻死全生,故次之以善為士者,不爭之德,德乃配天,天無所害,故次之以用兵有言。慈哀為本,本立道成,人罕能明,故次之以吾言甚易知。凡間不守其分,妄以不知為知,故次之以知不知上。愚者失道,不測神靈,不知尊重,觸冒致災,故次之以民不畏威。凡夫執心,不能無為,為惡而不為善,勇其所為,故次之以勇於敢勇。不得其所勇,故次之以民常不畏死。上以風化下,下過由上風,故次之以民之饑。生以食為本,本以道為主,主以柔弱教,故次之以人之生也柔弱。弱中有強,弱能強道,道強者和,和同在中,故次之以天之道其猶張弓。中和柔弱,能勝麤剛,取證明實,故次之以天下柔弱莫過於水。爭強則仇對相牽,麤和不及無爭,故次之以和大怨。無怨常善,天道與之,恆自小自寡,然後保大居多,故次之以小國寡民。世俗美辭,華而無實,道之信言,實而不美,明者取實捨華,故次之以信言不美。本與聖人不積各章合之,以明與人已愈多,終歸天德,故利而不害,人道之極,為而不爭,不爭之德,少能全之,是以慇蔥,誘引開導,以下昇高,迴卑同尊,捨滯惡以從通善,皇由乎五千文,文千以五,五德備充,闕一字者,理不全焉,是為道本生乎太空,空而不空,無中之有,有妙無敵,化育群生,生生之根,謂為混沌無形,無形無狀,無狀之狀,不可以意知,意知由文,文以達意,意不得拘文,文簡不得究意,意在文外,明者研精之,略舉一隅反三,由智德之士矣。

 

道炁玄妙,無祖無先,無始無初,無極無窮,無心無欲,無事無為,沖淳澄淡,泊然湛然,不清不濁,不臧不增,含容無量,一切有無,炁妙不可得汙,形玄不可得言,強字曰道,號為無形,無形之中,含一切形,一切形混,稱曰混成,成生一切,無數無鞅,大而分之,常用以五,一曰無,二日有,三曰無中之有,四日有中之無,五日非有非無,非有非無,妙炁也,有中之無,精炁也,無中之有,始炁也,有者,元炁也,無者,玄炁也,玄元始炁,分精共妙,五中之三,三中之五,三五混合,無累無傷,善成無棄,總號道源,源本有五,以應五方,北水束木南火中土西金,天地未張,五方未分,水木火土金,其炁相和,極感而應,應隨次章,一切同感,在間思明,從混願別,厭死樂生,樂生不能自生,願別不能自別,感極道應,應之以一,一為道子,元炁先臻,故曰道生一,一生二,陽炁前唱,陰氣後和,二炁相須,由乎元炁,故曰一生二,二生三,陰陽合會,和炁交通,三生萬物,玄元始分,於是天覆其上,地載其下,人列其中,萬物參羅,三才相輔,同歸崇道,道有三官,上有天官,下有地官,中有水官,道委三官,不立別職,物附三才,無復別司,人僚唯三,互相統攝,導末歸本,大略是同,引善抑惡,細法舛異,異終還同。同在聖誥,誥有權實,精者得真,真經要旨,智慧為先,藏明潛用,聖德乃成,成由學解,解由研尋,尋理盡性,委之上人,上人之基,識三守五,能知三五,橫行天下,所適必通,無復掛礙,三即陰陽和,玄元始也,五即水木火土金也。三黑未分,謂之為混,五行未彰,謂之為,混沌之源,其圖如左。

第一內號曰,外號曰自然,此黑最妙,尊無上也。

第二內號曰混,外號無極。

第三內號曰,外號大道。

第四內號曰,外號至真。

第五內號曰,外號太上。

第六內號曰,外號老君。

第七內號曰,外號高皇。

第八內號曰,外號天尊。

第九內號曰,外號玉帝。

第十內號曰,外號陛下。

右十號三十字,十字分應十方,或兼或單,相似而異,皆由感有參差,是以尊號分別,開悟善心,因名達理,知之者不死,解之者長生,遇賢當鈴口受,非人慎勿宣也。

2025年7月2日 星期三

看命妙方

看命妙方05.01.2024元始道長

凡看命造,先分乾坤,男命為乾,女命為坤,

年月日時,四柱推准,排運有法,男女分論,

不論生月,節氣為准,時分三亥,不能相混,

四柱排定,寫出大運,不可忘掉小運,

歲君日主,五行旺弱細分,

日旺喜財,日衰喜印,旺極喜泄,剋為喜神,

衰者宜扶,生者為真,取用神辨格,月上為貴,時柱次之,不論五行,分清四柱,刑沖神煞別忘,一一辨明先看合化為吉為凶,再看格局有用無用,合化不成格局不明,選取用神,分析五行旺相休囚四時,

一定甲乙青龍,東方得令,辛庚白虎,西方為興,

南方朱雀,丙丁旺宮,玄武壬癸,得令坎北,

辰戍丑未土旺定論,十干記熟,一一分析四柱各有信號,

六親分佈,年干為父,年干為母,月干弟兄姐妹,支中日干為已,日支為妻,

女命不同,日支夫星,時干為子,時支為女,

父母壽元,四柱先看,偏財旺者,父親延年,比肩多強,父親先亡,正印為母,弱者壽促,正印得利,必定益母,

兄弟多少,時支去找,子午卯酉,四個不少,若是煞旺,五個必保,巳亥寅申,三四來分,

若是二個,體囚來臨,辰戍丑未,一個定準,

妻子多少,四柱來找,偏正雜居,透天藏地,至少兩個,此為多妻,

女命看官,不宜正偏,明暗交叉,官煞混雜,生離死別,定必兩家,煞不容官,官不容煞。

子息何找,時支代表,則多是少,歌來對照,分析五行,可別忘掉,旺者能增,弱者可少,

生男生女,頭胎信號,日干時干,二干來找,

二干皆陽,身旺必子,若是身弱,變為閨女,

二干為陰,生女為真,日元極旺,運吉為男,日陰時陽,生子為強,

日陽時陰,頭女必得,時支被刑,生兒難成,時支被沖,生兒有凶,再遇三刑,必定亡命,

男命看財,女命看官,財官印全,中和非凡,逢官看財,逢財看食,逢煞看印,逢印看官,

五行失體,災禍必起,刑沖何宮,何宮見凶,沖日為妻有凶,為己男貴,合多,合者為喜,生子生女,洞房之期,

女命合賤,淫欲貪爛,夫星最嫌,子來刑卯桃花莫跑,女命在時荒淫無度,

身居何位,日坐有信,丙戍坐寅,長子必准,丁己坐酉,必占排頭,甲子戍提是,居長元疑,

癸亥生戍,必有兄弟,癸亥生卯,居二沒跑,辛亥辛丑,大小兩頭,壬申為大,必在坤宮,乙丑辰生,為大剋兄,

干與支同,妻宮受刑,對妻不利,沖剋相同,六甲相並,年日柱同,

日坐羊刃,必剋妻宮,煞多煞旺,子多子祥,

傷官見財,小子定來,四庫喜沖,不沖不興,吉神衝破,惡神沖好,

合用非用,合凶變好,沖剋合刑,相貼顯能,年日不沖,月時不刑,三合三刑,隔開能成,大運流年,都可三刑,

年為太歲,相生吉慶,太歲受傷,其年有殃,大運走財,流年財旺,男命逢之,花燭可望,

大運官煞,流年官見,花燭之喜,必在其年,

日財用金,大運走丑流年,見未到妻子必有官星,

為水大運遇辰流年見戍,今年婚期,大運走煞流年見官,花燭之喜,必在此年,

比肩剋父,財旺傷母,子怕傷官,印旺傷孫,用官怕傷,用財怕劫,用印怕財,用傷怕印,相生為吉,相剋為凶,

旺者遇生,物析必返,旺日旺鄉,必見禍殃,衰者受制,死遇洩氣,弱日弱鄉,必遇命傷,五行有救,大病在床,

比肩呈凶,必傷父翁,柱多比肩,大運遇見,流年也有傷,父必就四柱財旺運走財鄉,流年見財,母親必災,五行無救,壽終必就。 

2025年7月1日 星期二

金華出世術

金華出世術12.10.2010元始道長

熟讀神仙傳的人也許會注意到以下幾點:

成仙之術不只是現在的內外丹兩種

古仙(指與葛洪同時或之前)大都出現以下特徵:駐世時間長久,一般都是幾百年;容貌年輕,少有衰老之容。有些道德極為深厚者,甚至出現女仙貌如童男,男仙貌如童女的瑞相;因大都肉身成聖,很少出現單純修煉純陽之氣,從而只出陽神的現象;採取白日飛升這種驚世駭俗之壯舉,而非後世的坐化,從而留下形骸。

再看看後世的所謂修道之徒,將異教的理論引入,竟然鄙視肉身,以出陽神、出舍利為目的,認為肉身不能成聖。即使煉到出神的地步,容貌仍現衰老之容,駐世時間與庸俗無異,一般就是幾十年,坐化時甚至示疾。葛洪曾說:仙道以不老不死為貴!又說:那些動輒將死亡說成屍解者,何不駐世一二百年然後再屍解?俗語說:無醜陋真人,少衰弱神仙!示疾這種現象是和仙家無緣的。望同道深察之。

順便提及: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此言極當。非庸俗開口論天機,只能狂說不能知。世上浮生無鑒識,及至逢真說道非。

不想炫術自矜,進入網站之目的,只是有數言相告:恢復神仙之本來面目,歷史塵封其真面目久矣,不欲異教理論侵染仙顏。古人至秘且重者,長生之術也,雖裂地連城,不能妄傳。今異教妄誇虛口,鄙視長生,其顛倒黑白、指鹿為馬,又何其毒也!吾人不才,但不忍仙家金華出世術受到異教纂改,願人人壽域同登且盡道長青囊秘術。

諸君整日上網巧言令色,不行實修實證之功夫,頑心放蕩,以行無益之事;鏤冰雕朽,終無必成之功!誠如呂仙所言:又歎愚人愛參禪,言盡口快難免死!須知:道不可以虛妄得,仙不可以詐偽成,唯貴真功實行!仙家首貴長生!貴效驗!貴功夫!行實事,不欲偽造自以為高妙無比之無益之空洞理論。

又,不少人在網上找師以求沖舉,深感此舉未免徒勞。昔秦皇漢武舉全國之力、傾全國之富、憑雄才大略,仍不能步入仙道之門。況無秦皇漢武之位之人乎?傳金丹不得其人,身必不吉。況燒煉瑤台不死寶,最忌庸俗謗訕評毀之,否則邪氣得入,必不成也;修煉升霄大術,必遠離雞犬之聲、男女之色、臭穢之氣,否則,不只觸動真氣,而神亦厭之。故歷來都是師找徒,哪有徒弟找師傅的?不達道理也。呂仙曾說:陰功暗心修,善行常日積,世路果逢師。謹鞠微衷,敢告同志。

二、如此不能維持世界的多樣性。

主張神道一體者,不達道理也!道長出此言者,非主張宗教互相攻擊,而只是要說明:是斯人速臨斯地,非吾道莫如吾門,人各有志,各隨其志可矣!何必貪心不足,神道雙修,弄得不倫不類。

仙神不同。眾生有輪迴之苦。為解除輪迴,外教欲滅來世之生,以期今世滅度後,來世進入不生、從而不滅的涅磐境界,可謂永死不生,從而擺脫輪迴;仙家則期望今世成聖,飛入真陽聖境,可謂永生不死,從而擺脫輪迴。姑且不論二者的上述宏偉目標能否達到,若存異求同,最終目標都是要違背造化,跳出輪迴。不必計較二者的高下,人各有志,各隨其志可矣。仙有仙的世界,神有神的世界,何必壓低別人,抬高自己。但涇渭分明,不可不察。

古仙經及各種古籍十餘載,雖未得古仙真傳,金華出世術,但偶得煉形駐世的小術,行之數載,出現養生效驗:容顏如十五六歲的少年,世人每每將道長認作高中生,出現尷尬之局面。愈信越到後世,理論愈趨複雜,出現所謂百日築基、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化虛、煉虛合道等種種繁文縟節,可謂離仙道遠矣,至多只能說是結合道、仙、神之理論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產品。

葛洪曾說:秘訣不過尺素,已足以度世。仙家也說:「簡則妙,妙能得道;繁必亂,亂便失德。」望同道深察之。(學習命理也是如此,本來不複雜的理論,越到後世越深奧難懂,結果命理體系到了現在,假偽知識混雜,大師個個都是正宗祖傳,一個小地方就雲集幾個國家級的高手、算遍天下無敵手的高手,高手之間又互相矛盾,命理用神一個說東,一個說西,讓人大開眼界。)

三、依據後世丹經,練形乃真氣未生前的小術,若真氣(純陽之氣)生後一般應寫成煉形

你問道長修行哪一類,導引?服氣?吐呐?胎息?存想?坐忘?都不是,因道長不贊同後世丹經引入異教理論。故未學後世丹功。研究的是葛洪以前的古仙經及各種文人筆記,古仙都是肉身成聖,修行方法不同後世,可稱為金華出世術。不同於後世,一說到修仙就是煉內丹出神,其實,煉內丹出神可稱為丹家,單煉內丹出神並不能肉身成聖,此舉已失古仙風采。正如羅公遠所言:「太古至真之妙,非術士所知。」呂仙亦言:「金華出世術乃真仙大成之法,密藏天地不測之機,誠為三清隱秘之事,往往萬劫密傳。」道長因仙緣所契,得窺其中小部分精華,所以有所成也。

再有,後世將道德經黃庭經參同契奉為道經之古且至為尊貴者,然而今世鮮有人深得其中三昧,可見道法之衰微。其實,被後世認為早已失傳的古道經中,升天儀舉形道成經丹壺經的地位,在古仙的眼光中,遠遠高於道德經黃庭經參同契,被密為玄都寶藏!尊為萬世龜鏡!

另外,後世將悟真篇奉若珍寶,諸君是否注意到,張紫陽對神門禪宗推崇備至,甚至淩駕於仙道之上,導致肉體坐化後出現舍利耀千姿的現象,被清朝皇帝封為禪仙。然而,南宗五祖白玉蟾把禪宗貶低得一無是處,對勸導他修禪宗的禪師進行了辛辣的嘲諷,這相當於間接地給了張紫陽一記響亮的耳光!神話或道教中,張紫陽在仙界的地位也很一般。有趣的是,西遊記中將張紫陽奚落一番,張紫陽對孫行者彎腰控背,自稱小仙。

在道長眼光看來,張紫陽並未達到古仙之地步:

一、其自稱「夢謁西華到九天,真人授道長指玄篇」,可見其傳授到的仙術有限,乃是夢授; 

二、其道成後,竟然仍不知該傳何人,導致三傳非人,三遭天譴,背部潰爛。可見其仙術有極,肉身未能如古仙一樣,化成靈質乃至神器,只是陽神已成,而古仙並不一定要出陽神;

三、由於其道成後,仍不知該傳何人,其師不得不提醒:以後遇到能為你解脫罪責的人,就是你該傳道之人。可見張紫陽道成後,因肉身未能成聖,肉身仍受到世俗社會的刑法迫害,這正是神家今世業果無法逃脫的證明,正如神祖滅度時,阿難悲痛得淚流滿面。神言:其今世已生,無法滅今世,所以必定要涅磐,否則違背法性。張紫陽顯然未能真正領悟到仙家的玄機奧旨。(仙家神家由於修行宗旨不同,故理論不同,只在逃離輪迴這一點上相同。)

故而南宗傳到五祖後丹法就衰微;全真七子後道法也慢慢衰微,一是其理自有極;二是時世緣法使然,不能強求。禪宗亦如此,傳至六祖就衰微,故呂仙曾預言:「請師開說西來意,七祖如今未有人。」正如一株大樹,越往後發展其枝條越多,導致出現各種門派,乃至各執一端,甚至看不到主幹。其實,枝條的粗壯焉能和主幹相比?

四、如今則熟曉還丹煉形之理,深知長生不死之術;冠名隱芝者,芝草長生,隱藏起 來,不欲與庸俗為伍也。皆非道長之本名。名聲與道長如浮雲,故道長不欲眾人知道長也。老子說:既與為人己愈有。今見大道不明,提示數次,欲醒世人也,而非行度人之舉,仙須密度,理之然也。蓋無上道妙,欲成就不死之軀,須尋烈士賢才也。

諸君或謂道長煉養到何等地步?道長今實告,然亦道長與眾位緣盡之時也。郵箱非道長所有,不用發郵件。

蓋金華出世術,乃肉體成聖之道,故後世丹經的修煉層次無法說明道長如今之煉養階段,故勉強描述如下:金筋玉骨,煉養築靈質之軀;碧眼方瞳,服餌造長生妙境。金花玉藥,烹成陽酥仙膏;醍醐甘露,煉成奇異之香。雖未了以大成,然昔日賣藥人留律詩一首,直指金華出世術之核心。道長知修行有據,道成其中矣。

感歎大道難明,而異端盛行;偽氣功氾濫成災,動輒千萬人追隨,至死不悟,良可哀也。人世風燈,草頭珠露,似石中迸火,水上浮漚,浮生易老,人事多端,尚被所謂的大氣功師、邪教教主這些奸邪之徒狂詞蠱惑,致使無數凡夫愚民害了狂惑之疾,尚且不自知,道長不忍久見矣。

正如呂仙所言:「說予金丹如盲聾。既不悟,終不悔,死了猶來借精髓。」諸君,千年鐵樹開花易,一失人身再複難!尚有人拿所謂大氣功師嚴新來開導道長,豈非以螢火之光比附於太陽?彼等無行之弊子,欺世盜名之徒也。

眾人積重難返,蹉跎歲月,道長見傷心眼淚流,故苦口婆心。人若得著道長的道,就不會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何以然也?若夫上根之人,腳踏實地,屆時冷暖自知;若一般大眾,聽了道長的言,堂堂正正做人,不言怪、力、亂、神,不信奸邪之利口,就不會惑於邪見,就不會迷信大氣功師或邪教教主的所謂神通或特異功能,自然不會喪財損身。

韓湘子曾嘲笑那些不行實修實證之功夫,而迷信神神救度之人,這些人年老氣衰得病之下場為:「求神拜神俱無效,針炙渾身盡是瘡!不醒悟,怨上蒼,日夜尋思怕無常!」後世之人,在算計別人方面往往有小聰明,但在異端邪說面前又愚笨,道長不知其所以然也!

殊不知神祖當年就是害怕無常,但不能得長生之道,故滅來生以求得解脫;後世丹家,亦因肉體成聖至難,故單煉純陽之氣,以求出陽神。神祖或後世丹家,其肉體照樣衰朽,毫無辦法,正是修煉肉體至難之證明!

而後世之人,讀了幾本丹書,一知半解,專拾他人餘唾,謂修心性至難,抬高心性,何其顛倒是非乃爾!彼等專談心性者自知其心裡有多少能量,連自己生死尚不能左右,不自量力,鄙視長生,誠可笑也!

道長再說一遍:洗腸補肉,古之善醫者也,面皺發白以返童顏,無人得會!換頂續肢,古之善醫者也,煉形駐世以得長生,無人得會!任你何等宗教,徒唱高調,皆不能做到如上功效,而妄言死後。貶低別人生前實修實證的功夫,而專談渺無邊際的心性,何其顛倒是非乃爾。

今邪教、偽氣功大師妄談神通,誇得神乎其神,道長今為諸君明說之,此等幻術,皆非實有,且無益於年命,照樣不能長生。陳攖甯曾推測:移山填海等種種神通,乃是類似障眼法一類的東西,未必有那麼大之能量。其猜測對矣。若夫神通,本為神教語,其實和中國古代的幻術等同。據神教神話,神陀十大弟子中,目鍵連乃神通第一,但最後被裸形外道用巨石將目鍵連無常的肉身砸得支離破碎,目鍵連強忍劇痛,用神足通回至神前。神言:「神通敵不過業力。」神陀的祖國將滅亡,其家族將滅絕,神亦無可奈何。並且神照樣無法抵擋衰朽和死亡的倡狂進攻!一切都只能等待所謂的滅度後。

若夫仙家,陳攖甯曾說:「貴在能改命耳」、「仙若為業力所拘,仙亦不足貴也!」陳氏有如此眼光,道長猜測其已悟到長生理,可惜內外緣不備,良可哀也!但其被道徒尊為當代之太上老君。古人曰:「名者,天下之公器,不可多得也。」信哉斯言。

神修來生,所以對今世的生老病死毫無辦法;後世丹家單煉純陽之氣,結內丹出神,所以對肉體毫無辦法。唯道長仙家妙術,方能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由此知之,仙家之金華出世術,比世界上任何宗教的修持方法都技高一籌!

道教借用神通二字,近兩千年一直無人區分之,道長今明說:中國真正修成仙聖之人,其對外作用之功夫,若為神通,則敵不過業力,並不能真正對物質世界發生作用,如同神教之神通;若為聖跡(亦稱神跡),乃是真正作用於外部世界之真實之力量,是一種起死回生之力量,何患不能改命

呂仙有詩云:「長拖布袖出河東,夜宿祉堂古廟中,不夜城中顯聖跡,且教枯槐度千冬!」此乃生生之力,如同仙家煉出之神聖藥,得之者回顏換質!遇之者起死回骸!超出一切宗教唯心之東西!呂仙曾說:「點枯骨,立成形,通道天梯似掌平!聲聞緣覺冰消散,外道修羅縮項驚!」聲聞、緣覺者,乃神教語,謂聲聞、緣覺、菩薩、神乃超出輪迴之四聖,如神教所言,聲聞緣覺,觸證涅磐,所作已辦,不受後有。聲聞緣覺與菩薩,緣無漏業而變異生死。聲聞緣覺,即神教中之辟支神是也;修羅者,神教中阿修羅 是也,神教謂阿修羅神通廣大,神教世界中的天也鬥不過,得靠神作幫手,且阿修羅連神也不服;外道者,乃呂仙所謂不懂金華出世術功夫的一切宗教修持術。此乃真正作用於物質世界之能量,聲聞、緣覺、外道、修羅焉得不縮回脖子點頭嘆服仙家妙術?

可笑今之奉道之士,虛長宗教志氣,滅真實力量之威風。

五、後學或謂讀何種丹經?仙家妙術雖須仙緣方能授,但不忍十分拂逆了同志初心,故簡述如下:

1.參同契。惜隱奧難懂,若初學者讀之,徒誦萬遍,空棄歲月,直為徒勞耳!不如功夫有成再詳參之。

2.黃庭經。然亦如陳攖寧所言:令人罕能知味。但修仙需勤苦求索,不得不迎難而上也。呂仙曾說:「著意黃庭歲久,研究金碧年深,為憂白髮鬢相侵,仙訣朝朝討論」,神仙乃人做,可見呂仙求道之初亦如此刻苦,耽玩不已。其後真人又讚賞黃庭:「肘傳丹篆千年術,口誦黃庭兩卷經」,又說:「兩卷道經三尺劍,一條藜杖七弦琴」,兩卷道經者,豈非黃庭乎?初學者須對此經三致意焉。

上兩經,均於神家無涉。其他古經書亦可做瞭解或通讀,,不暇一一羅列矣。但盡信書不如無書,須腳踏實地,鑒別之。

諸君道心不堅。呂仙曾說:「尋烈士,覓賢才。」金華出世術須烈士賢才方能授也,烈士能放下一切。而英雄不能授也!蓋「英雄難過美人關」,英雄「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謗道毀真、夾雜迷信思想和非長生思想者不能授也,呂仙說:「匣中寶劍時時吼,不遇同人誓不傳!」;貪癡漢不能授也,誠如呂仙所言:「貪癡漢,望成家、學道,兩事雙全。」

仙道至難,故仙須密度有緣。普通居士,沒有烈士風采,可歸入神教、道教、耶穌教、回教可也,呂仙說:「長生事,待明公放下,方才授得。」甚矣哉,人之難化也。

可笑今之學道者,一知半解,強不知以為知,連長生之門都沒有摸到,眼目許大,不能識人。老子也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夫!唯無知,是以不道長知。知道長者希,則道長者貴。」識真者稀,信之然也。留詩一首:道長來數次吐衷言,四大蒼生眼不明。烹出一爐紫靈藥,紫府歸去路分明!

2025年6月30日 星期一

葬經翼 十

葬經翼 04.20.2024元始道長

水口篇  

夫!水口者,一方眾水所總出處也。昔人謂:入山尋水口。又云:中士求水口。又:平地難得者水口。蓋局之大小,山之貴賤,咸於是乎別也。必祖龍開障,展作羅城,羅城餘氣去作關闌,重重關鎖,纏護周密,或起捍門相對峙,或列旌旗,或出禽曜,或為獅象,蹲踞回互於水上,或隔水山來纏護,大轉大摺不見去水為佳。若在山中,必得交互水口方為有力。若結都會及帝王山陵必有北辰尊星坐鎮水口,高昂聳異,望之驚懼者始合。上格唯取兩面合抱收回者為正局,一邊真面單卷,一邊借輳無真面同收者為偏局,皆以跌斷成星體者為貴。此總水口也,亦名大水口。若中間只結一地,餘皆為用者,其近身必當有小水口。中洋外洋亦必層層有收水之砂,此為專結,昔人謂:關門若有十重鎖,必有王候居此間。可概見也,若局內龍非一枝,地非一穴,則各各有近身小水口或有羅星收水,昔人謂:大水之中尋小水者,指此。蓋水口乃地之門戶,王候有王候之垣城,將相有將相之閫地,方嶽藩鎮可以類推,觀外即可知內,當與望勢參合,亦占山之要訣也。

白話釋意

水口,就是一個區域內眾多水流的總出口處。

前人說:入山尋水口。又說:中等水準的地理先生就懂得找水口。又說:平地難得的是水口。因為形局的大小,山的貴賤都要根據水口而分別出來。

一定要:祖龍開障擴展成羅城,羅城的餘氣形成關欄,重重關鎖。纏護緊密,或在穴山前水流出口外形成捍門,夾護對峙,或列成笙旗,或出現禽星(水流出口處的水中之石)和曜星,或成獅子、大象的狀勢,蹲踞回互在水上,或隔著水流去的蹤跡才好。

如果是在山中,一定要能交互水口才是有力。

如果是選擇作都會以及帝王陵寢之地,就一定要有北辰尊星(穴山前方水流出口的高山)坐鎮水口,應高昂聳立,挺拔特異,一看到就讓人心驚膽懾,才合乎要求。合乎上面說的情況以兩面合抱收回者為正局,一邊真面單卷,一邊借無真面合抱收回者為偏局,都以跌斷成星體的為貴。這是總水口,也稱為大水口。

如果中間只結一地,其餘都作為它的護衛之用,那麼它的貼身處一定有小水口,中洋外洋也層層有收水之砂,這稱為專結,前人說:關門若有十重鎖,必有王侯居此間。其道理大體可見。

如果形局內不止一隻龍脈,地不止一穴,則各自有貼近的小水口或者有羅星(穴山前方水流出口外水中突起的丘埠)收水,前人說:大水之中尋小水,指的就是這種情形。

水口是穴地的門戶。王侯有王侯的城牆。將相有將相的門第,那些能當封疆大吏的也可以類推,察看外面的情形就可以知道內中的真相,應與望勢參照起來,這也是占山的要訣。

科名前定

科名前定05.23.2024元始道長

科名有定數,其幸得者,未必盡繫乎夤緣;其終失者,盡可相安於義命。嘗聞姚伯昂先生善談因果,且喜為人述場屋近聞,尤可警世。

自言嘉慶戊辰,奉命典試陝甘,時程小鶴同年家督為副,小鶴尊人鶴樵先生國仁,上年丁卯科充陝西正考官,父子連科典試一省,亦佳話也。

榜發,有張樹德者,上科文已入彀附刻矣,因二場不合例而黜。鶴樵先生愛其文,因已刻,不忍去之,為加評語以志惋惜。及次年,乃得第。蓋張不當出鶴樵先生門,必待小鶴而後舉,信乎科名之關定數也。榜發來謁,語畢爽然。

又云:九江府李孝廉標多鬚髯,未第時,夢中見一榜,大書第十四名李標,欣然以為得第矣。名下有小字,諦視,注曰:無鬚,懼然以為別一人也。屢試不第,道光辛巳春,夢其先德示之曰:剃去爾鬚,當獲雋矣

久之復夢,李固於思也。而年逾五十,思欲剃之,恐為人笑,乃不剃。及秋,附舟入省,舟中有售琉黃者,展包檢視,李適在側,煙火落黃中,灼然一燼,李鬚無一莖存者,儼然一無鬚之李標也。榜發,中式,名次一如夢云。

又云:「江西辛巳鄉試,第一吳廷矽,浮梁人。當嘉慶辛酉鄉試,主司極賞其文,拔第一,及將榜,忽失其卷,遍搜不獲,乃易一人。撤闈後,主司檢李,於帳頂得一卷,乃初中第一之卷也。懊恨久之,自是試輒不利。越二十年,仍獲解首。冥中有臨場查對善惡之舉,或有過失罰科耶?」

又云:吾鄉吳進士廷輝,以困於棘闈,更名泰臨,某年應試金陵,甫出場,遇吾家袖江先生,先生素善謔,問吳曰:「聞君更名,請道何名?」吳告之,瞿然曰:「至於八月有凶,君欲第,其將九月入場乃利耳。」鄉試例以八月,其言九月者,謂吳將終不得第也。

吳殊惡其言,又久之,仍不第,乃北來應順天試。值嘉慶辛酉都中大水,號舍苦於水,乃奏改九月八日入場,吳以是科獲雋。一語之戲,乃適為讖,豈亦默有所使耶?

又云:吾鄉葉孝廉佩珩,道光辛巳獲第後,忽一日夢有旌旗迎之者,坐肩輿,輿前張大燈,書山西絳州府正堂字。行至一處,官署森嚴,蓋絳州府也。遂升座,旁有州同馬有州判馬,州同不與言,呈案牘而白事者,州判也。葉自念家有老母,無人侍養,何遽至此?州判似知之,白以勿慮,當即歸,有事暫往來耳,不守此也。

葉初視案牘,茫然不解,州判略為具言,輒了了洞悉。自此六日一蒞,去必肩輿,返則退堂,即醒,依然臥所也。惟大汗雨下,頓覺備甚耳。初時寤,必與人言所判某某事若何。一日蒞任,則鐵鎖縶項坐輿中,升座亦不之釋,自是懼而不敢告人。

壬午正月四日,蒞任,簿書中見有二冊,白冊黑字,黃冊朱字,畫諾後以問判,答曰:此春榜題名錄耳。悔未之視,及二十六日,復有一冊請畫押,冊之外簽書曰進士錄,葉欲觀,判遽以兩手掩其冊,曰:「本應請查核,然恐天機預露,故不敢請試。」葉時已丁憂,因問吾鄉有中者否?判答曰:「小恒子中。」葉寤,以語人,且訝鄉人計偕無名恒者。

或謂方孝廉寶慶小名恒,當是。方或謂恒以小稱,蓋有所承而言。余侄婿張子畏寅,父字伊恒,子畏乃恒之子,當是張。榜發,張獲雋,其言果驗。葉前所見二冊,其白紙者蓋會試榜,黃紙者蓋殿試榜也。然則除夕迎天榜,或信有之,豈天榜定必頒其冊於各府耶?葉所見之進士錄,據判官云,此乃臨場發各地方查對善惡,為期已迫,請先畫行。蓋臨場甄別耳。孰謂功名可幸致哉?

又云:仕宦之通塞,實有子平所不能推者。休甯汪薰亭閣學滋畹,推子平者皆言官不過同知,後汪困頓場屋,始就鹽場大使。乾隆戊申,赴部候選,自分風塵,夢不作大羅天上客矣。

候選者,例每月朔到部投供,閣學平生喜鬥馬吊,一日歡會,繼之以夜,次日為月朔,不忍捨之,同室人有投供者,請之代。同室人到部,忘之,是月出缺,汪以月朔未投供也,不得選。懊恨無及,不得已入闈應試,是科獲雋,聯捷成進土,官翰林,不二十年至內閣學士。使同室者一為投供,則早已執手板,聽鼓轅門矣。然平生不知幾經術家推算,竟無一許其為木天人也,亦異矣哉!

或曰:「凡鄉居無日晷即有之,或遇陰晦,則誕生之時多由意度,蓋時辰不得真也。」理或然與?又云:每月禦門,吉禮也,故向無左遷者。每歲入春初次,例不進刑部,本謂其非吉事耳。丙戍三月十六日禦門,同年朱大京兆為弼調補府丞,蓋宗人府丞三品,京兆亦三品,上以對品,故調之。然以宗丞較大京兆,則差二階矣。後有推子平者張云征至都,朱之子以八字屬推,張云:「本年官運頗不利,雖不見風波,亦當鐫二級。」蓋其命定如此,然禦門降官,向所少有也。

又云:朱文正公之為掌院學士也,上忽問以衙門中有學問最優者否?文正誤以為內閣衙門,乃以葉云素舍人繼第對,又適忘其名,輒以字對。葉時為中書,充軍機章京,余同年葉芸潭紹本時為編修,一日忽有督學福建之命。入謝,蒙問官中書幾年,充章京幾年,典試幾次,同考幾次,時翰林中葉姓只一人,上意朱所奏者,即其人矣。

芸潭到閩,已過歲試,例得留任,在閩凡五年。云素由部郎改禦史,以言事降職,遂不得補官。一幸得,一終不得,皆其命也。人謂君相造命之說未確,余曰:「此正足見君相之造命也。」

天寶經葬法

天寶經葬法06.24.2024元始道長

大凡登山尋地,先看星辰去住,情性向背。左右交顧,朱雀朝揖,水口回迎。方可看入手星辰,是俯是仰,勢傾左右。然後辨脈從何來,認其生死、強弱、順逆、轉跌、斜閃。

生脈者如山中之蛇行,如簷前之水滴,如人指之有節,須要斷續。斷處乃陰氣之所生,坐下雌雄交會處,乃陽氣之所止。陽氣既聚,偃仰流動,一折為貴。陰氣聚處,情分厚薄。陽氣聚處,以定淺深。死氣之脈,形如溜竹,硬直不動,坐下無有交會。合掌直牽,更如甕肚鱉裙,此名死氣。生死既得,要知順逆。順逆者正側來皆有。如正落之脈,垂下為順,如人面鼻垂,到鼻頭下卻要擺轉腳斜出,便是順來逆受。逆脈者如人身左右斜來走閃,臨入手卻要擺轉腳下正出,此是逆來順受。

然看蓋穴入手,有順無逆,何以見之?此乃上住,不須用饒減,卻是翻倒上尖下圓乃順逆相混,但蓋穴後平緩,所謂緩至不怕安絕頂是也。順逆分別,要知強弱。強脈者,全陰之勢,如劍脊來勢勇猛,露而不隱,來而不受,小人之義,所謂強也。弱脈者,全陽之勢,來如偃仰,軟弱困倦,隱而不露,受而不來,君子之義,所謂弱也。強弱分明,細定轉跌斜閃。轉跌者,如瓶中之瀉水,如杖中之轉球,或左右伏而再起,名為轉跌。走閃者,如人身上脈,胸前正落,卻擺轉左右氣堂出穴,又如玄武嘴長,流到動處,雖有腳出長,然有小明堂,左邊斜出閃歸左,右邊斜出閃歸右,此二件便為斜閃之術也。

既知生死、順逆、強弱、轉跌、走閃,然後內有八般入穴,節包、珠乳、氣粘、硬塊、轉皮。亦有近田出口者,亦有高山坐下界割者,有轉上銜柴開口者。

眠乾不易坐濕亦難,節包硬塊入手,必出球簷。珠乳氣粘,定知出口。球簷者,切要三門永閉。出口者,定須來路分明。識此造化無疑,方可用工倒杖。倒杖之法,要看脈從何來,氣從何合。大凡正出正結,總有大小八字,分三路,謂之三龍。要看中間一股脈絡,脈上細認滴斷處便是小八字球簷,員處為陰。

下有兩邊蝦須水送到脈下合,謂之葬口,尖處為陽。上出者,上有三分,謂之三陰從天降,下有三合,謂之三陽從天升。穴之俯者,上要取第三分,球簷滴斷處正立標準,下取和一合水坐處,正立標準,卻將一線立於兩準頭上,便是淺深定向之法。

外將一杖從兩邊腮水量度深淺,相去五尺則穴深五尺,若是七尺則穴深七尺,若得一丈亦然。

如是穴若仰者,卻將一杖從小明堂正立一標準,以一線繫球簷標準之上,卻將前標準線與上面球穴看上線,一同牽過為定。

若是依前許多,尺寸亦如是。約定尺寸了,又將一線橫牽兩邊魚腮發水處,下約二尺,兩邊各立標準,便是十字,開壙要在十字之中便是。

枕龍之法,若是高了一尺,爛了上截;低了一尺,爛了下截。若定了高低尺寸,又要看情分厚薄,倒杖放棺,頭正枕球簷,不關不脫。若是偏歸左邊,定左邊黑爛,若是偏歸右邊,定是右邊白朽。若是得明師指示前親後倚之訣,為人卜葬萬無一失,若是正出正結,須要三合入手,看三合名字者,住處隱然為第一合,貼身雌雄交媾為第二合,左右龍虎交會為第三合。

側出之穴,亦有一股陰流腮水送到脈盡合處,亦有股明股暗,亦有一片三叉者。側出之穴多是逆來順取,倒杖放棺亦枕頭球簷之上,然後略拔棺腳三分正對一片,撫到陰流腮水住處,隱然為的,中正不必饒減。自有饒也,又不可取脈之餘氣盡處為向,此大謬矣。大凡側穴,要認那邊是生,那邊是死,若知生死,定知枕生氣,出死氣。

但知是正側二穴,皆有前親後倚之理,生死二字不同。後倚者要知厚薄,棺頭正枕球簷,不開不脫謂之後倚。棺腳要對其二水合處,要知生死為的,中正無偏者謂之前親。後有一等小小圓而結穴,多是上尖下圓,上聚下散,此乃截金頭枕金頂。此是蓋穴,不必饒減,卻要順下,圓峰之後更為來脈細小,金頭微微突起圓金,若是腦平便為氣散不成地也。

若上聚之穴,雖無二水小明堂,卻是陰陽相交,順逆相混,要看左右剪裁。

只是開井放棺在於球簷下二尺,用工掘開,不可太深,開穴太深只是死肉,壞爛下半截棺。

蓋穴名為塞桶漏,所以經云:緩至不妨安絕頂,急來不怕葬深泥。若人明得此訣,為人卜葬萬無一失。倒杖精通,憑十字剪裁。掩土之法,蓋穴作墳要短不宜長,明堂要兜起,若是不兜,墳頭太長,必主退盡田園,中房死絕。

粘穴掩土堆起墳頭,墓後要接來脈,墳墓要圓,不可太長,若是長墓,定主養孕不真,只是不發福者。

標準之上與穴中之准相登,其繩與穴准及明堂之准地面相平,卻用杖約量高低尺寸,則淺深之法亦如之。

此不必求合,以來山所屬步量之法,淺深得乘風水自成矣。

男女婚姻歌訣

男女婚姻歌訣10.28.2024元始道長

1.主賢妻

五柱無刑食神高,妻室賢良同偕老。金水相逢生成定,都由前生修積好。

羊刃太重妻宜小,鴛鴦硬對無煩惱。琴瑟永合同到老,也是八字命所招。

五柱旺相曰時惡,妻要年長無剋破。金石硬對同到老,鸞鳳和嗚有結果。

偏財正財而見合,五行柔弱怕老婆。進門見面將頭磕,歸家書生來上學。

2.剋妻多妻

偏財情人正財妻,正偏混雜在一起。明暗皆是自己強,主妻多個不須疑。

男命日坐為妻位,財居正位主好妻。日坐羊刃及刑沖,剋妻無疑主多妻。

干支相同居日主,身強剋妻難相聚。如若不幸嫁與他,夜半衾寒誰共語。

剋妻殺中遇羊刃,早年一定要重婚。再娶白頭同到老,鴛鴦枕上鸞鳳鳴。

兩甲兩庚妻壽促,三庚切記妻無祿。三寅剋妻定無疑,三癸一辛妻早離。

日時刑沖主元低,三十上下要剋妻。豈此雁孤永不配,只若燕孤一個時。

比肩敗財劫財多,正財為妻怕分奪。比劫多者不利妻,必定剋妻三二個。

時日刑沖羊刃吵,三四妻房不到老。若問四配何命好,輿你訣竅龍虎高。

3.嫁生人妻

五行不全又遇絕,縱不刑沖賣妻妾。運至嫖賭兼浪蕩,時去妻離子分別。

4.主妻淫

偏財正財而見合,妻妾逢人叫哥哥。風流嬌嬈弄人才,只圖飽暖多快樂。

偏時正財柱帶刑,妻妾輿人弄風情。家下柴米都不管,一概盡賴依別人。

華蓋六合三合星,縱然君子也偷情。朝夕與人貪玩耍,飲食不思睡不停。

桃花魁罡損日主,木不成林賣屁股。日問提起水煙袋,晚來與人作夫婦。

桃花八敗帶紅豔,幼賣屁股去妓院。父母身體都不顧,皆因八字生得賤。

女命合多主淫賤,子卯相刑浪女人。水性揚花招人愛,庚申之年必破身。

子午卯西桃花紅,子卯相刑必賤淫。辰戌醜未身破敗,跟隨姦夫挨駡名。

女命合多必賣身,四柱印多傷子孫。若要娶他作妻子,頭戴綠帽腰難伸。

5.翠身公

命帶孤神柱逢死,平生以來無妻子。縱然有是要剋破,只影煢熒離故土。

6.孤命

三刑傷官逢羊刃,五柱無子天生成。世間萬般都是命,算來半點不由人。

7.嫖賭

命帶桃花逢驛馬,奸盜邪淫心又大。花街柳巷常居住,拋散銀錢不顧家。紅豔殺中帶咸池,晝夜貪花少人知。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驛馬貴人無坐性,平生經營落風塵。人情是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桃花八字帶祿旺,桑中常約女嬌娘。石頭便作鴛鴦枕,地下就是象牙床。桃花祿馬暗中藏,酒色貪花人銜街。費盡銀兩都不顧,雲雨不足恨天亮。暗藏桃花祿馬周,衣食飽暖心風流。朝夕與人幹私事,一日不見如三秋。身旺遇官內帶合,功名早遂日教學。館舍咫足一嬌娥,露水夫妻常私約。三合桃花格中尋,晝夜貪花慕情人。倘若一夕不相會,飲食難安睡不穗。命逢梟神帶六合,貪花好色愛賭博。腰中有了五十文,一夜可曾睡得著。梟神重逢帶六合,酒色貪花好賭博。祖逍家財弄盡了,只落一場空快樂。官星雖貴帶六合,好酒貪花喜賭博。邐至生處多紅火,時逢絕地有坎坷。咸池內逢紅豔殺,貪花愛色帶娃娃。自古一報還一報,幼小也有被人耍。梟神劫財遇六合,好酒貪色喜賭博。一夜不嫖猶場火,腰中有錢睡不著。華蓋桃花咸池臨,八字註定貪花人。朝夕妓女身旁坐,一日不見如三春。

8.主貴夫

月柱正官僅一位,名曰獨官最為良。主夫官職初八品,高至五品紫衣郎。

9.主多夫

官煞混雜且又多,更無合神來撮合。不是拋棄就出走,定然嫁夫三四個。

10.主剋夫

日主夫星值辛亥,甲寅戊申及丁巳。不利官星夫被剋,守寡再嫁三二次。官為正夫殺偏夫,官殺混雜主夫多。女命夫多殺又旺,多主二夫莫内何。傷官重重天地藏,正氣官星卻不旺。傷官刑夫無印製,連剋三夫好悲傷。生年生日干支同,必定剋夫二重婚。生年月日帶六甲,兩次花燭定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