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刑之安可解07.25.2025元始道長
天刑之,安可解。莊子•德充符
認命是指認識命運,而不是那種陳詞濫調的認命。首先為何是卅之際開始認命,理由有三:
一、三十左右,人生開始有一定基礎、有所立,可以稱為經濟意義上的獨立個體。在個體的經濟獨立性轉變之際,有必要開始去認識命運,為其後在精神獨立之路上,走的更遠而打下基礎。
二、三十左右,身體機能已有下坡之勢,已有所不能。在身體物理機能從成長到維穩的階段,甚至逐漸下坡之際,個體有必要在此節點,重新審視自己的命運,為之後的漫長人生路打下新的基礎。
三、三十左右,人生至此的境遇已經有一定的積累,從而可以據此認識命運。不同個體的不同境遇,除了大環境帶來較為統一的標準範式影響之外,命運這個變數發揮的效用極其巨大。在卅左右的年紀、人格、個性和性情都有跡可循,個體可以結合卅年的境遇,相對客觀的觀察命運。
所以,人到卅之際,客觀上可以認識命運,主觀上也必須開始認識命運,為之後的人生旅途和精神旅途做好準備。
如何認知命運?遺憾的是,人的一生或者說,人類至今都很難清晰認知命運,作為普通個體,大概也只可以在三十之際,開始嘗試去初步認知命運,或者說模糊的從以下幾個方面感知命運。
一、人際關係方面,尤其是從跟家人的關係方面去感知命運。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從這個定義中,也可以直觀的看出人際關係對人的重要性。在人際關係方面,個人覺得很有必要先從家人關係中,去探索感知一下命運,因為家人對自己的影響最大,羈絆最多,也最難割捨。
首先得感知一下自己同家人的緣深緣淺,家人之間的緣分有深有淺。有的人可能因生活所迫、或者陰差陽錯而跟家人相距甚遠,很難相見,甚至陰陽相隔,此生緣盡,不可再見。有的人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同家人在一起,朝夕相處,即使年少離家。
其次,可以再感知一下,自己與家人的利害深淺,客觀上的緣深緣淺可以經由距離、時間等來衡量。但慢慢的,我們可能會發現,有些人,自己就是很難走進,或者說冥冥中好像註定不應走進。很多時候,可能自己嘗試走進對方,但結果竟兩相其害,互不開心。明明是血緣親人,卻很難彼此理解,甚至大多時候都是消耗彼此,身心俱累。
感知完人際關係,尤其是跟家人的關係後,才可以更豁達隨性去生活,因為我們可以更好的放過自己,放過他人。
二、身心健康方面,尤其是從自己的身體健康程度和心智發展程度方面去感知命運。
人到三十之際,所謂的人各有異,已經能非常明顯的看出來。尤其是身體方面的差異,例如身體硬朗程度,體能充裕程度,內組織的健康程度。這個年紀的人們,可能也已經有身體上的一些小毛病,例如慢性疾病,有的可能是消化系統疾病,例如慢性胃炎,有的可能是呼吸系統疾病,例如慢性鼻炎,有的可能是心理系統疾病,例如失眠症。凡此種種,都足夠讓自己客觀的感知到,自己身體健康程度和往後需要注意的身體防護。
智力方面也是如此,自己大概可以感知的到,自己的綜合智力程度如何,自己在哪些方面的智力更突出,例如有的人可能在邏輯方面的智力更具優勢,有的人可能在記憶方面的智力更加明顯。心智方面除了智力外,還有情商、靈商和愛商等心識方面,三十年的人生經歷和時不時的自我覺察,已經給我們感知自己的心識,提供充分的樣本,我們只要冷靜且耐心的觀察,大概率可以較為客觀的感知到自己的心智發展程度。
感知完自己的身心健康方面,尤其是身體健康程度和心智發展程度之後,可以更好的理解自己,接納自己,保護好自己。也可以在之後的人生旅途中揚長避短,活出自己,活好自己。
三、婚姻工作方面,尤其是從伴侶從何而來,工作內容和工作地點因何而定,去感知命運。
三十左右的年紀裡,婚姻和工作是個體生活的絕對重心,忙忙碌碌的生活節奏裡,很容易把很多事情看作順理成章或者理所當然。伴侶從何而來,工作因何而定,這個進一步的思考,很有必要在這個節點開始客觀的追問和思考一下。
伴侶如果是他人介紹而來的,可以想一想,跟介紹人之間是什麼淵源,別人又為何給自己介紹的恰巧是她(他),伴侶如果是從小就認識的,可以想一想,為何彼此可以從小時候就認識,家在一起?上同一個學校?上同一個輔導班?進一步的可以想一想,為何家能在一起,家庭選址因何而定等。
同理,也可以想一想,為何當下在這個城市從事這一份工作,為何會來到這個城市,是因為在這個城市讀的大學麼,如果是因為在這個城市讀的大學,可以進一步想想,自己為何會來到這所城市讀大學呢,是因為第一志願沒填上,陰差陽錯調劑的呢,還是因為從小耳濡目染,一直夢寐以求想來這所大學讀書呢?如果是因為耳濡目染而堅定的報考那所大學的話,那是誰從小就開始薰陶影響自己呢,是小學語文老師嗎,如果是的話,她為何是語文老師呢,她又為何推崇那所大學呢?同理,可以進一步想想自己為何當下從事著這份工作,自己順著裡面的邏輯和因果來梳理的話,會發現其中有太多太多不可思議甚至堪稱神奇的偶然因素。
當自己感知完婚姻工作方面之後,可能會悵然若失,甚至突然覺得茫然無措。因為自己會突然哀歎個人主觀的渺小,會在緣分造化面前感到手足無措。但正是這種茫然,會讓自己開始放下,開始心生謙卑,而這種謙卑的態度,也是自己從感知命運到認知命運的橋樑。
所以說,人到三十,必須開始認命,否則就會天刑之,安可解。
好消息是,主觀和客觀上,自己都可以在這個年紀去初步的認知,或者說感知命運。但壞消息可能是,在經由一些列重要方面,去初步認知命運的過程中,不管是從跟家人的關係方面,還是從評價自己心智和健康程度方面,包括追問婚姻和工作方面,這個過程都會令自己心中的小我很不舒服,因為在透過這些重要方面,去初步認知命運的過程中,自己之前三十年所建立的有為小我,可能會霎那崩塌而令自己悵然若失、甚至不知所措,但這種有為小我崩塌和放下,可能也恰恰是自己於三十之際,嘗試去感知命運的意義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